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探究

2023-10-12 20:28武春芳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6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多元化互联网+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特别是现阶段信息化、数字化逐渐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后续的成长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深入初中阶段的不同年级,有效培养了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互聯网+”环境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进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信息素养,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初中教学;多元化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社会生产也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概念随之而出。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日渐凸显,成为重要的资源,“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可以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彩、生动的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如今,教育生态圈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经发生改变,多媒体教学广泛存在大、中、小课堂,教学信息的组织也逐步成为超文本模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频率增多。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互联网+”教育概述

“互联网+”教育注重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换句话说,“互联网+”教育是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手段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呈现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2]。“互联网+”教育有效革新和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可以在线上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内容,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多年实践发展,“互联网+”教育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特点。一是智能化,“互联网+”教育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学生学习数据全面汇总,再通过科学、客观的手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智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移动化,“互联网+”教育支持移动式学习,不再要求学生固定在教室单一场景中,而是为其构建更为多元化的移动学习场景,如旅行途中、回家途中等,不同场景所传递的知识体系也有所不同,通过一些碎片化或点状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快理解和掌握课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是互动化,“互联网+”教育有着丰富的互动渠道,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虚拟化,“互联网+”教育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原本难以实现的实验模拟出来,或是为学生构建逼真的学习情境,使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内涵与逻辑,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高效实施“互联网+”教育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学习体验,推动教育改革。

三、“互联网+”环境下多元化教育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同时也正处于提升情感领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应用“互联网+”构建多元化教育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及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3]。

具体来说,一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元化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上学习,也可借助相关学习软件开展引导式自主学习,还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能够进入虚拟实验室完成知识的实践,将知识有效内化;在此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4]。二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元化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拓宽认知、强化理解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源,解答在课堂中产生的疑惑,进一步延伸课堂知识点;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后借助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共同沟通知识内涵,分享学习心得,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学习体悟。三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元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空间,学生不必再拘泥于课堂学习,也无需局限在家中学习,而是既可以在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学习,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实时练习,通过线上课程、教师等远程指导,逐渐打破学生的学习空间边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学习空间,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

四、“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一)网络化的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

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优势,为学生创设网络化教学情境,深化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例如,有许多初中阶段的学生热爱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学生兴趣相互匹配,为学生构建兴趣情境并再现场景,借助一些游戏IP、聊天语言、表情包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力始终集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搜索引擎等,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为学生搭建系统化的网络学习情境。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当避免课堂游戏化色彩过重,网络化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兴趣与课程知识结合,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在所感兴趣的情境中深度思考、沟通协作、加强训练。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运用PowerPoint制作小游戏或课件,并在课堂中播放所制作的课件,借助课件的音频、视频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其深刻体会到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和作用,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建立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完善的学习平台,并导入相关课程知识、实践操作案例等,以此打通学习全流程,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实验、测评,以便学生高效掌握课程知识。同时,教师可利用学习平台在课后组织开展远程答疑活动,使学生回到家中也可以借助家庭电脑与教师在线交流互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作业。

(二)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外预习和理解知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是以答疑解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思考与学习,同时也有利于主动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将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上获得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具体来说,一是教师应当将课程学习的重点提前传递给学生,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发言、提问,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二是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更多感官体验,并通过一些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或是借助虚拟场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三是教师应当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网络等手段将教学内容数字化,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提供相应的数字化课件和完整的教学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能大致了解课程知识,在课后也能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从而高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上述教学步骤更加便利,而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在课前开展预习情况检测,以此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领域存在缺失、预习成效是否理想,平台能够准确记录学生的检测结果和数据,以便教师在统计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也可以利用平台的在线答疑、课后训练等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汇总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以便优化后续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此外,由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精心准备教学方案,科学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深度,从而准确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关注部分自主探究能力稍弱的学生,采取针对性地辅导,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升教学成效。

(三)创设实践学习机会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在完整学习课程知识后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更多可供实践训练的场景和机会,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科思维,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升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具体来说,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课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重点围绕课程的知识内容展开随堂练习,如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练习,练习可以竞赛的性质开展,如编程比赛、技术应用比赛、网络安全比赛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竞赛中更好地体会所学理论知识,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师可以在学习章节课程后开设实验课,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实验训练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回顾与掌握所学课程,理解操作步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实践项目。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或学期课程的学习重点,为学生提供若干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报名并参与不同项目,同时确保单个项目中的成员分工合理,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知识认知。

第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校级比赛。课后的竞赛训练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学年的周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校级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使学生能在比赛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深化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课程后,教师可以采取上述方式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通过小组划分、委托代表的形式相互比拼,看一看哪个小组搜索内容更快、更全,以此培养学生搜集知识的深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设“不同的网络搜集方法”实验课程,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搜索方法,比一比哪个学生搜集信息的方法更多样,从而培养学生搜集知识的广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不同的实践项目,如利用互联网进行采访调查、查阅报告并整理某一项主题内容,或是借助互联网动手制作报告、演示文稿、电子表格等,又或是进行操作技能展示等,丰富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采取任务式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初中阶段学生比以往更容易接触到信息技术,因此多数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采取任务式教学法,通过系统化地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理论知识,最终掌握课程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任务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将所需要探究完成的任务作为课程中心,更强调学习知识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兴趣。在任务教学法中,教师应当持续关注学生任务的进展情况,在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应当指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注重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构建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初中信息技术任务教学法需采取以下步骤:

一是确定任务,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确定任务的内容、目标、要求等,并给出任务的主要方向和原则。

二是设计任务,教师根据所确定的任务方向、目标、内容等,设计具体的实施步骤,并给出关键性的解决思路。

三是实施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指导材料完成任务。

四是评价任务,教师需要根据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五是反思任务,教师根据实施和评价结果,及时反思与优化其中存在的不足,以便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过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拥有新的特征和方法,教师应当在传递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素养,推动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多元化教学将会诞生更多内容,教师需要持续探索,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趙一婷,钟绍春,唐烨伟,等.数据驱动下初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8):50-59.

[2]朱曼红,莫大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以“泰森多边形”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2(05):24-29.

[3]高玉珠,戴心来,宫云凤.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2):16-18.

[4]方其桂,张青.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创新应用研究——以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8):82-87.

武春芳(1979.05-),女,汉族,甘肃天水,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多元化互联网+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