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聚焦科技前沿研究 赋能海洋产业发展

2023-10-08 14:10任永华王小文
今日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船型

■任永华 王小文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舟山渔场是祖国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宝库。作为全省唯一的一所成建制综合性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坚持深耕东海、科技兴海,充分发挥涉海类学科的交叉优势,以海洋科技集成创新赋能现代化海洋牧场和“蓝色粮仓”建设,为海洋强省提供更强科技支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以下简称“学科”)是浙江海洋大学重点发展学科之一。目前,学科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和海洋工程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 “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优势专业。拥有船海与港航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海洋大学—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两个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浙江省近海海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江海通达新船型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

学科一直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开展船舶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近5 年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及其他项目240 余项,累计科研经费6000 多万元,获9 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发表论文3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收录160 余篇,授权专利200 余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6 件)。

研究瞄准产业需求 支撑海水养殖高质量发展

深水网箱养殖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水产养殖模式。如何将海洋波浪对网箱的破坏力,转化为深水养殖生产急需的电力,这一技术难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被攻破。由浙江海洋大学研发的自升式平台“海院1 号”攻克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成为目前最稳定、实用的波浪能发电装置。该平台团队正在海洋能产业化方面寻求尝试和突破,开展30 千瓦深水网箱波浪发电技术应用示范。该技术难题一旦被攻破,将引发一场养殖技术革命。未来,“海院1 号”技术可为海岛居民提供生活用电,为海洋网箱养殖提供生产用电,为海岛国防供电……今年3 月,该项目获得国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于日前向上申报以期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面向拓展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新空间和新模式的战略需求和技术支撑,学科开展深远海养殖设施、生产模式及其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研究,创制深远海养殖系统机械化、智能化的核心装备,开展养殖设施装备系统与技术集成,构建以深远海大型养殖设施为平台的高效养殖生产模式。研究突破深远海高效养殖智能管控的关键技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精准投喂、高效清洁、养殖环境与海况监测、鱼类冷链保鲜的核心装备和系统问题,通过示范辐射带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养殖提质增效,助推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支撑蓝色粮仓渔业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深远海智能化养殖设施装备研发及冷链保鲜技术研究”被列入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建立联合攻关团队 助力船舶与海工产业转型升级

2015 年,学校与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针对大型汽车滚装船层数多、外板厚度小、容易产生疲劳断裂等现象,校企建立攻关创新团队,联合解决汽车滚装船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形成了最优的柔性甲板布局与详细的结构形式,提高了大型汽车滚装船疲劳寿命的初稳性高度。研究成果已经服务于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滚装船的设计、建造与示范,为汽车滚装船的正常营运奠定了基础。

精度造船技术是促进船舶与海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学科立足精度造船研究,助力船舶与海工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精度造船技术在建造上的应用与示范;通过对钢板预处理方法研发,降低了表面粗糙度,船用钢材的预处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对抛丸机综合改进除锈方法研究,优化了抛丸机的布列方式,使得抛丸质量整体技术大幅提升。“船舶钢材预处理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突破海洋渔业船舶的节能瓶颈,学科围绕船型优化技术、动力节能技术、辅助节能技术、自动化作业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上述技术已应用于41 米钢质拖网渔船、6.8 米型宽钢质拖网渔船等多型船型共百余条船的设计、建造和作业。“渔船标准化船型优化与节能捕捞技术集成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渔船船型优化与船型标准化示范应用”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学科聚焦数字化造船和节能船型开发、动力装置性能优化、海洋油气输运装备开发的研究,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发了江海直达系列船、VLCC 超大型邮轮、大型汽车运输船、油气加注船、海洋油气三用船、海底油气管道、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及渔船智能化作业和节能推进装置。校设船舶设计所每年承担50余条渔船设计任务和百余条渔船改造任务。“风帆渔船动力化”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东海海洋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接油气全产业链 助推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

围绕江海直达船、燃料油供油船以及油气输运管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保障了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的燃料油供给。对江海联运船舶开展了极限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研究,建立江海联运船船型库,助推“江海直达1 号”船的研发与应用;对燃料油供油船开展了快速精准定位技术研究,配合开发了5000 载重吨的专业供油船等多种船型,助推东北亚保税燃油供应中心建设;突破油气输送管道的布放技术瓶颈,疏通能源储备基地与石化加工基地之间的油气输运通道,助推能源战略保障基地和绿色石化基地建设。

瞄准作业安全开展自升式海洋平台安全装置研发。自升式海洋平台安全可控喷冲系统的研究,突破自升式平台重大安全技术,有效避免了事故发生;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化冰装置的研究,降低了海洋平台冰载荷,减小了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结构应力;大型海洋工程平台安全下水装置的研究,研制成功一台大型海洋工程平台的升降模拟装置和一套升降系统。“自升式海洋平台安全可控喷冲系统应用”“大型海洋工程平台安全下水装置研究”分别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90 米动力定位海洋工程平台升降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通过科技攻关与创新,研制成功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0 米动力定位海洋工程平台升降系统,取得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型专利9 项,发表论文3 篇,形成3项新工艺,实现销售收入3000 余万元。

船舶振动实海测试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船型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
海洋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
——福船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广船
La communication sino-française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