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行,对初中历史教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历史分层教学,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历史课业负担,而且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各层学生历史素养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意义,从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授课手段、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分层进行教学辅导、设计分层作业五个方面,阐述基于“双减”政策的历史分层教学策略,旨在为广大历史教师改进历史教学模式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历史;分层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号:LX[2022]GH04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岩(1980—),女,甘肃省临夏市第二中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稳步落实,教师积极创建能够为学生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各层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十分契合。因此,教师应该探究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意义,综合考虑“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实际学情,合理开展分层教学,让各层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提高历史教改的实效性。
一、“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意义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倡狠抓高效课堂,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符合“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意义有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双减”政策主张让学生回归校园和课堂,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感知探索历史的乐趣。分层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其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教师可以从各层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分层、针对性的授课手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差异互补。“双减”政策的落地标志着育人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三者的深度转变,教师只有树立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育人观和教学观,才能塑造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的学习观。分层教学追求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个体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双减”政策下開展历史分层教学,能够让学生相互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各层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为各层学生提供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弥补劣势,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第三,有助于历史教学减负增效。“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减轻学生的身心压力,通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卸下学习包袱。分层教学本质上是通过对学生和教学方向的精准定位,使各层学生都拥有自主发展空间。立足“双减”政策开展历史分层教学对实现历史教学减负增效大有裨益。在历史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各层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拓展需要,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历史作业,运用历史知识技能,从而实现历史教学减负不减质的目标[1]。
二、“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
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深入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立足课程要点和各层学生的历史基础、能力,合理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在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时,教师应该通读教材,全面掌握历史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历史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初步划分为学优生、发展生和基础生三个层次。明确教学总目标和学情后,教师应该为各层学生量身定制历史教学目标。针对基础生,教学目标应该侧重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渗透;针对发展生,教学目标应该适度向能力训练方向延伸,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能力;针对学优生,教学目标应该注重拓展,让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评价历史人物
等[2]。以“远古的传说”一课的教学目标分层为例,对于基础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观察和分析课本插图,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和尧舜禹的禅让过程;对于发展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认识尧舜禹禅让的意义,了解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锻炼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优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了解上古史传说,以及传说和历史之间的关系。由此,历史教学目标就得到了合理分层。
(二)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分层授课手段
基于“双减”政策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内在需求,对历史授课手段进行科学分层,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踊跃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消除其畏难情绪。基础生和发展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不强,他们无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理解历史。在历史学习中,这两层学生对直观、具象的历史材料更感兴趣。教师实施分层授课手段时,应该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创设历史时空情境,降低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目的[3]。学优生大多思维活跃,乐于深入思考历史问题,渴望接触更多课本之外的史料。教师采取分层授课措施时,应该多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或者引入拓展性的史料供学生深度探究,满足该层学生的好奇心和能力训练需求。教师通过对授课手段进行分层,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教师应用分层授课手段,在白板上播放“烽火戏诸侯”的视频片段,向基础生和发展生提出思考问题:“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烽火戏诸侯之后,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东周是如何建立的?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叫什么?”基础生和发展生被视频画面所吸引,带着问题预习新课并回答问题。对于学优生,教师在白板上出示历史地图并提问:“齐桓公被称为‘春秋首霸,他为什么能最先成就霸业?请大家观察历史地图,分析齐桓公具备的优势条件。”学优生观察地图后回答问题。教师采用分层授课手段,让各层学生都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初步了解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史实。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各层学生创造参与历史课堂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分层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既能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解决历史问题,又能让学生相互学习。教师应该开展小组探究活动,组建探究小组,每组安排基础生、发展生、学优生各1—2名,确保各层学生在小组内均衡分布,然后给学生分配历史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合作共议,发挥各自优势,协作完成探究任务,从而提升各层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4]。
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教师开展小组式历史探究活动,先根据分层名单和学生的能力特点组建探究小组,再在白板上出示七国争霸、商鞅变法以及长平之战的史料,布置历史探究任务:“同学们,请大家按照分好的小组,与伙伴合作阅读、分析史料,探讨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各小组投入合作探究活动。教师鼓励各层学生大胆表述个人观点,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共享观点。经过几分钟的激烈讨论,各组学生总结答案。通过开展小组式历史探究活动,各层学生顺利突破了这一课的学习难点,提升了史料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进行教学辅导
辅导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双减”政策下实施历史分层教学的落脚点。对于教师讲授的历史课程知识,基础生和发展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学优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必须关注各层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辅导环节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手段。基础生和发展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偏弱,遇到复杂的历史知识点时,教师要耐心讲解,适度提问,引导这部分学生自主思考,探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学优生的历史知识基础较扎实,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点拨、启发的辅导方式,如让学生收集和分析史料,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各层学生都获得精准、高效的辅导,提升历史分层教学质量[5]。
例如,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的辅导环节,部分基础生和发展生无法理解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教师可以进行精细的讲解辅导:“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贵族子弟接受的都是儒家经典教育,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会发生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汉朝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将得到维护。”这样基础生和发展生就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有了透彻的理解。有的学优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秦朝那么短命,汉朝却能实现‘文景之治呢?”教师给出建议:“该同学的质疑很有价值,老师把电脑提供给你,你可以自主搜索、对比汉文帝和秦始皇修建的陵墓的差异。”学生查阅史料并比较后回答:“秦始皇的陵墓极尽奢华,汉文帝的陵墓就俭朴多了,二者在位时实行的统治政策也不一样。”这样学生的历史分析、比较能力得到强化,同时学生领悟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五)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设计分层历史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优化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基于“双减”政策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教师应该聚焦作业设计,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设计分层历史作业。教师可以为全体学生布置巩固性作业,同时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如操作型作业、创意型作业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从而消除学生对历史作业的抗拒心理,提升历史分层教学的有效性[6]。例如,在教学“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所有学生布置巩固性作业,要求学生画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区域,在图上标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和种植作物品种等信息,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教师出示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的资料,布置拓展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总结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取得的进步。”教师要求各层学生完成巩固性作业,选做拓展作业,从而扩大各层学生的作业选择余地,同步落实历史分层教学目标和减负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实现学生的差异互补,还能实现历史教学的减负增效。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参考文献】
[1]谢尾娘.“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名师在线,2022(33):49-51.
[2]安晖.关于“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
(10):114-116.
[3]潘妍.“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优化分析[J].求知导刊,2022(22):20-22.
[4]安尚文.“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J].学园,2022,15(21):16-18.
[5]高菲菲.基于“雙减”政策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减负”[J].甘肃教育研究,2022(4):62-65.
[6]白雪.浅谈“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分层作业设计[J].内蒙古教育,2022(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