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老师视角下语文教师的发展探究

2023-10-11 17:12张慧茹屈玉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好老师四有教师发展

张慧茹 屈玉丽

[摘 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如今,中国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时代对教育事业与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四有”好老师的内涵,从“强化理想信念,做学生的引路人”“锤炼道德品格,做学生的好榜样”“积累扎实学识,做专业的教育者”“培育仁爱之心,做学生的知心者”四个方面入手,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关键词]“四有”好老师;语文教师;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1-0076-03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以此勉励广大教师,为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当下,教育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重提“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在组建现代化教师队伍、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好教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语文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充实专业知识、胸怀仁爱之心,朝着“四有”好老师的方向发展进步。

一、“四有”好老师的内涵

“四有”好老师即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基础及温暖的仁爱之心。这四个方面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理想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信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着教师的价值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着教师前进的方向,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新时代教师要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树立教师职业信念、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贡献。

(二)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执教之基、立身之本。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尤为重要,苏联教育家包德列夫认为,教师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不只是由于他的知识,更是由于他的道德威望。该观点强调了在道德品质方面,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与模范。新时代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使命,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有扎实的学识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帮助学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

新时代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入教学实践。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术论坛、课题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积累先进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四)有温暖的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最能体现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灵魂。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时刻关心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而后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当然,仁爱与严格要求并不冲突,教师要在学习上、道德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情感上给予学生温暖,做到严慈相济。

二、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对语文教师发展的意义

新时代,语文教师要在学习、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中向“四有”好老师不断靠近,这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又有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觉悟,响应教育号召

新时代,教育应不断改革与创新。语文教师不仅要守住课堂这“一亩三分地”,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职业敏感度,以及时接收并学习最新的教育政策,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时代发展需要以及社会进步要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

争做“四有”好老师有利于语文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积极响应教育号召、走在教育改革进步的最前列。

(二)有利于完善自身,提升专业素养

新时代所需的教师应该是专业素养过硬,能陪伴学生成长、指引学生前行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语文教学专业能力,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养。

成为“四有”好老师包含著对教师政治、知识、品格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以成为“四有”好老师不断鞭策自己,从而完善自身,提升专业素养。

(三)有利于培育人才,不负职责使命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语文教师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语文教师要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并以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让祖国未来的人才库“百花齐放”。

当代语文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能助推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成长,向“四有”好老师看齐,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

三、“四有”好老师对语文教师发展的启示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所有教师的奋斗目标。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四有’好老师”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语文课程任务、语文教师职责的认识,总结出“四有”好老师对语文教师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强化理想信念,做学生的引路人

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身的理想信念,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以成功为学生引路。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热爱,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定不移地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职业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能正确理解教材中相关人物的理想信念,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人物的理想信念对其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例如,在讲授《邓稼先》时,教师只有先理解并认同邓稼先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感受邓稼先的理想信念、学习邓稼先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分析理想信念与邓稼先所获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并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若理想信念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那么语文教师便是“指路牌”。语文教师不仅要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为学生做榜样,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还要正确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并使“明灯”长明,照亮前路。

(二)锤炼道德品格,做学生的好榜样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师要坚持锤炼自身的道德品格,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并将德育内容融入语文课堂,以使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可见,教师的道德品格对学生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教授《纪念白求恩》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白求恩同志高贵的共产主义精神,还要让学生学习他对工作极致负责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精益求精的品质。但单纯依靠课文进行空泛的说教并不具有说服力,语文教师还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对教育工作极致认真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借助课文中的素材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教育,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使学生在积累道德知识的同时受到教师道德行为的熏陶,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积累扎实学识,做专业的教育者

扎实的学识是教学之基、教师之本。语文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知识包含内容多、涵盖范围广、更新变化快。针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学者提出“语文教师应以广博的通识知识为基础,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体,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为辅助,充实知识底蕴。”这指明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知识有所涉猎。

例如,在讲授《约客》时,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便能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所描绘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的景象讲透彻,有效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渲染的氛围,准确理解作者传达的感情;在讲授《致橡树》《雨巷》等文章时,若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便能使学生对橡树、丁香等意象有深入的理解;在教授《山水画的意境》时,若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基本技法与表现形式,懂得欣赏并能够感受山水画的独特意境与魅力,便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体会山水画中蕴含的精神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讲解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文章,才能在讲授文章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培育仁爱之心,做学生的知心者

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自己的学生才是伟大。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理解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并给予耐心帮助;宽容学生的小错误并鼓励其及时改正;及时捕捉学生情绪的变化并加以疏导等,在教学中做到平等、尊重与真诚。

例如,在教授《散步》时,学生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小时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或让学生站起来演示如何“背着孩子/母亲慢慢地、稳穩地、仔细地向前走”。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话语的意味,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回忆中、在演示中理解亲情的珍贵。若有学生因想到自己去世的祖母或其他亲人而伤心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引导学生好好学习、珍爱生命,不辜负过世亲人的期望。

语文课堂应充满爱,语文教师应有仁爱之心。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黏合剂。语文教师要尽己所能关爱学生,给学生以爱的教育,助学生健康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教师,对语文教师响应教育召号、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等有重要意义,应成为语文教师共同的职业追求。在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指引下,当代语文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学生的引路人;要锤炼自身道德品格,身体力行做学生的好榜样;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知识储备;要永怀仁爱之心,做学生精神上的陪伴者。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向“四有”好老师靠近,才能成为让组织放心、让家长安心、让学生真正受益的好教师。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洪宇.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讲话解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  向阳.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20(13):159,161.

[3]  张雷.谈“四有”好教师视角下语文教师的责任与担当[J].品位·经典,2021(4):112-113,126.

[4]  张斌.基于“四有”好教师培养的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10):16-20.

[5]  陈庆章.大学教学常见问题解答600[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好老师四有教师发展
扎根三尺讲台 争做“四有”好老师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