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主要责任人。临床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双重使命,在信息化推动课堂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自身的职业倦怠、教学能力缺乏、教学绩效不凸出的困境和外在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诸多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多种应对策略,以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临床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挑战;路向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鲜明地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扛起立德树人与培养人才重任的直接责任人。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做出重要指示,明确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医学院校最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在教书育人、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导作用。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形态。以在线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模式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打破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形态,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然模式。临床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深化医教协同改革的重要命题。
1 大学直属医院临床教师队伍现状
大学直属医院通常为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既面临繁重的一线临床工作任务,又直接承担大量的临床教学任务。不少大学的直属医院规定专业职称晋升必须与教学职称同步进行,临床教师需兼顾临床和教学,因而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1.1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临床教师主要来自医学院校的直属医院,具备临床和教师双重属性。研究表明,很多临床教师长期处于高应激的工作环境,易出现职业倦怠。因而对于教学缺乏热情,重医疗轻教学。手术、门诊、查房、值班等日常工作占据大量时间,自身的业务学习,包括各种进修、规培、考试,以及专业职称晋升的压力,尤其是來自科研方面的压力,导致青年临床教师在教学上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在面对教学任务时,大部分临床教师采取的都是被动接受的策略。资深的临床教师,尤其是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临床教师,很少有热情主动参与教学。
1.2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通过授课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成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临床教师医学专业出身,经过简单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考取普通话证书及相关流程后,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即走上讲台。大部分临床教师缺乏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不能紧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临床教师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即使接触到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上效果不佳。不少临床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仍然是“教师为中心”“满堂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在课程评价方面,也大都简单化,以传统的纸笔测验为主,考核方式僵化。医院缺乏对临床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不能像医师一样必须每年有继续教育学分的要求,因而投有教育教学理念与技巧学习机会,教学能力无法提升。
1.3临床教师教学绩效不凸出
身在一线的临床教师承担了医学院校的大量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但学校在给予课酬方面,采取的是与本校教师无差别对待。据不完全调研,不少临床教师认为备课、上课等花费的时间所取得的讲课报酬与期望中应取得的报酬相差甚远,付出的精力很多,疲于应付。投人精力与回报的不匹配,导致临床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偶有出现的备课不到位、教学态度不端正等,导致临床教学质量难以整体提高。
2 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
告别“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育人质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旨归。支架式、OBE、PBL、对分、翻转、BOPPPS等新的教学策略被引入课堂,展开了与网络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职教云、学习通等)、虚拟仿真(VR)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围绕精品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微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丰富的线上资源,打造出立体学习空间,让自主学习、泛在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常态,更加凸出教学的育人价值,把课程思政有机融人临床教学,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1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肩负着立德树人重要任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尤其是把“珍爱生命、大医精诚、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等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在知识、能力目标之外,价值目标要更加凸显,找到丰富且合适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对临床教师来说难度不小。
2.2“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行者和激发者,也就是说,教师要实现从课堂教学的主人翁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学习体验师,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教学的临床教师来说,转变角色并非易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意味着临床教师要重新开展教学设计、编写教案,融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各样态的教学资源,把握“课前-课程-课后”三个关键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记录学习轨迹,开展过程性、增值性评价等,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反思、调整,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这种转变需要临床教师付出时间和精力,而这恰恰是临床教师最欠缺的。
2.3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各种网络教学平台、QQ、钉钉等,使得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在课前发布任务单,利用SPOC课程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并展开自测,还可发布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课中可以通过针对性讲重难点、案例剖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VR实操等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课后通过作业、拓展性任务、答疑辅导等进行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提升。信息化教学平台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完全记录,把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业和测试等与参加线下教学活动的表现连贯完整,使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着很高要求,同时,大大增加了备课的工作量。信息技术发展引发教学改革、学习改革的已是大势所趋,临床教师的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
3 临床教师应对困境的策略
临床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困境,既有群体本身的原因,又有外在环境的原因。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临床教师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以实现“医教”相长,最终达到提高育人质量的目标。
3.1更新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担当
从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明确,大學直属的教学医院具有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三大职能,缺一不可,临床教学是直属医院的主体职能,教学是其天然属性。因此,直属医院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主阵地,医务工作者必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临床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是义不容辞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思想上认同、接受及胜任教师身份,培养良好的角色意识和教学责任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积极性和教学热情。此外,医院要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政策,尽快帮助临床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快速成长,以减轻临床教师对教学的“恐慌”。同时,要让临床教师增强教学自信,了解自身从事临床教学的优势,如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科的前沿知识。在医院,营造尊师重教的风尚,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向先进教师典型学习,从而多方面地施加影响,强化临床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临床教师除增强自身的身份认同感之外,还需要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拓展课堂育人的内涵,主动挖掘课程思政教学素材,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扛起落实立德树人的历史责任。
3.2采取“导师制”,加速从教学新手到教学熟手的转变
刚刚踏上讲台的临床教师是教学上的新手,缺乏教学经验。医院可以安排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带教能力的专家型教师,作为教学导师,发挥“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并切实开展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医院制定导师遴选和导师制考核方案,对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的学员予以奖励,并在教学职称晋升方面予以倾斜,以鼓励更多专家型教师和青年临床教师参与到导师制中来。这样,就会源源不断地促成临床教师快速地从教学新手转变为教学能手、熟手。
3.3做好人员的分类管理,完善临床教学绩效改革方案
首先,医院做好人员的分类,至少可以分为两类:科研型、教学型。分类管理有利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各尽其才。在实际操作方面,可以让医务人员自主选择哪种类型,走哪种道路。两类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采取不同的政策,如科研型的,职称评审以科研业绩为主,教学业绩达基本要求即可,以让这类人员能更加集中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型的,职称评审科研达基本要求,突出对教学业绩的考核,以激励这类人员把更多投入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分类管理,科研型的临床教师不会因为过多承担教学任务而发愁,热衷教学的临床教师也会无后顾之忧,投入教学的劲头会更足。
其次,医院要不断完善临床教学绩效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鼓励医务工作者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一方面实行与学校教师差异化的课酬,医院对临床教师设立课时费补助,从而提高临床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制定基本的临床教学工作量,达到基本工作量,拿到完全的医疗绩效,不能达到,扣减一部分医疗绩效,可以促使临床教师加大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此外,临床教学绩效改革方案还要体现明显的导向性,即鼓励临床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如对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予以1.5-2倍系数的课时认定。
3.4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针对临床教师的工作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目的在于促使教师持续更新教学理念,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学会使用全新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从而主动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去。培训形式可以灵活选择,培训内容针对性要强、实效性要高。每年可以集中脱产一定的时间,开展线下专题的教学培训,如新医科背景下临床教师混合式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在临床教学中实践、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效开展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上教学实操、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性课程评价开展的典型案例等。此外,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对课程资源的依存度较高,还需要加强对临床教师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的能力的培训,如临床教师如何开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如何调用并有效利用已有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以及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等。当然,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名师示范授课、观看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视频等。
3.5发挥“虚实”结合的教研室功能,以研促教
教研室为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要形态,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基石。医院要促成临床教研室与学校教研室之间的结对帮扶,实现优势互补、互学互促,有效开展丰富的教研室活动,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示范课等,帮助临床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医院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基层教研室的新形态、新形式——虚拟教研室,打破时空、地域、人员的局限,应用数字学习平台、同步远程活动的网络会议等开展“云端”教研。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为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提供平台,为充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教学活力、实现教学价值培植沃土。不断探索和完善“虚实”两种形态教研室有机融合的运行机制,打造教学研究共同体,辐射和带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结语
总之,医院要为临床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厚植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出台针对性举措,提高信息化背景下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临床教师要协调好医教关系,树立“热爱教学、投身教学”的理想信念,与医院同心同向,主动应变,努力让“课堂”绽放最美的光彩。
作者简介:刘来艳(1983-),女,主治医师,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临床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