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帅
培养“卓越幼儿教师”对纾解当前学前教育供需矛盾、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加深师范生对教育实践的认识,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根据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与实践匹配度不高、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够严谨等问题,提出合理设置培养目标、规范课程内容设置、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及实践教学质量等优化对策,从而契合“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要求。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卓越教师是指能够以创造性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是研究型教师、学者与专家型教师、魅力型教师、个性化教师的合体,能有效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卓越幼儿教师”是指幼儿园教师中的能力突出者,他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既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又能够引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勇于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政策,强调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应在师范院校办学特色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师范专业培养能力提高上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发挥“风向标”作用。在卓越教师背景下,师范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预备力量,其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卓越教师的引领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一、“卓越幼儿教师”视域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基本培养内容
(一)创设与利用幼儿园环境的能力
适宜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性、身体等方面均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应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利用周围的有效资源,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活动。因此,师范生应具备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能使幼儿在富有启发性、安全健康、愉悦温馨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从而引导幼儿自主活动,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组织与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组织与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将教育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有规可循。因此,师范生应具备组织与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能力,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游戏、体育、劳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多样性的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及反思、激励与评价幼儿的能力
制订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要能在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并给予适宜的指导。因此,师范生应具备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及反思、激励与评价幼儿的能力,能按照幼儿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身体发展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二、“卓越幼儿教师”视域下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水平
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师范生教学水平。学前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教师是这一领域中非常关键的主体。实践是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师范生可以在实践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提高观察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为成为“卓越幼儿教师”奠定基础。
(二)深化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认识
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有助于加深师范生对教育实践的认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范生在实践中可以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和挑战,进而加深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师范生可以在与幼儿互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加深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同时,师范生通过实践可以不断挖掘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了解“卓越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實践能力可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教育实践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经验可以增加师范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师范生可以通过积累实践经验,获得教育实践相关的证书和荣誉,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向成为“卓越幼儿教师”的方向不断迈进,更加自信地面对教学实践和工作挑战。另外,实践经验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专业化,也可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让师范生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构建“卓越幼儿教师”队伍贡献力量。
三、“卓越幼儿教师”视域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设定较为理想化,缺乏实践性
当前,部分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设定培养目标时,缺乏对当地市场要求和地方特点的实际调研,且目标整体暴露出要求高、内容宽泛、定位无特色等问题,与幼儿园设定的教育目标缺乏联系。此外,在课程内容设置和实践开展方面,部分高校未做到与培养目标相接轨,这使得师范生在本科教育阶段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脱轨,导致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较弱,并不能满足幼儿园的教育需求,由此也说明了部分高校在制定师范生培养目标时,没有切实考虑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相关要求。
(二)课程内容学时设置与幼儿园教育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高校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部分高校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衡的现象。师范生在校开展实践课程的学时较少,未能形成深刻印象,不能很好地提高实践能力;课程内容设置不符合幼儿园实际的教育需求,部分师范生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这进一步说明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幼儿园实际教学安排出现了一定的脱节,忽视了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求。
(三)考核制度趋于表面化,缺乏严谨性
本科师范生的专业理论课程考核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主,但部分高校存在考核表面化现象,使得考核难以衡量师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既不能发挥考核的效果,又不利于教學目标的达成。这种宽松的考核制度容易使师范生形成自由散漫、不认真对待课程的态度,影响其学习质量,不利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育实践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形式单一
教育实践对师范生了解幼儿实际情况、初步开展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从事幼儿保教活动的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有关课程的实践机会较少,且相关的实践课程学时较少,难以使师范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教育技能。师范生在校的教育见习形式也比较单一,通常由高校教师带领师范生到达指定的幼儿园见习,并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幼儿园的班级授课活动,到达规定的时间后再由带教教师带领返校。
四、“卓越幼儿教师”视域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化对策
(一)理解“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要求,合理设置培养目标
高校要根据本校实情设置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把握自身的人文环境特点和学前教育的独特性,遵循“卓越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阶段规律,明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前瞻动态,及时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师范生培养目标。
(二)规范课程内容设置,增强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以“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要根据“卓越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规范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在课程设置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此外,高校可以整合更新跨学科教育知识,将学前教育研究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融入通识课内容中,以拓宽师范生的国际视野。
(三)着力提高教育研究能力,契合“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要求
高校应当培养和锻炼师范生的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为其提供教育研究的机会和平台,积极动员师范生参与高校教师的研究课题、教育实践调查研究。高校还应当立足于当前“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计划和发展前沿,以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整合,以确保师范生在获得专业发展的同时能深化自身的知识底蕴,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契合“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要求。
(四)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夯实“卓越幼儿教师”的基础
高校应该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层层递进,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高校应实行“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可以采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如通过幼儿园模拟教学训练,使师范生在体验教师角色中掌握教学技能等,或者组织师范生参与毕业班技能汇报演出、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锤炼技能,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在活动中激发创造力的目的。
(五)制定系统的考核制度,推进“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进程
高校应制定系统的考核制度,在指导、督促和管理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师范生的一些行为,鞭策师范生加强学习,评判师范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制定详细系统的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高校应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课程原理和师范生学习需要而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其中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专业技能等方面。此外,高校应定期对相关的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推进“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进程。
结语
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是未来卓越教师队伍的预备力量,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没有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教育改革也无法推进。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师范生自身能力、发展师范教育和构建“卓越幼儿教师”队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