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琼,谢玉海
(青海红十字医院1.口腔科2.麻醉科,青海 西宁 810000)
龋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且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重点防治疾病,若未及时处理,易诱发牙髓炎、牙周炎等疾病[1]。随着病情进展,龋病会逐渐形成龋洞,甚至会破坏牙冠结构,导致牙齿结构丧失。乳牙是指人类的第一副牙齿,若儿童饮食习惯不良、卫生习惯不佳,极易引发乳牙龋病,且龋蚀快速,自觉症状不明显,易影响患儿的咀嚼功能,甚至会影响之后的恒牙发育[2]。修复龋齿时,传统方法会对患儿牙体组织造成较大损伤,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本文主要是分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口腔科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80 颗患牙)乳牙龋齿患儿,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40颗患牙):男18 例,女22 例;年龄3 ~10(6.01±1.02)岁;单面龋洞24 例,双面龋洞16 例;患牙类型:乳磨牙18 例,乳切牙16 例,乳尖牙6 例。观察组(40颗患牙):男20 例,女20 例;年龄3 ~10(5.96±1.05)岁;单面龋洞22 例,双面龋洞18 例;患牙类型:乳磨牙20 例,乳切牙15 例,乳尖牙5 例。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纳入条件:(1)入组患儿经检查证实为乳牙龋病;(2)牙髓活力正常;(3)牙本质或牙釉质龋坏,龋洞可进入挖器;(4)患儿家长对此次试验的具体流程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条件:(1)牙髓暴露,形成瘘管者;(2)有牙痛、根尖周病或牙髓炎者;(3)龋洞直径<1 mm 者;(4)龋洞位于颊面、牙合 面;(5)龋坏面积超过牙床面的2/3。
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采用高速涡轮手机对龋坏物质进行处理,依据牙体龋坏程度,制备固位型窝洞或抗力型窝洞。对牙洞进行仔细清洗、隔湿处理后,进行消毒、吹干,以银汞合金充填窝洞,随后适当调颌,抛光。
观察组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操作者清洗牙齿污垢,采用手工挖勺挖出乳牙内龋坏的组织,感染程度较轻的牙本质无需去除,待龋洞恢复坚硬后,对窝洞进行清洗、消毒、隔湿、吹干处理。将牙本质处理液滴入龋洞内,软化龋坏组织,用日本松风株式会社生产的FX 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龋洞,涂抹凡士林,适当调颌。两组患儿治疗后2 h内不可进食,1 周内不可咀嚼过硬的食物,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治疗后2 周、4 周到院复查。
(1)治疗效果:显效:患儿的牙齿龋坏未发展,修复体牢固、完整;有效:修复体边缘缺损<0.5 mm,或表面磨损<0.5 mm;无效:修复体脱落或修复体的边缘缺损、表面磨损≥0.5 mm,或有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并发症发生。(2)治疗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治疗的操作时间。(3)疼痛情况:参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标准(CHEOPS)[4],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躯体紧张状况等进行疼痛评分(4 ~13 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4)龈沟液炎症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采集两组患儿的龈沟液,采用无菌滤纸条垂直置入龈沟内,遇到阻力后停止,停留半分钟,若滤纸条被污染则可丢弃,再重新取样。将浸有龈沟液的滤纸条置入离心管内,添加缓冲液,予以离心处理(时间为15 min,转速为每分钟10 000 r),留取上层清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介素(IL)-6、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5)龈沟液胶原代谢指标:将采集的龈沟液标本进行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4、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观察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CHEOP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时间、疼痛情况的比较( ± s)
表2 两组治疗时间、疼痛情况的比较( ± s)
组别 治疗时间(min) CHEOPS 评分(分)观察组(n=40) 21.36±3.28 5.93±0.51对照组(n=40) 28.84±4.19 7.17±0.68 t 值 8.891 9.226 P 值 <0.001 <0.001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s )
表3 两组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s )
注: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IL-6(ng/mL) hs-CRP(mg/L) 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6.04±1.01 1.85±0.48a 12.04±1.36 5.39±1.01a 4.01±0.82 1.21±0.63a对照组(n=40) 5.96±1.05 2.93±0.72a 11.89±1.41 6.92±1.08a 3.96±0.85 2.38±0.72a t 值 0.347 7.894 0.484 6.544 0.268 7.735 P 值 0.729 <0.001 0.630 <0.001 0.790 <0.001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龈沟液胶原代谢指标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龈沟液胶原代谢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P>0.05 ;对照组患儿的MMP4、ICT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两组的各项龈沟液胶原代谢指标水平相比,P<0.05。见表4。
表4 两组龈沟液胶原代谢情况的比较(± s)
注: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MMP4(ng/mL) ICTP(ng/mL) TIMP1(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3.08±0.61 3.12±0.65 1.10±0.14 1.12±0.20 55.10±5.46 53.96±6.13对照组(n=40) 3.11±0.65 4.96±0.75a 1.08±0.16 2.36±0.28a 54.83±5.50 41.82±5.67a t 值 0.213 11.725 0.595 22.792 0.220 9.195 P 值 0.832 <0.001 0.554 <0.001 0.826 <0.001
临床上在治疗乳牙龋病时,由于儿童的口腔容易聚集唾液,隔湿难度高,因此进行棉球填充的效果往往不佳;且其牙冠小,牙髓角较高,容易影响修复效果。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主要是直接用手工器械清除龋坏组织,修复龋洞,并应用新型的玻璃离子进行填充,能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CHEOP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治疗乳牙龋齿的目标是阻碍龋病进程,恢复乳牙的正常功能。常规修复技术采用高速涡轮机可彻底清除龋洞内的龋坏物质,但机械工作时会刺激牙髓,引起疼痛,进而会加重患儿的疼痛感;同时高速震动及机械噪音等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进而会影响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操作时间。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采用手工器械清除龋坏组织,并用新型材料(耐磨、耐压,黏弹性高)填充龋洞,对牙髓、牙本质等组织的刺激小,故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同时无需采用电动机械,可相应减轻患儿的畏惧感;干预少、龋洞预备少,且能保留较多的牙体组织,从而可提高患儿的修复效果,缩短操作时间[6]。
乳牙龋病多由口腔卫生不良导致,患儿龈沟液内的炎性因子水平较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牙周组织的炎症[7]。同时炎症反应会影响患儿牙本质的胶原代谢,影响牙周组织健康。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液IL-6、hs-CRP、TNF-α、MMP4、ICTP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IMP1 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可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且对胶原代谢过程无明显影响。原因是进行常规修复时,容易影响牙齿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同时采用银汞合金充填窝洞,隔湿条件差,易导致细菌滋生,甚至会引起牙髓刺激症状,故炎症反应缓解不明显,且会影响胶原代谢。而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时,用手工器械清除龋坏组织,并用FX 玻璃离子水门汀(生物相容性高,能与牙本质、牙釉质紧密结合)充填窝洞,能有效保护牙体组织;而且FX 玻璃离子水门汀有较高的氟释放及再摄取能力,可抑制釉质脱矿,增强其抗龋能力,从而有助于修复龋坏组织,控制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且对胶原代谢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修复效果,减轻修复疼痛,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且对牙周组织的胶原代谢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