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阅读与写作如同语文教学的“双翼”,唯有双翼齐飞,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阐述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创意表达教学的必要性,从阅读经典、依托教材、尊重童性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创意表达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意表达;写作
作者简介:卢通(1992—),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创意表达,指的是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素材,描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或感悟最多的内容,力求在习作中表达和记录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是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1]。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并教会学生准确地抒发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等,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创意表达教学现状
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以后衍生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少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薄弱,沟通交流及创意表达能力不足。
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贯彻与落实,让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注意到了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围绕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设计了相应教学策略。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很多教师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并未真正了解创意表达的真实内涵,且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展开教学,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是受教学观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投入大量精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导致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简析小学语文创意表达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其思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在新形势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加持下,探究小学语文创意表达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创意表达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加强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能力”的教学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宏观角度来看,语文创意表达教学是力促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微观角度来看,实施语文创意表达教学对学生个人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创意表达教学策略探究
(一)阅读经典,积累语言素材
新课程改革以后,与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相比,新的教材融入了图文结合元素,增加了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经典文章。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章,学生能够认识生字生词,加深对文章情境、节奏和韵味的感受,感受文学之美,拓展语文思维,从而为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2]。
例如,《蟋蟀的住宅》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作者以第一视角观察蟋蟀的住宅情况,在写作的过程中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蟋蟀及其住宅与人类和人类的房子进行对比,以风趣幽默、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让人们看到了蟋蟀住宅的“华丽”和实用性,并体会蟋蟀的勤劳与智慧。通过学习文章,学生掌握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笔者借助该篇文章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动物世界》中关于蚂蚁的一段视频,展示蚂蚁眼中的世界。通过高清摄像头,学生能清晰并直观地看到蚂蚁巢穴内部的真实景象,也能看到蚂蚁打洞的情景。
待学生看完视频后,笔者要求学生围绕“蚂蚁眼中的世界”这一主题,以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蚂蚁的住宅和蚂蚁搬家、蚂蚁修建新家等场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自己所看、所感、所想和所觉,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真实的蚂蚁世界。
阅读经典文章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学生将其应用到写作中,有助于创意表达,创意性地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二)依托教材,落实口语教学
让学生在教学中积累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基础[3]。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口语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编排特色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的每一册教材都设置了“口语交际”板块,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单元学习内容开展口语交流活动。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板块安排在第七单元,主题为“我是小小讲解员”。基于这一主题,笔者让学生围绕本地富有特色的文化建筑进行创意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自由发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信息,整合材料,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形成富有个性且富有创意的讲解风格。
通过开展这一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信息搜集能力、阅读能力等都能有所提升。
(三)尊重童性,写出真言真我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童性与个性,表达真言真我。如果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童性与个性,阻碍学生在写作和表达过程中表达真言真我,将会大大阻碍学生的创意表达,阻碍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童性与个性,让他们写出个性,写出真性情[4]。
例如,在学习完《景阳冈》一文后,学生不仅了解到老虎的凶猛,也感受到打虎英雄武松的英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笔者让学生围绕“景阳冈之我遇大虫”这一主题,自由发挥,自主创作,并提出要对最具创意性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奖励的鼓励下,学生脑洞大开,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创意写作。其中,有一位学生的习作创编了自己与老虎的对话。他以幽默风趣、有理有据的劝说,将老虎劝离了景阳冈。这样极具戏剧性的作文脑洞大开,表达出了真言真我,体现出小学生童性的一面。经过教师的评选,他最终获得了第一名,得到了相应的奖励。
尊重小学生的童性,鼓励并引导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写出真言真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童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达自我的真实情感。
(四)崇尚个性,尊重创意表达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写作并没有固定模式。甚至可以说,“真实”才是写作的灵魂所在。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固定模板进行写作,便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意的衍生。因此,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凸显学生个性,让学生创意表达,是让文章出彩的要点之一[5]。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便要为学生创意的衍生和个性的凸显创设适合的环境,引导并鼓励学生在思想表达和情感抒发上不拘泥于形式,运用说、写、画、演等多样化形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助力。
在结束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文的教学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创意写作活动。活动中,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和探讨之后,简练地复述课文中“负荆请罪”的故事。
待所有小组复述完毕后,笔者让学生围绕“负荆请罪”这个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摆脱以往仅以纸笔写作的形式,创意性地融入说、画、演等多种形式,将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气等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在开展创意表达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有的小组以演讲的方式进行表达,还有的小组以绘画的方式展现自己对文章人物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内涵的感受。可见,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个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
再比如,教学完《白鹭》一文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意表达写作活动。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了解作者对白鹭玩耍、觅食等活动的描写,再结合网络视频中其他鸟类筑巢、照顾雏鸟、玩耍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以第一视角完成一篇有关鸟儿的创新习作,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
(五)学生为主,构建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反思和完善自身的关键教学举措。教师可在开展创意表达教学的同时,将教学评价融入其中,为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铺砖添瓦[6]。
教师在对学生的创意表达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采取单一的评价标准,而应进行多元化评价。比如,在教学完《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后,笔者开展了一個创意习作活动,以“盘古开天地”为题,要求每一位学生通过写作展现自己想象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宏伟景象。
笔者发现,每个学生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景象及人物形象的描写都不尽相同,但所有学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一个共性,即创意元素的融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达的意识和习惯,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笔者采用了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围绕学生的写作内容、语言表达、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打造和创新思维体现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创意作文展开多方面、多角度、多主体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全方位认识到自身习作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提高创意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煜晖.新课标与语文学习任务的进阶[J].中学语文教学,2021(5):4-10.
[2]李煜晖.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的写作情境[J].中学语文教学,2020(6):9-13.
[3]潘涌,赵丹.语文教育:走向积极语用新境界[J].语文建设,2017(36):4-8.
[4]钟启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J].基础教育课程,2022
(11):5-20.
[5]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9-64.
[6]陆志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整体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202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