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3-10-11 04:13谢建霞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概述高中地理原则

谢建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关注越来越高。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作为学生成长进步历程中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学生学科素养的强化成为当前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方向。核心素养理念在我国各阶段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不仅为教师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教学创新方向,更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引导。在当前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受到新高考政策的影响,对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由于自身教学观念以及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仍然不够科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效果不够明显。如何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高效地开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当前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至关重要。文章以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为切入点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原则;路径

高中生自身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已经较中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随着新教育改革以及新高考政策的落实,各阶段教学活动开展,在创新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成长特征,以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为基础,创设更加新颖的知识呈现形式。地理学科作为学生探索自然界特征的重要窗口,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个性化成长为切入点,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知识呈现形式,不断地刷新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固有认知,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颖的知识探索体验,奠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强化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一)人地协调观

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关系的表达被称为人地协调观,是现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中非常核心的组成部分。从人类生活角度出发,地理知识的利用与掌握能够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而人类生活的全面发展则必须要根据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构建,才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生活效果。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基础的地理知识,更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掌握人类与地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以结果为导向,探究人类生活以及行为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自身实际学情为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探寻人地协调的具体内涵和表现,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铺垫学生综合意识发展的道路[1]。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具体是指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地理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有具备相对扎实的综合思维,学生才能够更加多元化地完成地理信息的搜集,深入地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教材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把握学生现有的思维,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更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2]。

(三)区域认知

在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已经搜集完成的地理知识,进行区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理解,对相应的内容進行深入的分析。从学生成长角度,区域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地理现象分析时,构建更加基础的思维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区域认知意识的形成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区域特征的角度进行人地关系的分析。随着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不断提升,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区域的相关概念,根据现有地理资料的介绍,对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之间的区别进行更加理性的分析,形成直观性的表达,对于学生思维强化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整个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区域认知观念不仅体现了区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更直接关系学生完整性地理观念的形成。

(四)地理实践力

作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地理实践力强调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将地理知识与实践生活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活动。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同时要兼具地理知识应用和探究的技能。在日常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更加丰富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投身到生活实践中,进行地理知识探究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魅力,进一步地完成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启发。在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遵循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能力提升的目标引导,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通过多种新颖方式的辅助,引导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终的实践结论。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原则

新教育改革进程推行至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明确,各个阶段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更应该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出发点,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的知识呈现形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时刻秉承学生教学主体的原则,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记”的教学形式,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换,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地理知识探索中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整个地理知识探索形式,引导学生以知识探索的主体者身份,来掌握整个地理学科知识探索的主动权[3]。

(二)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高考政策的落地,在高考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考查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政策的要求,注重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强化,以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升铺垫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

(三)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原则

高中生虽然思维抽象性特征逐渐显现,但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呈现形式的趣味性也仍然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坚持科学性与趣味性兼顾的原则,打破传统单一固化的教学形式,立足于地理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征,通过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地理知识探索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游戏化、情境化等丰富的知识探索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内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坚持学生差异性原则

高中生较中小学阶段,知识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受到客观环境、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依然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高中生身心发展已经接近成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对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秉承核心素养理念培养的目标,更应该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呈现形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每个学生的能力提升。差异化教学原则的实施,不仅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成长的需求,更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教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对于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自信心的树立都是非常有利的[4]。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创设良好情境,培养学生人地协调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作为专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之一,只有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才能够夯实自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过程中,不仅涵盖了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等内容,更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地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路径选择。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等形式,从知识描述层面、分析层面和评价决策等角度切入,帮助学生拓展更加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鲜活情境的帮助来帮助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有效形成。

譬如,在学习《水循环》一章时,为了让学生对于该章节知识点形成更加深刻直观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形式展开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与教学方案相统一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直观的地理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更加系统地了解日常生活中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就视频观看中所收获的地理知识来进行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发展自身思维,从更加灵活的角度运用地理知识来展开地球保护的思索。在直观生活情境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养成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夯实了自身人地协调观念形成的基础。

(二)构建思维导图,強化学生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要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从系统性和条理性的角度切入,强化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发展,更应该结合多样化的知识呈现形式,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引入了更加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同时为学生思维视野的拓宽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视角,对于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课堂讨论的热情起到了非常好的激发作用。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网络,通过碎片化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强化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意识的形成。

譬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形式,以“大气”为关键词,将热力环流、洋流方向等知识点按照逻辑性进行整理汇总,分散出更加丰富的思维触角,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网络更加完善。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自身综合思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提升绘图能力,加强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在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认知区域相关的视角切入形成对区域本身的清晰认知,更要借助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来强化学生对于区域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划分区域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区域认知基础。高中地理学科所涵盖的知识点中涉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大板块,为了让学生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形成更加具象的认知,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绘图等形式,提升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气压带与风带》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进行气候分布图与地形图的观察,综合基础理论知识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如东南亚各国气候特点以及所种植的植物类型有哪些?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梳理以及对地图的观察,从大致方向分析和总结出该问题的答案,给出相应的解释。在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更加清晰的地理知识轮廓和网络,对于学生自身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强化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四)融合实践活动,渗透学生地理实践核心素养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单一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理论知识呈现的多元化,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解决已经形成的地理问题,充分地凸显地理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强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应用和理解,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比如,在学习“地貌的观察”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于地貌观察的方法和切入点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地理实践活动,以就近原则为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周末到城市周边去观察当地典型的地貌特征,对观察点的地质条件进行简单的勘测。在考察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地貌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意识到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不仅充分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基础,创设出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呈现形式,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学能.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J].高考,2022(27):9-11.

[2]曹永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J].当代家庭教育,2022(22):84-86.

[3]沈燕娜.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高考,2022(22):52-54.

[4]张静.试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路径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2022(21):60-62.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1ZJY183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概述高中地理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临床应用概述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双功率模块简述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