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八八战略”重大部署,强调要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2006 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提出“用15 年的时间使我省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建成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
20 年来,浙江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大力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稳居第一方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作为浙江十大省实验室之一的西湖实验室,是2020 年7 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实验室。实验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西湖实验室围绕代谢与衰老疾病和肿瘤机制研究,通过跨学科研究与跨领域协同创新,已先后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顶尖学术期刊《细胞》《自然》《科学》上发表论文19 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70 篇。
20 年来,浙江高度重视源头创新,以超常规举措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实现战略科技力量系统性重塑——
省校合作引入“超级大脑”。2003 年,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决策,促成浙江省与清华大学省校合作,成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之后,浙江又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医学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
重大平台服务“国之大者”。浙江以“四个面向”的使命担当,全力打造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创平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今天,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平台,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西湖实验室、浙江大学脑机交叉研究院加快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10 家省实验室和10 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布局,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两个大科学装置获批建设。
在高能级科创平台的驱动下,一大批原创性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喷薄而出。全球首次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空间结构和全病毒精细三维结构,软体机器人首次在万米深海自主遨游,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等相继取得突破,展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浙江担当。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建设创新型省份,关键是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按照这一要求,浙江充分发挥市场集聚和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帮助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杭州未来科技城 供图/视觉中国
在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车间里,海天塑机技术中心副总监焦晓龙正和宁波市塑料注射成型装备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的同事一起,讨论接下来要解决的科技难题。
海天塑机集团不仅坚持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左右用于技术研发,还与国内知名高校强化产学研合作,成长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两年前,他们又联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组建了拥有近百名科研人员的创新联合体。
“创新联合体的任务,就是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焦晓龙说,经过近两年的攻关,公司在高端注塑机伺服控制系统、注塑成型工艺、装备智能化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海天塑机集团的嬗变,是我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
从数量上看,经过连续多年的悉心培育,全省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6 万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8 万家。
从实力上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连续7 年位居全国第3 位,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的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省的80%~90%。
科技型企业的加速涌现,及其集聚的大量创新要素,让产学研的相互结合更为紧密、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加速形成。20 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8%提高到65.3%,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是加强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20 年来,浙江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打造最优创新生态,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敞开大门引人才。实施“鲲鹏行动”计划、海外引才计划等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提速。近年来,累计引进海外工程师1433 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增至20 年前的10.9 倍。
创新机制用人才。在人才评价上,对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等各类人才探索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使从事基础研究、前沿科学研究的人员专注于“仰望星空”,从事应用型技术研究的人员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在职称评定上,试点开展自然科研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由试点单位自主评聘科研人员职称,并首次将自主评聘范围扩大到企业;在科研放权赋能上,持续实施科研人员减负行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营造氛围激人才。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等,营造尊重人才、激励创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全省开展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建设工作,弘扬钱学森、竺可桢、苏步青等一大批浙籍名家的科学家精神,激发科研人员投身创新的精气神。
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今,一幅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生动画卷正在之江两岸尽情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