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3-10-11 14:43:45廖成立
高考·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廖成立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并以《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为例进行论述。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計和有效的实施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一元函数的导数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导数的概念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涉及物理、经济、工程等领域。因此,设计和实施《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下是在该单元教学中可以设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一)知识目标

在《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的教学中,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导数的概念和方法。首先,学生能理解导数的定义和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一元函数的导数。其次,他们将掌握导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包括常数法则、求和法则、求差法则和乘法法则等,以便处理更加复杂的函数导数计算。此外,学生将深入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能够解释导数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如导数表示函数曲线在某点的切线斜率以及导数的正负与函数的增减性之间的关系。他们还将熟悉常见一元函数的导数公式,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以及将导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速度与加速度、切线与法线、极值与最值等方面的应用。通过达成这些知识目标,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导数,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能力目标

在《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应用导数的相关能力。他们将能够应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点、最值点和拐点,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递增递减性和凹凸性,并绘制函数的图像。此外,他们还将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曲线的切线问题和面积与弧长问题等。通过学习导数的概念并运用,学生将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导数知识解决未知情境下的问题。

(三)情感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并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导数及其应用的理解。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达成这些目标,并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目标是仔细研读与导数相关的章节和内容,以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安排。通过分析教材,可以确定其中重要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并理解它们的核心思想和应用方法。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教材分析,能够准确把握教材中与导数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按照教材的结构和逻辑顺序有序地组织内容,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导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础知识、运算法则和应用三个部分。

在基础知识部分,将重点讲解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基本运算法则,确保学生对导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运算法则部分,将详细介绍导数的常数法则、求和法则、求差法则和乘法法则等,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法则计算函数的导数。

在应用部分,将引入实际问题,如速度与加速度、切线与法线、极值与最值等,让学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资源的准备

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课件、练习册等,以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生的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函数图像、实际应用示例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概念和应用。准备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讨论。

通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导数的概念体系和应用框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2]。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来理解导数的概念和应用。学生通过对真实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导数知识和技巧,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求解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导数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面对真实世界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将锻炼自己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和探索。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导数的概念和方法。

例1:汽车行驶的速度

假设一辆汽车在时间(分钟)内行驶的距离由函数表示,其中≥0。希望通过导数的概念和应用,来分析汽车行驶的速度。

计算速度函数:

首先,学生可以应用导数的定义,计算汽车行驶距离函数的导数,即速度函数。将函数对进行求导,得到速度函数。

分析速度:

学生可以根据速度函数来回答以下问题:

在=3的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少?通过代入=3到速度函数,可以计算得到汽车在=3时的速度为。这表示汽车在=3时的速度为。

在哪些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是增加的?在哪些时间段内,速度是减少的?学生可以观察速度函数的斜率。当斜率为正时,速度是增加的;当斜率为负时,速度是减少的。在本例中,由于斜率恒为正值0.2,所以汽车的速度始终是增加的。

确定最大速度:

学生可以观察速度函数,发现速度函数是线性函数,没有极值点。因此,在该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没有最大值。

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应用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速度与导数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导数分析速度的变化趋势。这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导数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适当调整案例的难度和复杂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二)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理解导数的概念和性质。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问题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推导导数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观察,发现数学背后的规律和模式,并逐步建立对导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并进行结果验证和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积极参与,思考问题、探索方法,并与同学进行合作和讨论。通过这种互动和合作,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提供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实践中探索和发现导数的概念和性质。

例2:切线的斜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深入理解切线的斜率与导数的关系。例如:,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绘制该曲线的图像。选取曲线上的某一点,并计算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学生将点向左右两侧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并计算相应的切线斜率。重复这个过程,逐渐减小的值。记录点的坐标、微小距离和相应的切线斜率,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或绘制成图表。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当微小距离趋近于零时,计算得到的切线斜率越来越接近于点处的导数值。

继续探究,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更小的值,重复步骤3和步骤4。观察斜率的变化,以验证切线斜率与导数的关系。

学生可以进一步推测导数的定义,并尝试将这个观察結果与导数的定义联系起来。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学生将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深入理解切线斜率与导数的联系。他们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计算和观察,加深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并验证切线斜率与导数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和讨论,促进互动和知识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研究案例分析、探究活动和实际应用,相互支持和协作。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策略和解决方案,互相激发和启发,从而加深对导数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4]。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及时提供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可以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并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例3:最优化问题——生产成本最小化

问题描述:

一个制造商生产某种产品,成本由两个部分组成:固定成本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假设单位产品的成本函数为,其中是产品的产量。

小组任务:

每个小组的任务是确定最佳的产量,以使总成本最小化。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问题的各个方面,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指导性问题: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例如:

如何定义总成本函数?如何将其与产量关联起来?

如何确定总成本函数的极值点?是否存在最小值点?

如何验证最优产量是否使总成本最小化?

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可以共同讨论思路、解决方案和结果验证,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加强了对导数的理论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小组成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合作学习:

确定总成本函数: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定义总成本函数,并与产量关联起来。

导数计算:学生利用导数的计算方法,求出总成本函数的导数,并找到极值点。

极值点的分析:学生讨论极值点的意义,验证最小值点是否对应最优产量。

结果验证:学生验证最优产量是否使总成本最小化,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教师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互助。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小组的进展,并提供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能够运用导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加深对导数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在解决生产成本最小化的问题中,学生需要运用导数的概念和技巧,确定最优产量,并验证其是否使总成本最小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共同分析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反馈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策略。他们可以共享彼此的观点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丰富彼此的思维。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可以提供问题的背景和相关概念的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与小组进行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他们的发现,促进他们对导数及其应用的深入理解。

结束语

在本文中,讨论了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教学为例。通过实施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导数概念和应用的理解。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帅翔.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学数学,2022(15):87-88.

[2]金丽,韩月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圆锥曲线为例[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12):1-3.

[3]兰新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4):72-74.

[4]赵茂男.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12):34-35.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化学教学(2017年9期)2017-10-19 21:39:08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开发历程
科技资讯(2017年13期)2017-06-21 13:36:11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1:00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9:20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