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09-23 12:00康晓霞
幸福家庭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教学法

康晓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小学教师通常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规律,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对数学产生兴趣。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创设更加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奇心较重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常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听得十分乏味,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教学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将数学知识和要探究的问题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尽情表现自我。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地演示将平行四边形切割、重新组合成一个矩形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发现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已经学过的矩形面积计算公式,自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式。

(二)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周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形,并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展开讲解,总结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图形的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大家认为应如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大胆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软尺测量,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用绳子绕图形一周,然后用直尺测出绳子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最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提出的几种正确的测量方法,对学生说:“大家都回答得很到位,下面,我们一起来实践操作一下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作答,能够巧妙地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周长”这一知识点。

(三)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应当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比较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长时间听教师讲课。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善于动手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了解一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大小”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剪刀和同样大小的纸张。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第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把第二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第三张纸平均分成八份,然后从每一次分的纸张中各拿出一份,比较这三份纸张的大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分数的大小产生直观的认识。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授“平均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公园里的湖边立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4米”。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假如同学们到湖里游泳,参照同学们身高的平均数,是否存在危险?”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来源于真实生活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探讨,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创设故事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授“除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創设如下的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小鸟们要飞回南方过冬了。为了让它们有个舒适的住处,长颈鹿负责给小鸟分房子,分房的标准是每5只小鸟住一间房。第一天飞回来10只小鸟,那么请同学们帮长颈鹿算一算,应该为这10只小鸟安排几间房子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更多的小鸟分房子,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学会解决“有余数时该怎样处理”这一问题。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教学法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