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授课分析
——以“数的认识”整体单元教学为例

2023-10-11 01:44苏利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结构化小数教师应

苏利平

(甘肃省庄浪县南坪镇刘堡小学,甘肃 平凉 744699)

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较为零碎和孤立,具有一定的离散性,缺少整体结构.而结构化学习是指学习时在过程和目标上有明确的结构,它是依托知识整体单元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够彰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主动知识建构与方法迁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 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门学科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明确该学科的一般结构,并适度优化课程内容.从思维层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启迪,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能力,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1].当前,结构化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具体是依托学科自身特性,全面挖掘教材内容,对结构特性合理规划,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性学习,帮助其在结构探索环节能够全面理解与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形成科学的思维,增强整体逻辑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科学性课程,其对学生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促进课程探索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落实结构化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全面探究数学内涵,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并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2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数学学科具有一定逻辑性,不同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为此,教材内容大多数是围绕具有侧重点的单元划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广大数学教师还是以“课时”为单位开展教学设计.

其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习重点以数学概念、原理与学习方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缺少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大多教师依托教学参考,按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有序进行教学,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划分,也未凸显重点内容,这严重影响了对教学重难点的精准把握.

3 以问题为导向的结构化授课策略

3.1 整合新旧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

结构化教学应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全面归纳与总结知识点,有效建立意义单元,捋顺意义单元知识顺序及关系,并依照教学内容与知识框架发挥的作用进行设计.通过教材知识梳理发现,核心问题设计和学习目标确立是其主要内容.众所周知,数学知识较为系统,广大教师应依照编排特点,整合新旧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2].下面以“数的认识”为例,进行具体探究.

3.1.1全面备课,确立教学目标

在学习“数的认识”内容时,首先剖析数的概念,有效捋顺相关知识的关系,然后借助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对数的认识的有关内容加以串联.教师既要把不同年级和单元的内容进行串联,还应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研究和新课之间的关联.例如,在低年级主要是认识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数,在中年级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在高年级对分数进行深入的学习,认识百分数和负数.

3.1.2找到本质,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引导性作用,依托知识本质科学设计问题,达成结构化学习.以“数的概念”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本质特性和学生现有的经验,基于此进行合理设计.其中对于“数的初步认识”,可依托前期在分数初步认识中积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同一个量既可利用整数进行表示,也可利用分数、小数进行表示,学生通过几何直观图,切身体会小数和分数的内部关联,明确小数的内涵与十进制等核心知识的本质.在此之上,可设计何为小数、用小数如何表示、小数点右边数和左边数分别代表什么等问题,由此把新旧知识相互关联,明确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借助核心问题完成新知探索,以此形成适宜的认知结构[3].

3.2 以生为本,实现知识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既包含静态数学知识,还涉及动态学习.基于教材加以梳理后,应以生为本,优化教学结构,推动知识结构化[4].

3.2.1横向沟通整合

1.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枣核》结尾:“改了国籍……”枣核虽小,但意义深远,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深切感人。我们为有这样的中华儿女而骄傲,为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而骄傲。《一件珍贵的衬衫》结尾:“然而,从这件小事上……”结尾归纳的三点,意深、情真,深刻地从本质上揭示了总理的伟大,抒发了对总理的崇敬热爱之情。

3.2.2纵向沟通联系

3.2.3合纵连横

教学结构化与问题引领、教学结构建立息息相关.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问题的提出、剖析、解决和新疑问达成结构化教学,以此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数学问题提出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导入激发旧知,基于以往的认知形成对新知的强烈渴求.以“认识小数”内容为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小数你们都有什么想了解的?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是小数,它又是如何读取的,具体意义体现在哪里.

问题解决能力可展现出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应依托核心问题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全面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以“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为例,当依托现有经验和方法构建思维结构时,可通过问题引导完成相关方法的应用.对于“假分数假在何处”的问题可充当核心问题,带领学生利用具体的直观图、数轴等完成自主探究,全面体会数学概念内涵,逐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科学建构知识.首先利用直观图完成学习,再利用结构化思维来学习新知,通过涂一涂,明确假分数的本质即分数单位累加,随后组织学生通过数轴形成知识体系,探索真假的具体关联,让学生在数轴上填出对应的真假分数,切身体会真假分数的实际内涵,初步形成概念体系.

3.3 科学练习,实现思维结构化

编制具有思维性的练习题目,这既能强化学生的基础,有效渗透思想,增强思维能力,还能促进结构化学习.教师可依托知识内在本质,通过思维特点合理设计练习题目,准确把握知识起点,找到知识生长点,推动思维结构化[5].

3.3.1明确数学思想,全面建构知识

数学概念建立包含直观到抽象的一般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概念形成规律,借助几何直观和数形结合等思想,帮助学生明确缘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数的内涵,并能推动思维结构化.

以一年级“数学认识”为例,可通过实物与实物图引导学生认清整数,当学会1~5的认识以后,可设计下述题目:将第一行图形与第二行数数字加以匹配,并在第三行方框完成画图.

当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后,让学生思考两只小鸟能够用2表示,若不画小鸟还能利用什么图案表示,是否能用不同上图的对3,4,5进行表示.随后,学生画出2只鸭子、2条小鱼、2根油条等.通过分享交流,应带领学生发现下述结论:无论画什么,只要是2个,均可通过数字2表示.随后延伸至数字3,学生勾画出3只小兔、3块蛋糕,无论画什么,只要是3个,均可利用数字3表示.对于数字4,5也可应用上述方法.通过上述交流讨论,让学生完成了直观图和抽象数字的关联性认知,并强化了数字认知,从抽象数字过渡到直观图,还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3.3.2应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格

在课后总结环节,应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完成知识梳理.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时,可对核心概念与知识点进行比较,多层面梳理,以此强化思维发展.学生通过对数的不同角度认识,绘制出对应的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整合成线条,构建结构化网络,学会单元总结方法.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对相同范围知识点加以梳理,打造系统化和结构化知识框架,并找到知识本质与知识的相互关联,有机整合不同领域范围的结构.另外,学生还可把不同范围的知识通过单元的形式建立思维导图,逐步拓展与优化认知结构,增强结构化思维.

总之,通过结构化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基本来源,认清数学本质,通过“用结构”,可让学生变成知识能力的主要建构者,增强思维和能力,以此提高数学素养.教师应具备大视野备课理念,让自己的思维方式由点状、线性思维过渡到整体、结构式思维,增强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结构化小数教师应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小数的认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