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2023-09-28 08:16刘淑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从军行边关戍边

刘淑

在唐诗中,边塞诗风格独特,表达的多是将士的爱国热情,体现的是厚重的家国情怀。统编教材选入了盛唐时期的七首边塞诗,诗中充满了那个时代诗人和戍边将士的万丈豪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合、比较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那段令人向往的激情岁月,在还原家国情怀中激发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边塞诗的意象与意境,树立文化自信。

一、以组合解读聚焦家国情怀

教学边塞诗,教师应从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多篇组合的形式形成类似于大单元教学的模式,从中解读边塞诗的特色,确定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在梳理異同中发掘诗歌特色

梳理统编教材中的边塞诗,出现在课文中的四首是《出塞》(王昌龄)、《凉州词》(王翰)、《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安排在“日积月累”中诵读的有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通常视为送别诗的《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也有边塞诗的意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上述边塞诗进行组合:可以就近安排组合,如《从军行》和《凉州词》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出现;可以用作者组合,如《出塞》和《从军行》同为王昌龄的作品;还可以从诗题组合,如《出塞》和《塞下曲》以及同题的《凉州词》等。组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边塞诗表达对象上的异同,进而感知其内容特色。以《从军行》和《凉州词》的组合看,从表达内容看,两首诗都写到了古代著名的边关要塞“孤城”——玉门关,还写了与边塞有关的地名、景物;从表达感情看,《从军行》强调的是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凉州词》重点表达戍边士兵思念家乡的感情,但两者都指向了戍边将士发自内心的家国情怀。由此可见,边塞诗在整体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即表达的对象具有荒凉、孤寂的特点,表达的感情以保家卫国为主旋律,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寄托思乡思亲的情感。

2.在优化内容中定位教学目标

在边塞诗教学中,组合不是为解读而解读,而是为了优化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边塞诗学习中有效建构相关知识。仍以上述《从军行》和《凉州词》组合为例,根据解读,可以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一是根据第三学段古诗教学目标,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诗句大意,以此为基础诵读两首古诗;二是运用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边塞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感悟诗人传达的家国情怀;三是借助比较品读边塞诗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感情等方面的特色。其中目标三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两首边塞诗的“孤城”意象,探索戍边将士的情怀中家与国的不同位置,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以比较体会渗透家国情怀

边塞诗以短短几十个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家国情怀,这种承载是诗人在字句锤炼中所创造的意象与意境。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品读边塞诗中蕴含的戍边将士的独特心志与情怀。

1.在品读诗句中体会戍边心志

边塞诗以豪迈为整体风格特点,这种豪迈往往就凝聚在对边塞景物、人物进行描写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所融入的感情中。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诗人开篇就以互文的表达勾勒出一幅边关冷月下的苍凉景象,突出边塞与内陆之间遥远的距离,又借“秦”“汉”巧妙地点出边关的战事是从未间歇过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戍守边关。尽管“人未还”对于戍守边关的将士来说具有灾难的意味,但戍边的将士并不因此而弃边关而“还家”;相反,他们寄希望的是有杰出才能的将领带大家有效打击敌人,保卫家园的安宁并永远不受侵犯。在以大局为重的戍边将士的心目中,再苦再难都不怕,一心想着的就是“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戍守边关的效果。这就是洋溢在《出塞》中最浓烈的爱国激情。

2.在对比表达中感知戍边情感

边塞诗中的感情既体现为戍边将士深沉的爱国热情,又表现为边塞诗人的家国情怀,通过对比,学生更能真切感知戍边将士的真挚情感世界。如王昌龄的《出塞》和《从军行》,最能凸显边塞诗独特情感的诗句是“不教胡马度阴山”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粗略地看,前一句体现的是戍边将士守卫边关的坚定决心——把北方的外族入侵者挡在阴山以外,后一句体现的是戍边将士誓死破敌的豪情壮志,一定要打败敌人;细细品读,无论是守还是攻,对于戍边将士来说,都是血与火的拼杀,“胡马”以彪悍与凶猛著称,挡住他们的进攻毫无疑问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成功,这里诗人借“飞将”李广等表达对外族入侵进行驱除的决心;“楼兰”在诗中也是指代当时侵扰中原的外族,在遥远的荒漠中,与之战斗需要付出更大的牺牲,但戍边将士为了边境的长期安宁与和平,有着在所不惜的坚定信念。应该说,边塞诗最能集中体现戍边将士和边塞诗人的家国情怀。

三、以品悟强化家国情怀

边塞诗的家国情怀通常以保家卫国为主旋律,这种主旋律不是一首、两首诗作就能形成的,而是边塞诗群体的突出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借助组合、比较等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其内涵,而且需要沉潜在边塞诗中,反复品读、推敲,并在拓展阅读中,让其家国情怀得到强化,使学生以其家国情怀来滋润自己的精神与情感。

1.在思维进阶中还原家国情怀

边塞诗尽管篇幅短小,但诗人能够以有限的诗句来传达动人的情感和力量,除了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还以独特的思维形式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思维进阶来推进情感的领悟。以五年级下册的《从军行》和《凉州词》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采用设计问题链的策略实现思维进阶,即围绕两首诗中都出现的“孤城”——玉门关,提出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两首诗都提到了什么地方?不同的诗人为什么都称玉门关为“孤城”?两首诗中的“孤城”仅仅是为了表达孤独吗?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两首诗中涉及的玉门关不断进行探究,发现从字面上看,“孤城”与边关的景物有关,荒凉的大漠中,高高耸立的玉门关显得很孤独;而戍守边关的将士身处荒漠中,与之相伴的只有风沙和荒凉,也显得很孤独;尽管许多时候戍边的将士非常思念家乡和亲人,但他们想到自己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职责就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内心并不孤独。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就能够还原戍边将士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2.在拓展阅读中深化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将选入课文的几首边塞诗进行组合,并不能全面、深入地感知和把握边塞诗的整体风格。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应该适度拓展阅读,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边塞诗读懂诗人的情怀,让家国情怀同样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如对边塞风光的感知,教师可以拓展阅读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就会从中读到边塞之地“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寒之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色,这种充满奇思异想的表达风格,与课文中的边塞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学生对边塞诗中家国情怀的表达有更全面的理解。

总之,在边塞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蕴含的家国情怀,滋养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从军行边关戍边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欣赏边塞经典 培养家国情怀
边关的雪
挥别校园从军行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从军行
戍边壮士歌
边关月(独唱)
戍边追梦
十八九岁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