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评分、mRS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3-10-09 01:01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大动脉硬化性溶栓

屈 华

(秭归县中医医院,湖北 秭归 4436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急症[1]。此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局部血管血流速度减慢,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致病原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2-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大动脉血管内会聚积大量的脂质、复合糖类物质,并可存在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情况,病变血管管腔增厚、变窄。临床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以静脉溶栓为主要手段。其中,替奈普酶是常用药物。近年来血栓通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4]。有研究发现,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可增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其预后[5]。本研究主要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 评分、mRS 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期间于秭归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5 例患者。对照组: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59 ~68 岁,平均年龄(61.02±0.39)岁;病程0.5 ~4.8 h,平均病程(3.26±0.62)h;基底核区、颞叶、额叶梗死的患者分别有10 例、8 例、7 例;合并基础病情况: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分别有11例、12 例、2 例。试验组:男性12 例,女性13 例;年龄58 ~67 岁,平均年龄(61.36±0.16)岁;病程0.6 ~4.8 h,平均病程(3.35±0.59)h ;基底核区、颞叶、额叶梗死的患者分别有10 例、9 例、6 例;合并基础病情况: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分别有10例、12 例、3 例。两组的以上资料相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 检查、MRI 检查确诊。(2)存在静脉溶栓治疗指征。(3)近期未接受颅脑手术。(4)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家属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脑出血。(2)合并凝血功能异常。(3)合并脑疝。(4)合并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5)合并颅内肿瘤。(6)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或消化性溃疡出血。(7)近期有抗凝用药史或存在由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替奈普酶治疗,替奈普酶的用法:取30 ~50 mg 为患者静脉推注,5 s 后,按照0.5 mg/kg的剂量为患者静脉滴注,时间控制为6 h。静脉溶栓治疗1 d 后,给予患者降压、降糖、调脂、营养脑神经、抗凝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血栓通注射液的用法:500 mg 血栓通注射液+250 mL 0.90% 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 次。替奈普酶的用法:取30 ~50 mg 为患者静脉推注,5 s 后,按照0.5 mg/kg 的剂量为患者静脉滴注,时间控制为6 h。静脉溶栓治疗1 d 后,给予患者降压、降糖、调脂、营养脑神经、抗凝等常规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降低幅度>60%。患侧肢体肌力明显增加。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降低幅度为40% ~60%。患侧肢体肌力有所增加。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降低幅度不足40%。患侧肢体肌力未增加。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2)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 d、7 d、14 d 两组的NIHSS 评分。NIHSS 的总分为42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3)对比两组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的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mRS 的总分为6 分,0 分:无症状,1 分:轻微症状,2 分:轻度残疾,3 分:中度残疾,4 分:重度残疾,5 分:严重残疾(二便失禁,卧床),6 分:死亡。(4)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测仪器应用PUN-2048A 血凝分析仪。(5)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眼干、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发生率[6]。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00%,组间相比,试验组较高,但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2.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NIHSS 评分相比,P>0.05。治疗 后1 d、7 d、14 d,试 验 组 的NIHSS 评 分 分 别 为(17.02±2.85)分、(12.07±2.06)分、(6.39±2.01)分,对照组的NIHSS 评分分别为(20.38±4.02)分、(16.52±3.61)分、(10.69±1.46)分,组间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对照组(n=25) 29.31±1.35 20.38±4.02 16.52±3.61 10.69±1.46试验组(n=25) 29.30±1.09 17.02±2.85 12.07±2.06 6.39±2.01 t 值 0.046 5.412 8.498 13.738 P 值 0.964 <0.001 <0.001 <0.001

2.3 治疗后两组mRS 评分的对比

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试验组的mRS 评分分别为(3.29±0.41)分、(1.94±0.39)分,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4.21±0.36)分、(2.98±0.43)分,组间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mRS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治疗后两组mRS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对照组(n=25) 4.21±0.36 2.98±0.43试验组(n=25) 3.29±0.41 1.94±0.39 t 值 13.383 14.220 P 值 <0.001 <0.001

2.4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PT、TT 相比,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T、TT 分别为(11.01±0.37)s、(15.30±0.43)s,对照组的PT、TT 分别为(12.31±0.39)s、(16.05±0.34)s,组间相比,试验组均较短,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s,± 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s,± s)

组别 时间 PT TT对照组(n=25) 治疗前 10.35±0.34 13.98±0.71治疗后 12.31±0.39 16.05±0.34试验组(n=25) 治疗前 10.39±0.41 14.01±0.69治疗后 11.01±0.37 15.30±0.43 t 值/P 值(对照组治疗前后)30.068/<0.001 20.871/<0.001 t 值/P 值(试验组治疗前后)8.991/<0.001 12.594/<0.001 t 值/P 值(组间治疗前) 0.596/0.552 0.241/0.810 t 值/P 值(组间治疗后) 19.194/<0.001 10.859/<0.00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消化道出血、眼干、恶心呕吐均1 例),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消化道出血1 例、胃脘胀满1 例),组间相比,χ²=0.059,P=0.809。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若及时恢复梗死部位的血液及氧气供应,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避免患者的脑神经元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4.5 h 内是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此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梗死区的血液灌注,避免脑神经元受损严重,对改善患者预后的意义重大[7-8]。

既往临床上主要采取阿替普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相较于阿替普酶,替奈普酶的安全性更高。替奈普酶属于阿替普酶的改良产物,其半衰期明显延长。此药是将阿替普酶进行生物改造,替换组织结构中3 个位点的氨基酸,使药物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更强,提高药物的纤溶能力[9-10];并通过增加糖基化位点减慢药物在患者血液中的清除速率,从而延长药物半衰期,增强药效。血栓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是用中药三七提取制作而成的一种中成药,其药理作用在于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灌注,并可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11]。将血栓通应用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三七总皂苷中的三七三醇皂苷可起到治疗作用,增加大动脉的血液供应,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可对钙离子通路起到阻滞作用。联用血栓通注射液和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的NIHSS 评分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说明联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和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脑神经受损程度[15-16]。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两组的mRS 评分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说明联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和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单独用药治疗。治疗后两组的PT、TT 相比,试验组均较短,P<0.05。这充分证实了联合用药治疗在调节凝血功能方面的功效。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证实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

综上,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凝血功能,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大动脉硬化性溶栓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六——中俄原油大动脉的曲折轮回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