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亮
摘 要:新课改中反复提到了“读整本书”的要求,且联合学习任务群,把整本书阅读从理论层次上升到实践层面,把阅读倡导落到实处。基于此,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以整本书为载体,耐心地指导学生读全、读透整本书,得到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对此,文章重点探寻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圍绕整本书而展开,在考虑到多个要素(学生年龄特征、阅读兴趣、读物特点、阅读能力等)的前提下,科学指导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帮助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使之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走出,进一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显著提高。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群文阅读,是整合多篇文章共同阅读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阅读教学方式,通过整合单元课文、延伸课文、扩充课外同质类文等方式,进一步延伸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实现高效率阅读,使课堂教学更加绚丽多彩。
(一)短时间内实现多内容阅读
在单篇阅读教学中,教学时间大多数花费在中心思想指导与文本结构分析方面,阅读素材较为单一,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时间及空间有限[2]。群文阅读教学中,课前,教师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为学生提供文体、主题、作家等方面联系密切的文本,指导学生开展结构化阅读,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实现高效阅读教学。同时,群文阅读高效性特征明显,其表现为:其一,多读同一篇文章,反复地阅读,每一次阅读后都会有新的收获;其二,多阅读其他文章,在各作者群体之间切身感受文字的独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可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不只是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还为接下来的阅读范畴拓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讲究效率,提高阅读效率则是对阅读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质保量,如此群文阅读是不错的选择。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阅读欲望
常言道“兴趣是不可缺少的教师”[3]。简而言之,任何工作长时间、高效率的开展都需要兴趣为基础。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其关键在于调动其阅读兴趣。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需要逐一分析单个文本,只需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课堂上采取对比阅读多个文本的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探究、合作、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资源整合、对比阅读、提出问题、表达感受等过程,学生知识结构逐渐完善,也形成了完善的思维模式,阅读积极性得以提高。
(三)拓宽学生的视野
苏轼曾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4]。”对于高中生而言,群文阅读是一种比较新颖、独特的阅读方式,不仅可全面整合教学资源,而且还能够学习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实现深度阅读。一方面,从单元的视角对语篇进行整合,积极发挥强大的聚合作用;另一方面,整合课内外语篇素材,对阅读范围进行延伸,创造自由、多元的阅读学习环境,拓宽知识视野[5]。
(四)提升审美能力
在语文悟性中,审美能力是重点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擅长学语文的学生,可轻松品悟出一篇文章的独特魅力之处,而不擅长语文学习的学生则难以对文章好坏进行准确品鉴。语言文字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接受后天文化教育。审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开展大规模的阅读,拓展思维,如果语文教学内容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则难以迎合这两点需求。群文阅读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以同一个主题构建不同文本,如此不仅增加了学生阅读量,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的前提下进一步延伸思维。例如,山水田园诗鉴赏中,因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对这一类古诗的理解难度较大,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山水田园诗的魅力。对此,教师把山水田园诗代表作者组合在一起,如王维、谢灵运、陶渊明等,把他们所创作的诗组合成一组阅读文章,使得学生在阅读与对比中切实感受到田园山水诗的魅力,品悟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逐渐提升自身田园诗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设置议题,唤醒兴趣
对于群文阅读教学而言,议题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高中语文教师可从多维度出发,对议题进行科学设定,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立足于新课标,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确定阅读议题,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可基于语文学科具体特点确定议题,彰显出议题的启发性;可基于单元教育目标、教材人文主题确定议题,切实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可从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对学生具体阅读需求进行重点关注,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议题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的阅读议题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强大的活力,使得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多个阅读视域,精心地设置群文议题,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立足于核心素养,教师把“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列为本次课堂教学的任务及目标,精心设计拓展类群文议题“李白的神奇旅行”,找到李白其他游记,组合成群文组,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特点,教师精心选取形式类议题为本次教学主题,如“对于虚实相生的诗词,如何鉴赏其独特之美?”这一议题具有语文学科开放性、议论性等特点,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鉴赏诗词;基于单元人文主题,教师可把单元议题设定为“诗意人生”,选取魏晋、大唐、两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为群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品悟诗词,感受其独特之美;基于学生生活实践,可设定生活类议题“诗词中的名山大川”,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对于群文阅读而言,具有启发性的议题尤为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二)速读文本,建立联系
对于群文阅读而言,其多文本性特征明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这一点,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粗读、略读、默读等,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批注,如此才能迅速、轻松地找到群文阅读的主题。在阅读中,学生可快速阅览文本,提升阅读效果,熟练掌握阅读技巧,为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高二上册三单元中,《大卫·科波菲尔》以及《复活》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老人与海》同《百年孤独》则是现代小说。基于此,教师以写作背景为核心,组合前两篇文章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批注,迅速归纳总结出两篇文章之间的连接处,对文章大意进行掌握。批注式阅读时,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以符号的方式对重点段落进行重点标注,基于主题内容、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角度对文本进行简单扼要的批注。在进行《大卫·科波菲尔》阅读时,可将大卫克服困难、米考伯夫妇与大卫之间对话等语句标注出来,结合成长这一主题,联系作者狄更斯人生历程,使得学生对其所创作的人物情感进行切身感受。以孩子的视角歌颂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也对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这便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些批注有利于学生轻松了解整个文本关键信息,为接下来的群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辨别对比,深入推敲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有了对比才会有鉴别。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粗略的批注阅读后,再进行针对性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精读,通过对比不同文本议题切身感受到各文本之间的异同。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使得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在精读过程中深层次理解议题。
例如,在高二中册二单元教学中,教师认真整理文本,选取《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两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透过文章标题得知,其均是以纪念为主题,都是鲁迅先生为纪念进步青年所创作的回忆类散文。对于文本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归纳总结出两者的表达方式及语言风格。两篇文章都是不能忘却,在《纪念刘和珍君》文章中,鲁迅选择以犀利的语言,使用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已经出离愤怒了”等语句,充分流露出对刘和珍离去的悲伤之情。然而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鲁迅却感叹道“但我不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些语言比较朴实凝练、深沉含蓄。通过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同为纪念议题的不同写作技巧,对叙事类散文进行深入理解。同时,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写作人物小传,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写作能力。总之,通过对比阅读有利于学生在精读过程中轻松知晓文本差异,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阅读能力。
(四)群体建构,达成共识
对于群文阅读而言,群体建构是关键性教学环节。对此,教师可采取多元化、针对性教学方式开展群体构建,引导学生实现阅读共识,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群体构建中,可以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为主脉,精心设计同素养内涵有关的阅读探究模块,切实做到思维核心素养教学;可选择互动式教学方式对课堂进行全面统领,采取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群体建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与交流閱读意见,开展深层次阅读思考;选择对比教学方式,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带着各种问题进入阅读中,在对比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经典阅读观点,对课堂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归纳。
例如,在《荷塘月色》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荷花”为核心,找到了相关优秀群文阅读材料——《诗意荷花》《荷花依然香》《花之笔记》,以“荷花文学形象”为议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群体建构。这里,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精心设计了积累建构、提炼探究、表达创造、感受熏陶四个探究主题,要求完成语言建构、思维品质、文化理解、审美鉴赏等一系列核心素养目标。首先,教师选择互动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荷塘月色》作者的愁绪是什么,从何而来?”“你认为这篇文章的鉴赏价值是什么?请尝试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荷花依然香》与《荷塘月色》两篇文章语言风格如何,是否存在共性?尝试对比与鉴赏,归纳总结出语言风格的异同。”这里,以小组为方式,借助群文阅读材料,组内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小组积极整合阅读观点,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上进行汇报,如此可顺利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融合。其次,教师还可采取对比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多个群文材料进行同步阅读,求同存异,研究分析出不同文本语言风格特点,对荷花审美特点、拟人形态、文学意象进行深入把握。这样,在群体建构活动中学生之间渐渐地形成阅读共识。
(五)优化评价,添加意趣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是教师创造与反思教学的主要方式,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优化。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尚未规定,教学活动不确定性比较明显,需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同时,在学习表现方面,学生之间差异明显,通过对学生展开实时评价,更高效地展开群文阅读。教师创新评价内容、方式与效果,来强化激励效果。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大自然的语言》《桥之美》《奇妙的克隆》等课文,这些都是说明文。教师基于说明文特征精心设计教程,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指导学生对多个方面予以重视,包括说明顺序、方法、语言与对象等,对说明文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时,学生虽然了解了说明文文体知识,但是并未把握其作用。对此,教师重点讲述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应用的特点、作用,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探索活动,组织开展多样化阅读评价活动,让说明文阅读的效果更为理想。
结束语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整本书阅读肩负着极为重要的教学使命,应当全面综合分析、归纳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实施策略,有助于实现高水准阅读。基于此,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指导价值,使文学作品滋润学生心灵,调动学生阅读热情,逐渐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浓厚的书香熏陶下拥有更高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树文.从单元视角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统编版必修教材为例[J].华夏教师,2023(05):78-80.
[2]郭慧茹.“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以《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的多文本阅读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25):30-32.
[3]李阳.借助群文阅读,感知立体杜甫:双减背景下高中语文“强课提质”策略[J].语文天地,2022(8):64-65.
[4]张君妹.“同质”和“异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群文阅读“1+X”模式实践探究: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10):40-43.
[5]杨杜菲.在勾连中纵深思维,于思辨中品读经典: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孟庄群文阅读为例[J].语文月刊,2022(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