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丽水市科技局积极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部署,牢固树立大抓学习、大抓落实、大抓服务的鲜明导向,对标对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围绕“核心指标‘去后三、夺前三’、重大工程‘去三星、摘五星’”的要求,坚持闭环服务,实行清单管理,落细落实丽水市“1515”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加快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
聚焦关键指标引领,抓好重点任务提挡提速。一是坚持政策引领。聚焦“一意见、一计划、一方案、一清单”,印发《丽水市“15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五年行动方案》《丽水市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方案》,坚持“以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的工作导向,加快推进人才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15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全力建设浙西南科创中心,打造“两山”发展人才创新创业高地,为建成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二是强化推进落实。在市委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管理机制,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专班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出台丽水市“15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县(市、区)星级评定办法,加强全过程跟踪指导,强化以督查激励、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科技创新鼎”为抓手的争先创优机制,促进各县(市、区)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将有关指标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聚焦区域创新策源,抓好创新平台提能提级。一是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围绕建设浙西南中心城市,布局“绿色优先、重点突出、开放创新”的浙西南科创中心,布局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十子连珠”“十大开放科创平台”等高能级平台。出台《丽水市十大科创开放平台提能升级行动建设工作方案》,围绕2 个产业园、2 个研究院、4 个人才科创飞地和2个开放通道的10 个科创开放平台功能定位,全力打造“四地一通道”十大科创开放平台,着力突破丽水科创平台少、能级弱的短板,增强全域创新能力,赋能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强创新科研水平。围绕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按照“一县一业一院一策”,积极寻求与省内外具有优势学科的大院名校合作,大力建设实体化产业研究院。全面谋划推进人才科创飞地建设,鼓励丽水企业建设省外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等研发机构,完善市域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梯队培育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孵化器3家、实体化研究院7 家、人才科创飞地13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1 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256 家。
聚焦产业融合赋能,抓好科技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围绕产业链转化成果。全域推广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改革试点,通过梳理创新思维导图、搭建数字转化平台,加速完善金融市场化机制,形成“147·浙丽转”成果转化丽水模式。目前,丽水涉及“先用后转”科技成果1737 条,实现技术匹配264 项,通过“浙丽转”模式达成合作86 项,签订专利转让合同5项,签订免费试用合同76 项。二是围绕创新链招引人才。通过“绿谷精英”、高层次创业大赛等途径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团队,营造正向、良性、浓厚的招才引智氛围。自丽水实施“绿谷精英”计划以来,累计评选16 批次,遴选项目746 个,落地281 个,兑付资金近3 亿元。始终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持续擦亮丽水科技特派员“金名片”,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 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丽水有5 家单位和33 名科技特派员获全省表彰,各项获表彰数均列全省各设区市首位。
莲都区科技局以“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对标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聚焦三大高地高新技术产业需求,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吸引和落地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1 至7 月,莲都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105.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7.6%,连续7 个月保持全省前列。连续两个季度获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五星级”等次,系山区26 县唯一,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山区县第一、全省第五。
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套机制。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组建半导体、大健康、新能源、数字经济、农文旅、“飞地”6 个专业招商专班集中攻坚,今年新引进亿元项目12 个。如省科技强基工程莲都区白桥双创中心项目,总投资达25.9 亿元,1 至7 月已完成年度投资的152.5%,居全省前列。
落地一批,入库一批,投产一批。建设“鱼”你共进项目协同管理系统,按照最小颗粒度拆解出400 多个项目全周期推进节点,总投资12 亿元的丽水新川新材料有限公司纳米级镍粉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0 亿元的上海威固特种封装及其产业化项目等一批高新投资项目开工建设。
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创新推出“周一纾困解难日”、市区“1+1”联络服务、“拿地即开工”、投资“赛马”等机制,助企纾困服务半径辐射全行业各领域,各级项目领办领导开展调研督查380 余次,协调解决180 多个项目堵点。
云和县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三个年”活动部署,以“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思路,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坚定践行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实施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全力提升创新指数,助推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开创科创工作新局面。实施《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兑现科技政策补助资金 1798 万元,惠及企业 153 家(次),同比去年增长了 34.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 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2 家。组织浙江金尔泰有限公司申报26 县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科技金融助力企业发展,对新认定高企贷款贴息补助,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为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搭建“人才飞地”模式,打通引才引智新路径。创新模式,与丽水数发公司市县联动开展人才科创飞地建设。收购杭州滨江德信AI 产业园飞地项目股权,多次与人才办、财政局、经商局、经合中心、数发公司对接,已形成运营方案及政策优化意见。制订杭州“人才科创飞地”政策,确定运营方式、运营机构,将“飞地”打造成为云和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输送高质量工业项目的科技平台。
积极培育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发展新样板。积极对接诚创轴承、金成木业、新云木业等企业建设相关产业研究院和研发机构。加大培育指导力度,建立并动态跟进培育库,引导鼓励企业申报省级研发创新平台。
庆元县科技局聚焦创新深化和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坚持把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基石,全力打造全域创新体系,推动走出具有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对标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打好科创平台能级提升攻坚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以庆元“131”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基础,大力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主动融入浙西南科创体系,高标准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先后创建百兴食用菌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九川竹木高值化利用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方格真菌多糖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系全省唯一一个拥有3 家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的县(市、区)。
聚焦科技型企业研发攻关,打好创新主体能力提升攻坚战,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攻坚“双倍增”,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强化“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认定。聚力“双覆盖”,通过部门协同、县乡联动,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分类辅导,补齐企业研发能力短板。目前庆元研发费用增长率3.5%,占营业收入比重3.75%,位居全市第二。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攻坚战,打造成果转化高地。牵线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与庆元县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促进人才、成果及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联合组团开展科技攻关,补强创新短板。聚焦庆元县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创新需求,继续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加强杭州、宁波“人才科创飞地”管理。
缙云县科技局深入开展“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接续打造浙西南科创高地。首获省政府科技督查激励、第2次获省“科技创新鼎”;科技部《科技工作情况》第19 期专题刊发《浙江省缙云县“三个加速”实现山区县跨越式创新发展》。
争取并推进省级试点。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团、成果转化省改革试点。开展产学研合作10 余项,推动臻泰能源等企业融入省内高等级创新平台、大企业供应链体系,引进落地碳纤维轻量化院士项目、军民融合通用多旋翼无人机平台项目等落地即可投产的高端项目。举办省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缙云科技特派团专场,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 项、硕博士10 人。
持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对标省“315”科技创新体系,谋划构建县“139”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完整布局两个“3+N”创新动力体系目标任务,编制完成国家高新区核心区产业规划。落地浙大杭州国际科创飞地,深圳科创飞地初步确定合作单位、选址、空间、合作协议,与北京工业大学初步达成共建北京飞地意向。申报“绿谷精英”创业创新项目10 个,引进博士21 人,达成技术合作10 余项。
全力抓好考核指标工作。上半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47 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18%,居全市第1 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5.34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29%。已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7 家。“315”科技创新体系评定五星级1 次、四星级1 次,创新深化工作四星级1 次。
遂昌县科技局积极对标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落实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部署,以科技企业提升、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全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推进高新企业扩面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科技强工,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立科技企业和高企培育库,优化科技企业梯队,制定《遂昌县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攻坚行动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深入实施“双倍增”“双迈进”计划,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进一步培优扶强,力争实现省科技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今年来,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28 家、第三批申报36 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 家。
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省级金属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引领,以产业创新服务为主线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服务金属制品和化工两大产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签订入驻协议企业58 家,依托综合体服务机构武汉大学—遂昌金属制品研发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完成2 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1 项县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并与当地企业联合申请8 项发明专利,其中获得授权2 件。
加快创新人才引育,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出台《遂昌县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科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抢抓资源聚势能。立足“丽水市‘绿谷精英’创新引领”,加快人才要素跨域协同,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2023 年申报的三批绿谷精英项目中入选9 个,落地“绿谷精英”项目4 个,共兑现资助资金560 万元。
松阳县科技局锚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动摇,扎实推进“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系列活动,全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为松阳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推动机制体制创新,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合力”。今年3 月,松阳县正式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县科技创新和人才教育工作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产业发展、资源统筹、服务对象和考核目标四个关键,按照“由虚向实”“由定性向定量”“由调研向闭环”三个转变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
加强科技政策宣讲,厚植高质量发展的“良田沃土”。今年8 月,高质量承办2023 年科技创新政策巡讲培训(丽水地区)暨第四期青年科研人才特训营活动。积极邀请专家实地走访服务企业,了解企业技术发展难题,讲解科技惠企政策,针对高企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进行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已走访服务企业80余家、140 余次,并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5 家,申报数均创历史新高。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注入高质量发展的“阳光雨露”。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强化项目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立足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积极招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7 月,松阳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3.83 亿元,同比增长132.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连续7 个月增速领跑全市。
龙泉市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要求,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引领,进一步集聚创新发展要素,激发产业发展动能,奋力打造全省山区26 县和浙闽赣边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聚焦平台提质,优化科技创新服务。深化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今年以来,共接待83批次,2400 多位领导、专家、企业等考察指导,提供技术咨询交流1900 余次;优化迭代“汽配云”数字应用,累计引入包括科技服务、知识产权等机构入驻“汽配云”22 家,提供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咨询服务;帮助74 家企业申领创新券250 余万元。
聚焦难题攻关,合力突破技术瓶颈。充分发挥合作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优势,凝练“尖兵”“领雁”研发需求7 项、26县高质量发展需求2 项;市本级“揭榜挂帅”项目立项15 个,申报省科技进步奖3 项。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与景德镇陶大合作的青瓷共性技术攻关项目2 个。
聚焦主体培育,提升企业科创能力。持续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更新完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清单,组织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两批共65 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17 家,完成率位居丽水第一。
聚焦试点争取,探索推广优质经验。总结科技成果转移支付先行先试经验,继续推进科技成果“先用后转”,6 月组织签订了全国首张科技成果转让信用保险保单。成功入选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分别有3 人和1 个单位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 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获表彰。
青田县科技局围绕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部署,落实落细省科技厅“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聚焦“研发投入提升、平台能级跃迁、主体培育倍增、创新生态优化”目标,重塑工作理念,重构创新体系,聚力提升创新制胜硬核实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高标准推进助企服务,打造创新主体“孵化池”。强化政策激励引导,针对青田阀门产业链,奖补力度持续“加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质提量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一乡镇一干部”工作机制,实现科技企业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开展科技政策宣讲20 次,企业研发费统计培训37 次,截至目前,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 家,切实把科技惠企政策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助力剂”。
全方位推动研发投入,打造科技创新“能量池”。实施研发费用投入“号脉+诊断+提升”行动,系统梳理问题清单,创新部门协作机制,提高数据归集能力,深谋研发增长渠道,全力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今年1 至7 月,科技创新指标持续“发力冲刺”,稳居全市前列,兑付研发费奖补兑付1659.1 万元,增长了252%。
多渠道推进产研联动,打造智力集聚“蓄水池”。深化校企科技合作,为校地人才互动交流“架梯铺路”,以北京科技大学青田特种新材料研究院为载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企业“组团”赴高校交流学习,促成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 个,解决企业难题12 个;举办青田县首期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培训班,全面提高企业专业研发人员技能,破解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商务科技局紧紧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部署,认真谋划,创新思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县科技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资源创新,激活区域创新发展能力。为努力推动景宁高质量绿色发展,一方面,于今年4 月19 日正式印发科技新政,该文件是原有科技政策的“优化版、加强版、升级版”,重点新增了创新平台能级提升、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政策条款;另一方面,找准“科技创新”主跑道,聚焦山区26 县普遍存在的县级项目管理治理能力低效、上级项目监管缺乏痕迹化等问题,谋划建设了“畲创e 线”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研发费用提升。为了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合力攻坚,对规上50 家企业开展精准分析,为企业送服务上门30 余次,提供一对一辅导,有效发挥“服务员”作用。分别在丽景园和澄照民族创业园举办企业研发费用归集辅导培训班,共计50 家企业128 人次参加。今年1 至7 月,累计完成研发费用4662.7万元,同比增长28.4%,增速排名全市第1 位。
梯队培育,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为了做大基本盘、提高产业层级,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对科技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培育,完善“入库—筛选—培育—认定”工作机制,组织专业团队对企业开展认定辅导工作10 余次。打通高企业培育库与经信“小升规”培育库,推动培育库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
丽水经开区积极落实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部署,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全面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集聚创新要素强磁场,激活科技创新主引擎,开展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系列工作。
多措并举,围绕半导体产业“创新链”,竭力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难点。精准定位,邀请高校老师深入企业,重点了解企业技术层面的难点堵点,依托专家资源团队,提出解决方案。目标导向,联合专业导师辅导企业筹备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申报,为省级各类载体、奖项、项目申报工作夯实基础。靶向发力,精准绘制半导体产业“招商地图”和产业全景图,引导绿色产业基金先后投资旺荣半导体、广芯微电子等半导体产业项目14 个,协议总投资17.86 亿元。
锚定目标,围绕经开区主导产业,提早布局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和科技奖项申报。聚焦区内亟需“破零”的高能级科创载体创建和各级科技奖项的申报开展精准培训,助力领军企业“高壮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引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珏芯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并聘请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为丽水半导体全链条产业首席科学家并在经开区筹建院士工作站。
提速提效,围绕科创环境建设,加快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奋力推进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小微园、时尚数智中心、数字经济创新赋能中心、生物医药加速器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功主办2023 首届中国滚动功能部件创新峰会、第十届中国科技服务业(丽水)论坛暨丽水市建设“革命老区科技成果转化最佳承接地”推进会。
丽缙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部署,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园区和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两大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狠抓多方面要素,经济增长平稳有序,优势产业加快集聚,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内育外引强基础,集聚项目“强磁场”。以驻外招商分局为依托,全年组织走访考察优质企业100 余家,储备项目70 余个。积极招引智能家居配套企业,招引一批装备制造企业,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年招引外资项目2 个,合同利用外资3000 万美元。
科技平台再创新,高新基础强赋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平台,推进丽缙科技创业综合体、苍山孵化器、创客学院、标准厂房、科技支行等建设,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模式,形成“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省级苍山孵化器为基础,力争尽早完成国家级孵化器建设。以浙江科技学院校地合作、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以浙江臻泰能源为依托加快园区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生态工业创新发展。
营商环境再升级,市场主体“添活力”。坚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全力守护安全生产生命线,筑牢园区安全根基,不断改善政务、投资、生产经营等营商环境。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及时解决制约项目进度的重点难点问题,召开项目推进会4 次,解决施工用水用电等各类问题10 个。畅通外来员工子女入学就读“绿色通道”,为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统筹解决20 余家企业的75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子女春季学期入学入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