【摘要】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各项实践探索使教学评价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综合素质评价;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未重视学生努力情况和进步程度评价;未发挥出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等。为全面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被提出,该理念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作为突破口,提出了一些实际行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听说读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课堂教学这一评价主渠道中,教师应使用适合的评价工具与方式,合理应用评价语言,通过鼓励学生,全面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新形式[1]。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推动学生不断发展,还能推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然而从学校的实际状况来看,部分教师依然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渠道,这使得教学和评价始终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虽然教师有时也会在课堂上引入评价,如学生互评、教师口头评价等,但这些评价多缺乏目的性,不仅评价内容单一,所用的评价语言也都存在空泛性、随意性,使得评价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为此,教师有必要全面深刻地研究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并为其在课堂中的开展探索可行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主要功能
(一)促进阅读
在语文素养中,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阅读能力的评价,一般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体验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而这些多借助朗读、默读的形式实现[2]。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中,教师可以制订合理的评价量表,推动学生进行默读等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同学段对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习惯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教师在制订量表时应进行综合考察。以教学中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为例,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针对默读评价标准,则需侧重考查学生默读的方法及速度,即学生是否做到了不出声不指读、是否能在2分钟内完成默读。
(二)促进表达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尝试从两方面着手: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程,让学生展开系统化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地穿插表达训练[3]。对于后者,一般都需借助活动以及合理的评价引导展开,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同时,逐步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4]。比如在《赵州桥》一课的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此时,教师可以顺势为学生创设表达情境,开展“我做中华古建筑的代言人”活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大家眼前的这座桥就是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这座桥不仅雄伟、坚固和美观,还融入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名学生接着说:“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桥面两侧的石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语言表达的亮点进行针对性评价,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进行灵活运用,从语感与情感两大层面提高学生的表达热情,逐步提升表达能力。
(三)促进书字
“教-学-评”一体化不仅能促进写字能力水平的提高,还能推动写作。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写字是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和评价。及时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5]。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写得漂亮”“写得不错”等笼统的评价用语,可以从握笔姿势、坐姿、写字姿势、书写的正确、规范和整洁这几方面着手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提示写字要点,如在教学“白”和“的”字时,可以为学生读儿歌“白字矮又胖,住在格中央,变成部首时,变得瘦又长”。基于具体目标展开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书写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修改和矫正。
(四)促进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的重任。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思维训练因素,开展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司马光》这篇古文时,大部分学生会以“司马光砸缸”这一现代文故事作为原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你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课文中的这个‘瓮和‘缸一样吗?”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两种器皿的差异展开探究。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故事中孩童的遇险和‘瓮有什么关系”“假如你是司马光,这个‘瓮又高又深口又小,你还有其他的办法救同伴吗”“司马光的办法好在哪里”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不断产生新的冲突,继而推动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带领学生思维逐步向深处发展,进而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实践策略
(一)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重点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提示了本单元指向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及达标程度,如“了解、体会、感受”等。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目标,深入研究每篇课文,确保评价明确指向教学内容。具体评价应落实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并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考查,避免只关注基础知识。在确定评价内容时,教师必须多维度地进行综合考虑,平衡目标间的评价比重,以期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知識与技能
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听、说、读、写”四大部分,其中识字、写字以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提升认字和写字能力为主要目标;个性化阅读体验中以初步提取信息,能品味语言和体会作品的情感,积累诵读美文和经典的经验为核心目标;习作以积累写作素材,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等为目标;口语交际以具体情境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为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评价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方法。比如鼓励学生持续地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展开自主学习,在默读课文时,边读边思考,用画问号表疑惑、划线段注释义、写词句批感受。教师可以对学生批注的内容展开针对性评价,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和同学互相交流、尝试解答难读懂的句子,集体分享、重点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并持续使用这种良好且有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状况,涵盖思考判断、实践操作等能力[6]。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指导,尤其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并给其留出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在教学课文《狐假虎威》时,学生需要谈谈自己对狐狸这一角色的体会。大多数学生都表示自己讨厌狐狸的狡诈,但也有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认为狐狸非常聪明,借老虎的威风来自救。后者的观点虽然本身没有原则上的错误,但却不是这篇课文的原生价值,课文强调突出的是狐狸的奸诈和仗势欺人。因此,教师不能用评价肯定这部分学生的回答,而是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虽然教学评价倡导学生展开个性化语文学习,但绝不能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7]。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针对具体表现展开不同评价
针对学生表现,教师应即时提供评价反馈,并根据学生具体回答情况实施价值判断,为学生指明具体的学习方向。对于回答不规范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否定其回答,帮助学生深入思考[8]。教师要正确把握评价语言的尺度,尽可能减少对学生肯定或否定的夸大,避免学生产生骄傲、自负、自卑、胆怯等情绪。教师必须基于评价量表中的维度,针对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展开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教师除了要注意日常评价语言的尺度,还要重视非语言评价,通過表情、动作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情况。
比如,在教授《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宇宙的另一边和我们地球上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对于这一问题,有学生直接引用课文的一句话“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来总结。对此,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评价:“回答得很正确,但这只是概括性的总结。再尝试谈一谈具体是哪些方面不同。”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作者是联系我们日常的生活,从行为的不同、学习形式的不同等方面来展开写作的。在这一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回答中的漏洞和不足,从作者的写作逻辑等方面展开深入思考,从而及时补全、完善答案。
2.针对不同学段展开不同评价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段制订不同的评价形式,如让低年级学生“看图说故事”,考查他们的表达能力;让高年级学生仿写课文,考查他们仿写和写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高年级评价中尝试增加一些更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9]。比如,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歌单元将单元目标定位于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童年”来合作创编诗歌;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跨学科知识,运用绘画的形式,为诗歌配插画,展示诗歌中的某个画面。
(三)坚持教学评价与时俱进
1.注重现代技术的应用
如今,多媒体技术较好地融入了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评价[10]。比如,在教授《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小马过河的动画视频,要求学生看完之后对故事的大体内容进行复述。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复述故事内容,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鼓掌的声音,并配合小马成功过河的动态图,以给学生肯定性评价;如果学生复述有所欠缺,教师则可以应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小马掉进河里的动态图,以提醒学生回答不全。由此可见,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探索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更多可行性。
2.坚持更新评价用语
一方面,教师可以尝试巧用社会流行语。社会流行语主要源于大众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话题或事件,将其巧妙应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使学生产生切身体会。如在教学一些重难点时,不少学生感到很困惑,为了缓解学生这种紧张的情绪,教师可以尝试用“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缓和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辩证使用网络流行语。将网络流行语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汉语文化,但辩证应用网络流行语却能拉近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必须辩证对待网络流行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即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对汉字的冲击,将网络用语和汉字进行对比,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适度引入网络流行语,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同时,避免汉字本质丧失。
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语文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开展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时,教师可以尝试从平衡三维目标的评价比重着手,采用多元化的语言和非语言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坚持教学评价与时俱进,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跟随社会发展更新评价语言,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以评促读、以评促说、以评促写、以评促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秦文娟,孙玥灵,丁泉琨.跨学科分析型语言能力:论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与评价创新[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10):105-116.
[3]王彤彦,东雪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课程评价[J].中学语文教学,2022,(10):4-9.
[4]朱艳丽.基于学教评一致性探究教学评价的有效性[J].语文建设,2022,(7):58-60.
[5]陈代秋,周伟.“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业评价的转向[J].中国教育学刊,2022(2):108.
[6]李凌云.基于发展性视角的语文实践活动评价[J].中学语文教学,2021(10):14-18.
[7]黄河,张雨.基于“四个评价”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J].语文建设,2021(18):59-63.
[8]崔凤琦,刘飞.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学业质量评价[J].语文建设,2019(20):67-70.
[9]陈恒敏.论语文阅读教学与评价的合法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9(4):68-72.
[10]李倩,陈晓波.语文关键能力评价研究及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18(5):12-15.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Z2022ZX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宁(1981—),女,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