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发展逻辑、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

2023-10-02 02:43郭广军蒋晓明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主要特征实践路径

郭广军 蒋晓明

[摘要]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综合实力强、教育队伍强、办学质量高、人民满意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经济社会贡献度高的教育体系,具有人民性、教育性、职业性、技术性、系统性、协调性、适应性等主要特征。建设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宏观上要着力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下简称“三融”)系统改革和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下简称“三教”)协同创新,中观上要着力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改革,微观上要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高职教本科教育质量和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发展逻辑;主要特征;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郭广军(1971- ),男,湖南双峰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博士;蒋晓明(1962- ),男,江苏泰兴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JA20010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9-003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整体长远战略上将教育、科技、人才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快建设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必须加快推进职教现代化。近年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目标导向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通而不畅、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成效与有力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快推动综合实力强、教师队伍强、办学质量高、人民满意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经济社会贡献度高的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发展逻辑

(一)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内在逻辑

从教育逻辑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需要加快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以作为教育强国的核心体系支撑,进而增强职教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职教自信自立自强。从经济逻辑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需要服务支撑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作为经济强国的核心体系支撑,进而壮大国家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基础。从科技逻辑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需要服务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作为科技强国的核心体系支撑,进而增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人才逻辑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需要服务高质量人才工作体系建设,以作为人才强国的核心体系支撑,进而增强国家战略人才核心竞争力。从创新逻辑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需要服务高质量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作为创新强国的核心体系支撑,进而增强自主原始创新关键能力。从文化逻辑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需要服务高质量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作为文化强国的核心体系支撑,进而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二)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机理框架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产业、科技、人才联系更为直接为更紧密的教育类型,因此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人才资源体系在本质上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来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现代职教的推动;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骨干体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经由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培育而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助力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发展、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人才资源体系是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和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革新的关键智力资源,没有高质量人才资源体系,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和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就很难发展。所以,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人才资源体系实质上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统一体。只有将三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部署、融合发展、协调推动,才能更好地赋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更好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实现。

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发展的内在逻辑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支撑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文化体系、高质量人才体系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程,为其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引擎。同时,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必须扎根在现代化的高质量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中,以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生共长的高质量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新生态。

二、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特征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是服务支撑经济社会、科技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与智力需求的基础性工程,其内涵与外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职业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两个服务”的内在统一。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不仅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同时更要彰显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一)基本特征

1.人民性。人民性是指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人民满意和促进公平。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职教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新期待,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职业教育获得感。当前,要突出解决好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职普协调发展,实现类型等质等值,給予学生多样化发展空间,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办人民满意、社会认可、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要坚持育训并举,促进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调发展,为构建覆盖职前、职中、职后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为全社会个性化、终身化学习助力,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面,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2.教育性。教育性是指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技并修、以德为先,加强思政教育,深化课程思政,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体现能力为重、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职业性。职业性是指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产教融合和人岗适配。要始终坚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专业体系与产业体系匹配度、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适配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技术性。技术性是指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科教融汇和核心技能。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深化科教融汇,不断增强应用技术教育、工程技术教育,有效加强专创融合教育、通专融合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创新、实施方案创新、工艺流程创新、产品研发创新等核心技术技能,分别提升中职、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学生解决一般、比较复杂和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善于解决科技创新中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大批现场工程师、大国工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技能型、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劳动者大军的根基。

(二)时代特征

1.系统性。系统性是指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体系完备和两个高端。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健全从中职、高职到职教本科、职教研究生的纵向贯通的完备职教系统。新时代新征程要依靠人才红利支撑高质量发展,当前统筹结构质量、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所在。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选择,有效吸引部分优质生源进入职教体系学习,奠定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石,有利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改善职业教育的整体外部环境,大幅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人才需求。

2.协调性。协调性是指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职普融通和终身学习。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深化职普融通,构建一个职普横向融通,普教体系与职教体系学籍互通、学分互认,促进职普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现代职教体系,服务个性化教育发展需要,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促进职教公平,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贡献力和影响力。

3.适应性。适应性是指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产教匹配和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的方法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提升产教匹配度。要解决毕业生“用得上”的问题,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能力;要解决毕业生“用得好”的问题,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力;要解决毕业生“发展好”的问题,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宏观层面:深化“三融”系统改革,推进“三教”协同创新

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在职教内部关系上要着力处理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融通发展、协同创新的问题,在职教外部关系上要着力处理好职教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企业、社会之间相适应、相匹配的问题,着力改善职业院校与政产学研之间的融合发展问题。

1.着力深化“三融”系统改革。第一,突出职普融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化职普融通,在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等各层次入口方面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在出口方面畅通拓展成长成才通道,与普通高教体系形成立交桥。要坚持两个服务要求,切实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确保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进入高中阶段教育乃至再升入高等教育的各阶段,有多次机会可以自主选择进入职教系统或者普教系统。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在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阶段,分别有机融入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技教育、高等职技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中职阶段在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高职专科阶段在促进就业的同时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职业本科阶段在突出高端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应用技术、工程技术教育。第二,突出产教融合,办适合产业需求的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育训并举,将职教深度融入地方区域产业体系,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多元协同培育质量。要着力打造基于产业园区的区域性产教共同体,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依托龙头企业,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建设突出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的新型产业学院,以及突出保障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企业岗位实习、企业员工培养培训的企业实践中心。通过完善产教融合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产教融合有效性。第三,突出科教融汇,办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要深化科教融汇,让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等环节,提升技术技能多元协同创新能力。职业院校要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制度治校,坚持以研促教、研教相长、科教融汇,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高水平科研促进高水平教学,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推动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为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着力推进“三教”协同创新。第一,突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打造成为面向人人、全纳包容、开放灵活,服务“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支撑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教育体系,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二,突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中,要着力促进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普通本科高校要扩大对口招生和专升本招生计划,给予学生更多层次、多样化的选择机会。第三,突出推進职业教育终身化。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中,要着力促进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成人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职业院校中继续教育学院的自学考试、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并不断丰富类型、创新机制,支持职业院校试点举办社区学院、企业职工学院、老年大学等,或参与其相关工作。

(二)中观层面: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

探索构建科学、协调、健全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是保证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目标落实落细落地的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试点是巩固落实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1.着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各地有效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夯实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内涵,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增强服务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贡献力的新赛道新动能。第一,突出提升服务产业经济发展能力。市域产教联合体要立足产业园区实体经济主战场,服务区域核心主导产业、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着力拓展深化多元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功能,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与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高贡献度。第二,突出创新产教联合体运行机制。要健全“政园行企校研”共建共管、多元联动、协同治理的治理决策制度,有效整合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着力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章程、运营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运营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探索形成组织健全、产权明晰、制度完备、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实体化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第三,突出深化产教联合体内涵建设。健全专业设置协调机制,促进学校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协调发展。提升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服务质量,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同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共同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育教学、教学管理、考核评价,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四,突出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机制。联合体成员单位要共同打造共性技術服务平台,共同实施前沿科技研究、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升级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增强服务联合体企业发展的关键能力。

2.着力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各行业、企业及相关高校职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协同招生、协同就业的创新共同体、育人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要增强“四链融合”,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发展。第一,突出增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面向工业4.0战略需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打造面向产业链跨区域的相关龙头企业、高校职校、科研机构等多元参与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整体增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能力。第二,突出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课程、标准和资源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共同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资源,共同开发实践能力训练项目,共同研制开发、推广应用相关专业教学装备设施。第三,突出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体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根据产业技术发展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类型、层次、结构需求,共同开展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共同开展企业员工职前、职中、职后的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共同体人才培养培训水平,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增强供给能力,提升供给质量。第四,突出提升产教融合共同体科技创新服务水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要共同打造企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同搭建创新创业中心、众创空间,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能力,服务支撑企业产品技术改造、工艺流程革新、产品迭代升级和生产效能提升。

3.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要着力强化其基本条件建设,服务支撑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有效提升服务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企业员工技术技能培训的整体水平。第一,突出提升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综合效能。紧跟行业产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培训等前沿新需求、新标准,着力提升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在专业实践教学、真实生产实训、社会职业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服务、产品中试、工艺改进等方面的一体化综合效能水平。第二,突出创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方式建设公共实践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方式推动企业园区建设企业实践中心。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校企共建实践中心,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企业实习、企业职工培训、协同创新发展的平台机制。

4.着力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试点。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是构建高质量职教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创新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是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载体和内容,要合理定位,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完善机制,形成模式。第一,突出厘清现场工程师培养服务定位。要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协调匹配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改革,校企联合深入实施学徒培养和员工培训,健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效融合、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赋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新生态。第二,突出明确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任务。要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按照“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能力要求,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体系,加快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创新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造就能解决比较复杂工程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现场工程师。第三,突出现场工程师培养改革重点。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实践,加快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着力打造双师双能结构化、专业化教学创新团队,助力提升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数字技能。

(三)微观层面:着力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能力建设

关键办学能力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内涵建设的重点所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双师双能的高素质创新型教育队伍。

1.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高质量是现代职教体系的生命线,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对构建高质量职教体系具有决定性意义。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水平是关键,增强“三教”改革成效是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是必由之路。第一,突出提升核心内涵建设能力。职业院校要突出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整合能力,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企业大师、知名专家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突出提升专业课程教材资源建设能力水平,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有效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优质教材、优质资源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要创新管理工作方法,明晰内涵建设方向和重點,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特色发展模式,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着力提升职教理念、制度、方法、内涵、模式、治理现代化水平。第二,突出提升职教专业建设能力。职业院校要全面提升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和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与职教数字化改革和职教智慧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建设有机融合,有效扩大职教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服务面。第三,突出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要坚持育训并举,着力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产品试制等的能力。要广泛开展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2.着力提升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质量职教体系建设的突破点,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增强高质量职教体系示范引领支撑作用、提升社会行业企业认可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的战略举措。第一,突出增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力。要按照职业本科教育的两个1号文件关于职业本科教育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的要求,突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造基本办学条件,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动服务两个高端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能力。第二,突出科学定位保证职教本科水平质量。要着力完善职业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师资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面向中高端产业、产业中高端和企业中高端岗位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建立健全职教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创新职教本科产教融合办学治理体制、人才培养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科研与社会服务机制以及教学质量保证机制。

3.着力加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第一,突出强化师资培养。要积极创办各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着力创建各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发挥行业企业联动培养作用,贯通行业企业参与教师实践能力培育机制,提供多元平台、灵活制度,鼓励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深入企业一线岗位等。第二,突出完善师资管理。要着力提升职教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树立宣传职教名师,挖掘名师典型事迹,扩大社会影响力。要进一步扩大落实院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设立产业导师特聘岗位,提升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的比重,优化“双师双能”教师队伍结构。第三,突出提升师资素质。要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着力提升师德师风师能和职业素养水平,建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高水平师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晨阳,王兆昱.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相辅相成[N].中国科学报,2023-03-10(4).

[2]周坚,杨勇平.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J].中国高等教育,2023(1):4-7.

[3]怀进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N].人民日报,2022-12-21(9).

[4]李明,夏智伦,朱孔军,等.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之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5-12.

[5]吴岩.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21-29.

[6]王新波,王敬杰,张浩,等.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五[J].教育研究,2022,43(5):4-16.

猜你喜欢
主要特征实践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范畴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谈东海吕剧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试论28、29、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冠军队主要特征
唐宋乐部制度基本属性阐释
浅议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