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探究

2023-10-11 17:12唐玉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现状文言文

唐玉玲

[摘 要]文章从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专业部当前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部分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部分教师教法单一、文言文教学有所偏颇、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提出高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对标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预习为先,优化文言文线上资源;转变主体,增添文言文课堂活力;多元评价,助力师生共同成长;巩固拓展,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教版;文言文;教学现状;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1-0096-0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要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瑰宝,具有超高的艺术魅力、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既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如何提高中职生对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中职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言文这颗璀璨明珠散发出时代的光芒,这是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特点

目前,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与专业部(以下简称“我专业部”)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倪文锦、于黔勋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第四版)》。整套教材分为3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文言文(不含古诗词)篇目共计14篇,其中基础模块5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劝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和《促织》;拓展模块8篇,分别是《过秦论》(上)《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兰亭集序》《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和《陈情表》;职业模块1篇,即《张衡传》。体裁以散文、人物传记和政论文为主,多数是文言文经典篇目,篇幅较长,生僻字较多,古今语言文化差异大。这些篇目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特色,都是文言文中的精品,对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让中职生传承中华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部分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

首先,我专业部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加之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古今文化差异大,学生学习起来倍感吃力。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重技能轻语文,导致语文学习缺乏自主性,只满足于语文考试成绩及格就行,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能读会背都做不到,毫无学习兴趣可言。

(二)部分教师教法单一

学生不重视是导致教师文言文教学被动的原因之一。由于语文课时紧张,部分语文教师教育观念传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导致我专业部部分语文教师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文言文课堂师生互动少,缺乏活力。教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乏味,一堂课下来,很难实现教学相长,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文言文教学有所偏颇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它像一瓶老酒,越陈越香。但在我专业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或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忽视了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和其蕴含的深邃思想;有的教师只关注字词句,导致文言文的教学变成了机械的背诵,文言文的灵魂缺失;有的教师偏重对人物的分析,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的教师只停留在课本本身,拓展延伸不够,无法使之与现实结合,散发出时代的光芒。

(四)教学评价单一

教學评价既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一时段的知识,又能巩固所学。丰富多彩的教学评价甚至还能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我专业部当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评价以测试和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方式单调,尤其是后者,大多是对部分学生诵读、翻译、回答问题的点评,或是对全体学生的评价,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不足。由于语文课时紧张,授课方式传统,部分文言文篇幅较长,我专业部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赶教学进度,疲于奔命的做法无法兼顾学生对文言文教学的评价反馈,这不利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改进措施:借助学习通平台开展中职语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学

(一)有效利用学习通

学习通是超星集团研发的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它以课程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它利用移动网络开展课外“线上”教学 ;利用平台投屏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线下”教学,其功能齐全,操作快捷方便。教师可将平台的签到、选人、抢答、投票、随堂练习、主题讨论等直接投屏显示,实现智慧课堂。它还有统计评分功能,可进行在线测试,能够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数据统计,实现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近几年教育的热点。它是基于E-learning 的一种以“关联、动态、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教学形式,是一种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学习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真实教学环境与网络在线虚拟环境的混合。它集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为一体,融合了常规教学工具和新技术手段,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班级与个体、集体与小组、纸质教材阅读和交互式电子课件学习的完美结合,赋予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空间与机会,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资源呈现形式,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我专业部实施文言文混合式教学的条件

我专业部位于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64号,专业部开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络信息安全和计算机平面设计五大专业。我专业部实现无线网全网覆盖,专业部各个教室皆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均配有专门电脑办公。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岁,现在的中职学生基本上能保证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他们喜欢网络,熟悉基本网络操作,具有借助学习通APP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基本满足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条件。

五、高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一)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我专业部文言文混合式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我专业部部分语文教师虽熟悉多媒体操作,但是自身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首先,这部分语文教师要走出文言文传统教学的舒适区,与时俱进,注重混合式教学理论学习和文言文文本的研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优秀的混合式教学案例,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送教下乡、线上听课等机会,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探讨,借鉴其优秀做法。其次,这部分教师要积极参加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课件制作、视频编辑、图片美化、思维导图制作的能力。再次,这部分教师要在学习中反思,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了解学情,关注时事动态,更新观念,总结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不足,合全组语文教师之力,探索出一条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文言文混合式教学的康庄大道。

(二)对标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方面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这是文言文教学和专业学习的契合点。鉴于部分中职生重专轻文、不注重文言文学习的现实,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对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言文学习对专业素养提升的宣传;仔细研读文言文文本,从中挖掘职业精神,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让文言文古为今用,具有时代气息,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如学生通过对《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体会“民唯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通过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从“将相和”的角度,学习“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通过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学习,体会“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通过对《师说》的学习,体会“尊师重道、不耻相师”的“师道精神”;通过对《劝学》的学习,领悟“终身学习,学以成人”的好学精神。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职文言文的特点和我专业部学情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可将高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为:“品文言经典扬文化精神,实现语文服务专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预习为先,优化文言文线上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但是网络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如何从中筛选出适合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质资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做的功课。为此,笔者在学习通平台创建了高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学课程,在课程里添加了高教版教材里的14篇文言文,每篇文言文的学习分为3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资源、课后拓展。课前,教师针对中职生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紧密结合时代气息,整合、优化网络资源并将其上传至学习通平台,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教师将这些内容设计成任务点,让学生自主、反复学习,注重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课中,教师精心设计线下课堂,针对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分析探讨,攻克教学难点;同时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品鉴、感悟和提升,上传课件、课堂实录等精彩片段至学习通,供学生再次學习。课后,教师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线上课堂测试以及拓展延伸。学习通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习报告,方便教师随时查看、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而且通过线上师生互动,教师能及时掌握学情,完善教学设计,优化在线资源建设。

(四)转变主体,增添文言文课堂活力

如前所述,传统的中职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混合式教学的引入使得文言文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

1.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结合学情设计简单易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如通过配乐朗诵、翻译接龙、游戏PK、头脑风暴、古文翻唱等方式让学生口、眼、手、心、神全方位动起来,活跃文言文课堂。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可设计抢答活动来进行预习检测,通过字音PK、问题抢答和翻译接龙三个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攻克难读易错词语,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扫清文言文阅读障碍;可通过配乐+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诵情况,通过“白话版侍坐”和“人物访谈”情境表演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创新。这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舒适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人物的性格及文言文思想的魅力。通过问志—言志—孔子评志—学生评志—学生言志—教师寄语等环节,让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畅谈心中所想,感悟时代需求。这既给学生搭建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又攻克了教学重难点,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教育氛围。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品鉴、领悟,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

2.搭建演绎平台,提升文言文学习成就感

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敏感,他们渴望成功,期盼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因此,教师要切实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搭建个性演绎平台,将文言文学习与特长技能结合起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古为今用、文专融合,这既能增加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又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就感。如教师可在线下组织学生开展题为“文言文过时了吗?”的辩论赛,线上借助学习通平台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对专业学习有用吗?”,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寻访文言文中的职业精神”“品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专业技能或特长展现文言文魅力,以此提升职业素养和文言文学习成就感。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品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演绎经典环节中,教师可先在线上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专业或特长,选取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经典,并将作品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教师利用学习通投票功能组织全体学生评选出优秀的演绎作品。线下课堂,由优秀演绎作品的代表进行现场表演,朗诵爱好组进行《论语》《孟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诗歌(节选)的配乐朗诵,经典传唱组的代表深情款款地演唱《天降大任》,视频剪辑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从央视文化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中剪辑片段,并将其制作成一个视频,很好地实现了文专结合。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表演,既发挥了学生的专业特长,又展现了文言文课堂的魅力,增进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多元评价,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混合式教学的引入促使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评价走向了多元化,并让学习评价可视化、个性化成为可能。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全方位、多层次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弥补了传统评价的不足。如可通过学习通浏览次数、参与度、问卷调查等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进行诊断性评价;可利用学习通记录学生线上线下课堂表现和学习小组间的互评对学生课中情况做出形成性评价;可通过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在线测试、调查问卷和小组提交作品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每种评价所占比例应依据学情而定。评价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定,可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的主体应多样化,可选择自评、生评、师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互评等。对教师而言,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可以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又注重学生作品、作业的质量和准确率。此外,学习通具有统计功能,通过学习通平台师生评价的数据分析,教师能够及时对文言文教学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关注自身线上线下文言文学习数据的纵向变化,可以审视自我、发现自身价值,积累文言文学习的成功经验,增强文言文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混合式教学也为部分自信心不强、性格内向的中职生提供了一个与教师互动的平台。总之,多元评价可以全面体现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六)巩固拓展,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中职生之所以文言文学习能力不强,除文言文基础知识薄弱外,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缺乏总结和提升。因此,课后的巩固和拓展非常重要。首先,课堂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布置课后作业,通过随堂检测、课后测试笔记整理,让学生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及时进行总结,将此习惯贯穿中职文言文学习的始终。如学完《寡人之于国也》后,教师可在学习通上进行在线测试,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应注重拓展延伸,拓宽文言文学习的广度,让文言文学习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让学生既能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發展。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的最后,教师可拓展延伸:《论语》作为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对世界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分享到学习通平台。这种借助信息化手段的做法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文言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值得借鉴。

通过以上方法笔者发现,借助学习通开展中职语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改变我专业部文言文教学现状,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活力,提高教学实效。文言文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库的建设既提高了教师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供师生学习、期末复习及对口高考升学考试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用,又给其他子弟学校提供了借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文言文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资源库建设,督促学生完成各项线上线下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发挥文言文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韦怡.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6):99-100.

[2]  王亚其.中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1):78-79.

[3]  李婕.基于“言文合一”的初中文言文混合式教学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1.

[4]  朱佳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33):168-169.

[5]  顾思骊.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教学,2021(S2):45-46.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教学现状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