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3-09-23 07:47符盛凯温雅安张磊
艺术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公共空间本土化

符盛凯 温雅安 张磊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由高速发展转为相对稳定发展,也暴露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全国各地公园广场等在内容上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毫无地域特色,场地内涵意义牵强附会;在外观上过度追求形式感而忽略实用性,为了独一性而在建材、植物等方面刻意选用昂贵稀缺的材料和品种,不考虑项目后期运营和维护问题;在实际层面,在项目规划过程中欠缺对使用者需求的考虑,人与场地之间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新旧场地景观之间产生差异感。文章强调在整个设计中以本土化设计概念为核心,其强调的不仅是独有性原则,还有因地制宜原则,例如运用本土材料、本土植物、本地特有工艺技术以及本土建筑团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文化习俗并将其融入设计中,设计一个接地气的合适的场地,增加场地和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消除相邻场地间的差异所带来的违和感,建立人与场地之间的微妙联系。同时,结合可持续设计概念,文章从线性视角看待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即景观设计全生命周期),发现并解决一些潜在问题。文章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并结合自身观点,旨在为今后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供新颖且良好的思路。

关键词:本土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可持续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8-0-04

1 本土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本土化原则

1.1.1 功能适应性原則

本土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前提是遵循功能适应性原则,从实用功能出发,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空间和基本的配套服务设施,创造出具有吸引力且不失个性化的场所,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并使其得到延续发展。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者日常的基本功能需求,并通过对各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充分考虑项目服务范围和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避免过度设计或考虑欠缺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投入及无用设计。

1.1.2 环境协调性

环境协调性指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建造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并利用目前现场的基本条件和附带的自然资源,顺势而为,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的开发。除了社会和经济背景之外,在考虑大众审美的基础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效益[1]。

在设计开始之前展开充分的分析研究,落实场地情况,充分利用场地中的潜在资源,如对场地中现有地形的利用,收集整理场地内的自然石料,用作景观中的硬质材料,根据场地内现存林木位置考虑植物组团的布局设计,将前述部分整合设计为项目中的景观。

1.1.3 材料本土化原则

材料包括建筑材料和植物选种这两个方面。

在材料上坚持本土化原则,除了本土特有的某些材料之外,还包括性价比高、可轻易获得的(即本地市场上盛行且价格低的)材料。此举一是能够避免高造价带来的大量开销,同时激活本地材料市场经济活力,带来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在当地材料市场竞争的刺激之下,材料的质量可以得到提高;三是本土材料销量的提升能够增强当地居民的自信;四是本土材料的选用可以强化地域特色和场地的个性化;五是高性价比的材料符合设计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在公共空间的景观中,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形态、色彩、气味等方面各有特色的本土植物进行组合搭配再设计,整体效果与套路化、模板化的植物配置相比别有韵味。

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本土植物对本地水土的适应性能减少前期运输所产生的开销,还能促进当地植物市场经济效益和植物培育质量提升,同时本土植物在项目中有较高的存活率,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这些都符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在生态层面也符合生态设计要求。

1.1.4 施工团队和技术本土化原则

施工团队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施工团队本土化和技术工艺本土化。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控制成本,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例如,使用本地通用技术,避免高难度技术工艺对人工及时间成本的浪费。若当地有某种特有的优良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则可考虑在项目建设中将其纳入,既突出本土特色、延续本地文脉,又实现再发展、增强居民自信。或用相对简易甚至低技术水平的建设技术工艺,避免高技术成本消耗,降低后期维护难度和成本,符合设计全生命周期评估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选择当地的施工团队,既是因为其对当地市场和建设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项目的后期维护拥有稳定的保障,同时本地工人在建设完成后对项目场地会产生某种感情,人与场地之间建立起无形的联系。

1.2 可持续原则

1.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力度之大,不言而喻,如今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致使各行各业出现“再生”“再利用”技术和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共同认可并倡导的发展理念[2]。

公共空间景观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功能空间,其设计和建设应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投入,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投入—使用—废弃”这样的单向过程,变成“投入—使用—维护—回收处理—再利用”的可持续循环过程。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考虑公共空间景观的长远发展,使公共空间景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层面达到相互平衡,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1.2.2 生态性原则

对景观绿化进行规划设计时坚持生态性原则,以保护环境为原则尽量减少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避免大肆动土、填埋水体、移植树种等。在植物选种时合理搭配,重视观赏性的同时不忘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避免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同时,应充分利用场地中原有的自然资源,如场地的地形地势、植被和石料等,将场地现有资源和设计巧妙结合,减少资源损耗及环境污染的同时符合本土化设计理念。

以生态性原则和可持续设计为核心的公共空间景观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减少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

1.2.3 全生命周期原则

考虑公共空间景观是否合格,不应局限于项目落地的一瞬,而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持续关注项目的运营和实际使用情况反馈。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不断适应城市的发展变化,其中包括时间及空间上的连续性。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场地中的材料和植物发生变化,包括场地在使用中产生的磨损破坏以及植被随着时间和气候变化产生的衰老病变等问题,应针对此类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治理,保证其使用功能得以继续发挥,若维护治理已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考虑处理及回收再利用等。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秉持设计全生命周期评估标准原则,达到合格的公共空间景观标准。

2 本土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主要途径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以本土化设计概念为核心,以设计全生命周期为标准,两者相互结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更新景观空间,将新旧景观空间融合,建立本土化景观记忆。

2.1 景观投入成本和布局分配

公共空间景观的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日常行为习惯,重点区域与其他次要区域有所区别。在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布局上有所侧重,对成本投入进行控制区分。

2.1.1 根据使用者的关注点进行成本和布局分配

通过前期使用空間句法,对使用者的视域、穿行度、使用密度等进行推演,以及现场对使用者的行径和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使用者经常关注的内容包括地面铺装、绿化组团、水景、重要节点区域、构筑物以及艺术雕塑小品等。应重视此类区域设计和建造的精细程度,同理此类区域的投入成本也较高,而使用者关注相对少的区域在造价和设计建造精细程度上可相对较低。因此,可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项目标准,既保证其质量安全,又可以合理控制其造价,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2.1.2 根据项目的规划定位进行成本和布局分配

因地制宜,以项目所在场地空间属性来对整体景观布局及其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分析,如场地服务人数上限、配套设施数量等,满足现阶段到规划年限内合理的使用需求,同时将后期的维护修缮、资源回收处理再利用等内容一并考虑,避免前期成本投入过高造成资源浪费与后期维护成本增加。

2.1.3 根据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成本和布局分配

从宏观层面对项目进行审视,通过分析项目场地周边环境,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布局,确保场地能够为需要服务的人提供合格、舒适的服务。

2.2 本土化设计输出途径

2.2.1 施工材料

本土化设计概念中施工材料通常有三种选择:本土特有材料、场地内可利用的材料、本地市场普遍存在且性价比高的材料。

结合设计风格,利用项目所在地特有的某种材料进行景观设计,可大幅降低从外地购入材料加上运输所花费的成本,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刺激本地材料市场材料质量、销量提升,增强当地人的自信和归属感,对当地历史文脉延续和再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前期对场地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自然资源,如场地内的石材或废弃但可继续使用的建筑材料等,将其作为景观营造材料,既能节省一定的成本,又能使场地带有历史韵味。

2.2.2 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层面需要考虑到植物的选种,从整体层面对植物进行分析。

在植物选种方面,可以多考虑本土植物,本土植物的高存活率和适应性能够降低后期养护的难度。利用本土的、长势好的、适应性强的、适合场地项目的树木作为场地中的主景树,对于场地原有的一些野生植物,对其进行修剪后将其移植再利用,既能降低植物成本,又符合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为了达到设计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选用易于养护的植物是最佳选择。

2.2.3 施工团队

选择本土施工团队的优势在于,在前期规划建设时期,本土施工团队对当地市场情况、项目背景和居民使用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更容易达到项目的预期效果;本土施工团队更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土化施工技术;项目后期维护和回收处理时,更容易找到施工团队,妥善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既能使当地施工团队自发提高水平,又能为当地施工团队带来一定的名气,还可以激发当地施工市场活力。

2.3 新旧景观结合途径

2.3.1 新旧景观共存

包括不同材质的材料之间的衔接拼装、新旧植物的共同生长、不同功能空间边界的过渡、不同质感的空间相互交织等。

不同材质的材料、不同生长速度的植物、不同年龄的植物、不同的功能空间等交织在一起,在公共空间景观中呈现出差异化视觉效果,能够产生独特的景观,在延续景观记忆的同时创造新的景观记忆。

2.3.2 新旧景观的一致性

如新旧景观的材料质感、新旧景观的色彩视觉效果、新旧景观的整体外貌轮廓、新旧景观的尺度比例(高度、体量、设计规格标准等)、新旧景观的细节设计等。

新旧景观的一致性能够保证景观记忆的延续再发展,以及公共空间景观在外观和设计风格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4 景观记忆建立途径

2.4.1 景观记忆的激活

景观记忆的激活包括对景观认知印象的延续及空间场所支持的景观记忆的延续发展。

人们对景观的记忆,最基本的是对景观空间外貌产生的认知印象,主要依靠景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景观新旧形象之间对比而产生认知。这些印象在人们目前的日常生活场所空间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近乎固定的认知习惯,因此在景观空间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中,独特的景观认知印象是景观记忆延续和发展的关键。

景观记忆虽然主要存在于人们日常的认知印象中,但是其延续和发展需要依托空间场所。人在环境中开展各种活动,由此产生了不同功能的场所空间,某一空间中不同人群长期的行为状态赋予空间某种特定的氛围感,而不同外貌、不同功能、不同環境的空间也使空间中的使用者感受到独特的氛围感,人们长期生活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孕育出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2.4.2 景观记忆的保存

景观记忆的保存包括景观记忆的修复和景观记忆的协调。

修复包括修旧如旧和补新于旧。修旧如旧,适用于故宫等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文物景观。其主要手法是修缮,在修复的过程中注重其形式的完整,尽量保存其历史价值,避免修复不当破坏其原貌。补新于旧,适用于有一定历史但不需要刻意保护修缮的景观。其主要手法是修补,在修补过程中,在形式、材料和技术工艺上可以刻意区别于景观原貌,使历史与现代交织,既保留一定的历史韵味,又产生新的记忆点[3]。

协调则表现为立足于空间原有状态,寻求新的发展。即以原有环境条件为出发点,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和使用习惯,以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为核心,结合新的景观设计思想和新型建造技术、材料等,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使景观记忆达到协调且完整的状态。

3 结语

目前,我国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寻找合适的措施加以解决。针对“千城一面”现象,城市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不仅是文化内涵方面,还有项目建设使用的技术、材料等,都应在合适、合理的范围内。本文提出了将本土化设计概念和景观设计全生命周期相结合进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以解决问题。路不止一条,可以不断进行不同的尝试,使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走出当前这个尴尬的境地,走出对短暂利益、套路化和样板化的追逐,走上有本土特色且适合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长远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毛静秀.探析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要素[J].建筑与预算,2020(10):41-43.

[2] 陈雪忠.探析群文工作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性[J].长江丛刊,2019(17):94,113.

[3] 温雅安,张磊,汤佳瑶.乡村振兴下传统村落人文景观再生的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22):121-123,169.

作者简介:符盛凯(1998—),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学。

温雅安(1999—),男,江西赣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张磊(1977—),男,江苏盐城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猜你喜欢
可持续设计公共空间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可持续视角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包装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