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芳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中特小学,福建 莆田 351100)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需全面解读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立足学生的兴趣,多样化设计并创新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探究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程标准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即和个人终身发展一致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特指:数学学科能够有效彰显其学科的基本特征,此特征与其核心素养则是每个小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也是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基础特征.小学数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及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需重点且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以数学眼光看待周边的人和事物,进而引发数学思考,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持续积累和丰富数学实践经验,学会运用数学的语言精准表达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社会更加关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就小学数学教师层面而言,大多数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然教师清楚在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未理解透彻.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数学教育方式及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在接受教育期间,小学生就要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及品质特征,由此才能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前,即便有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及过程,然而在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并不是很到位,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并不是很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度重视数学学业成绩,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解数学理论知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极其被动,其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甚至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极其枯燥乏味,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不浓厚.除此之外,教师在处理数学教材过程中也未立足学生实际,很难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明显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重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其积极性,由此才能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教学过程,更倾向于关注教学结果,而核心素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数学思维、意识、推理能力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和锻炼,因此,教师需立足数学教学规律,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就学生层面而言,重点可从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思维模式及学习关键能力层面着手.相关研究表明,对数学知识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量占比远远高于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数量,原因在于教师灌输式地讲解数学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严苛、刻板,甚至会在班里管理中掺杂教师自身的负面情绪,等等,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其次,在学习思维模式方面,通常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会直接给出答案或给出关键提示,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及思维太过浅显,很难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及概念.另外,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够.思维模式涉及发散性、灵活性、正确性和敏捷性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滞后单一,未立足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堂教学,此方式不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更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不足.数学知识极具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过于形式化,学生的推理能力固定单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方式,多样化创新、设计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然而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学习知识能力有限,还未形成健全、完善的数学思维,并且数学思维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后期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因而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学生容易领会和掌握的教学方式培养并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2].
数学教师可基于问题引领启迪学生思考.一方面,教师需引领学生有序思考,以问题引入的方式界定数学思考的方向,由此能够让学生在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需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数学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并实践,由此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后,教师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的个性化差异,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索的浓厚兴趣和热情,调动其探索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3].
在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当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此目标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涉及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实践等,不管是何种方式,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由此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和体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当前,有许多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实践效果不理想.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充分保障其合理性及科学性.如果是基础性、简单性的数学知识,则不需要开展小组讨论探究,由此能够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晰界定活动的标准,让小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做、怎么做、做什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质疑、探索的空间与机会,引领学生多说多实践,教师只需适当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认可与评价,由此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4].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很难有效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对数学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数学学习并非仅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牢记应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教学视频,其具体内容是:一个老爷爷在自家两块长方形的菜地中种菜,却经常有羊过来偷吃菜,老爷爷想要用栅栏将菜地包围起来,具体需要怎么做呢?栅栏的长和宽应分别是多少?教师可借助学生的铅笔盒创设趣味性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假设铅笔盒的长10厘米、宽5厘米,若想要给铅笔盒贴上贴纸,需要买多少张贴纸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直接把自己的铅笔盒当成数学探究对象进行探索和研究.之后,教师可引入周长、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引领学生尝试计算所需栅栏的长和宽及贴纸数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索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最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引领学生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案例,运用所学的周长及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分享.由此能够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探究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数学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适时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及方式,趣味性、多样化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立足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发展规律的个性化差异,引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以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实践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