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2023-10-08 11:16:01程小琴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师

程小琴

初中地理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人文学科,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板块,同时,初中地理还深入讲解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学习这些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策略,更多的是依靠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该评价原则、方法等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更多的是依靠卷面考试成绩,以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解答思路,但是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养。虽然部分学校对地理教学评价方法也进行了改进,如采用鼓励性评价用语,参考学生的课堂表现,按照分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等,但是评价手段依然不够丰富。

课程标准中的地理教学评价思想认为,应注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估,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和多个层面的培养。其中,人地和谐观是价值层面,全面思考是发展层面,区域分析则是学生的能力层面,人地协调则是学生的情绪层面。多元评价侧重于过程特征,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内容多种多样,既要看学生的表现,又要看学生的能力和情绪,不能一边倒,要从多个角度来衡量,这样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因为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发展所必需的素质,所以评价内容可以涵盖学生的发展程度。此外,多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的总体优势与劣势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所以,有效的评价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对学科产生正确的认识,进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原则

1.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在进行地理实践能力多元评价时,应遵循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学生自我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教师不能全程替代学生的思想,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关系。首先,在学生参与评估时,不仅要让教师参与,还要让学生自己有“话语权”,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评价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要重视质量评估,决不能把评估简单地归结为“分数”和“等级”。教师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各种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甚至在提高教学实践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2.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在进行地理实践多元评价时,应遵循过程性和终结性的原则。传统的评价多集中于最终的书面评价,很少有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注重评估学生在“实作”的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层次和达到的程度。评价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从而改善后续学习。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动态的评价,还要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评价,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3.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由于地理教学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复杂程度,导致不能对全部要素进行直接定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活动、作业完成等)、实践活动的思维过程、方法的运用、情绪、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更适宜于定性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做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量化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进行定性的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阶段性考试的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有进行量化和定性的综合评估,才能形成一种诊断性的评价,进而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评价的策略

1.以课堂观察为主,培养学习能力

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在问题的提出或者知识的讲解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当学生存在困惑时,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开展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实效性。具体来说,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神态动作等,如果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渴望表现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机会,并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如果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时,教师也要及时提供帮助,化解学生心中的疑惑。

例如,学习晋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和地势”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课堂:“在北方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我们看到草原一马平川,但是在南方的横断山脉,我们看到周边地势险要,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提问,学生就会被深深吸引,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如学生不了解为何西藏地区地势高,而东北地区地势较低,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对于可以举一反三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适时地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充满活力。

2.以作业评价为辅,实现知识运用

课堂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作业评价可以对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情况进行考察。教师在讲解相关课程内容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习题,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初中地理的考试题型可以看出,很多题目都与表格、图形紧密关联,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例如,学习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中“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学生会接触到柱状图、表格、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师要把每一种图形工具的作用向学生说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时间、温度、地理位置等因素,使学生正确做出解答。在讲解相关内容之后,教师要通过适当的习题加以巩固和强化,并且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习题内容,采用评价策略,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如,近10年我国北方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中,题目中要求学生分析11月到次年4月温度变化和平均温度值。如果学生参考夏季的气温数值,那么就不能找到正确答案,教师需要在评价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集思广益、查漏补缺。

3.作阶段性总结,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的每个章节内容关联密切,教师可以开展阶段性的教学总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重要的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开展阶段性总结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每节知识的关键内容、学习难点等,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总结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藏地区》时,学生就应该想到西藏地区地处我国西部,总体地势较高,降水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原畜牧业发达。又如,学习《北方地区》时,其中讲到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祖国的首都北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内容,以自己的方式讲解自然风光和人文知识,由教师作补充,并且把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且重视通过作业展开针对性辅导。此外,还要善于做好阶段性总结,不仅可以对学生展开客观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美在课堂花开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