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像素艺术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时代的体现,它将现在高清的时代回归于简单。在上个世纪末期,低像素的电影、游戏是人们童年的美好回忆。索尼发行公司发行的一部电影《像素大战》里的小方块轻松唤起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还有各种红白机游戏的画面,那些印刻在脑海里的低分辨率的图像,比如最为熟悉的1983年任天堂的著名游戏《超级玛丽》、南梦宫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经典街机游戏《吃豆人》、日本konami公司于1987年发行的射击类单机游戏魂斗罗。正是这些情怀,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毅然决然地拿起一个个的小方块,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去创作属于那个特定年代里的艺术。
关键词:像素艺术;方块;公共空间
一、 像素艺术的含义
像素是组成电脑数位影像的最小单位。在过去低像素的时代里,一张图片里面的所有元素都是由一个个清晰可见的独立元素组合起来的,可以说像素艺术是一种形式的数码艺术,它的整体文化是复古,它是对简单时代的回归。
二、像素艺术的应用
在微软windowXP操作系统之前,由于受限于当时计算机的性能,桌面的显示图标都是经典的像素图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矢量图标由于出色的质感表现、扩展性、美观程度等优势逐渐代替了像素图标。尽管如此,像素艺术仍然通过自身特殊的表现形式,不断地发展出各种门类,吸引着大众的眼球。这种以像素颗粒矩阵排列组合并保留锯齿边缘的视觉效果,渐渐地演变成一种设计风格,并被广大设计师们喜爱,从中衍生出许多有趣的艺术门类。
三、像素艺术的分类
像素艺术可以分为平面像素艺术和立体像素艺术两大类。
(一)平面像素艺术
像素画是一种通过像素的排列组合来制作的电脑绘图,每一个像素都是图片的基本单位。当你把这种以像素点矩阵组合而拼合的图像一点点地放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地看到图片里的小颗粒,即像素颗粒。像素画通过位图的表现形式,从最初电脑的图像表现形式,慢慢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数位艺术创作风格,进而形成了像素艺术这种特殊风格,它重点强调的不是图像本身,而是一种拥有明确轮廓、清晰颜色的风格,不受限制的风格。
(二) 立体像素艺术
立体像素艺术相较于平面像素艺术,就是将平面像素艺术空间化,它通过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实现可供多角度观察的静态或动态特征的立体雕塑造型类艺术。
四、像素艺术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在我们提起像素时,首先会将其与怀旧联系起来。有人笑称说,像素游戏是80、90后小时候躺在床上梦到的虚拟世界的样子,虽显夸张却也不无道理。是否还记得那个意大利水管工人马里奥蹦起来去追小蘑菇的经典画面;是否还记得红、黄、蓝、绿颜色的鬼面符号在迷宫中穿梭,去寻找一个半合半开的黄色圆圈符号;是否还记得有两个无比强壮的上等兵比尔·雷泽和兰斯·比恩拿着枪支向前射击。这些经典的卡通形象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们初识了像素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艺术欣赏的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门类的艺术创作正在蓬勃发展,像素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也是如此。艺术创作正慢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生活的空间中充满着随处可见的公共艺术作品,而像素艺术的应用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艺术设计者的青睐。
(一)平面像素艺术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Thorildsplan地铁站,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景点。那是瑞典艺术家拉斯·阿雷纽斯(Lars Arrhenius)在2008年以瓷砖拼贴的形式拼贴出的一幅名为《Playtime》的大型壁画作品。艺术家通过像素艺术的形式在地铁站的入口、楼梯以及月台的四周布满了许多经典的红白机游戏中的卡通形象,比如,“吃豆人”“超级玛丽”“太空侵略者”等。
这种复古风格的壁画艺术受到很多有怀旧情怀的人们的喜爱,人们也想将这些经典有趣的卡通形象壁画搬到自己生活的空间。8BITWOOD网站的主创不仅在视频游戏领域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个经典游戏的粉丝。网站所出售的8-bit壁画就是他们以木材作为原料,将其劈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再通过染色、粘贴、封装等步骤将这些游戏形象巧妙地变成可供挂在墙上的壁画。
因为像素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它的每个像素颗粒都是清晰可见的独立个体,这就直接地不限制像素艺术表现材料的使用范围,任何可见的物品都可能为像素艺术所使用,比如一本杂志、一份报纸,等等。Paola Bazz这位意大利的艺术家就以废物利用的形式,将回收而来的过期杂志、报纸、目录等废弃纸制品进行再利用。通过各种纸制品的颜色、厚度和排版风格进行逐一分类,再将其制作成各类大小不一的像素模块,最后将其拼贴创作而成一幅巨幅的人像艺术品。
(二)立体像素艺术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当然,像素艺术不仅仅存在于二维平面作品中,它在三维空间中有更生动的表现。三维空间较之于二维空间更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性,它能让人们从多角度去观察艺术作品,更真实地进行感受。比如,在美国的波特兰市有一件像素艺术的装置作品《像素水管》。艺术家Kelly Goeller认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可以与像素完美地融合起来,她认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在形态上都可以进行变化。这个《像素水管》通过立体的像素小方块组成了水管中的水流,将现实生活中的水管与像素化的水流进行结合,艺术家的目的就在于更加形象生动地提醒人们要珍惜地球上的水资源。
红白机游戏中的经典卡通形象不仅可以通过像素艺术在二维壁画中得以体现,艺术家们更可以通过三维的表现,使这些形象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在加拿大就有位叫做道格拉斯·柯普兰(Douglas Coupland)的小说家,作为电子游戏的狂热者,道格拉斯在温哥华的会展中心前,创作了一个巨型的雕塑作品《数码逆戟鲸》(Digital Orca)。他通过像素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展现这只巨型的鲸鱼,表达了艺术家对像素的爱。这只像素鲸鱼虽然只在会展中心前亮相了两年,但是它已经成为了如今全球闻名的城市雕塑作品之一。
关于像素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有一位来自美国纽约的艺术家Nathan Swaya就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像素艺术。艺术家利用乐高积木进行创作,给予了一堆简单的几何形态新的生命。因为对乐高的热爱,他毅然辞掉了原本的律师工作,成立了自己的乐高工作室。Nathan Swaya有一件世界纪录里最大的乐高船《Chris-Craft Speedster》,这艘由25万块乐高积木拼接的长达3米的乐高船是艺术家连续10天、每天工作长达18小时完成的。
提到像素艺术,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当属eBoy团队,这个三人组团队分别由来自柏林的Steffen Sauerteig、Svend Smital和来自温哥华的Kai Vermehr组成。作为现代像素艺术先驱的这三位设计师于1997年在德国柏林成立eBoy。Steffen和Svend两人是在东柏林成长,毕业于柏林设计学院;Vermehr现定居在温哥华,毕业于德国科隆埃森设计学院。因为这三人对于电脑的习惯运用和喜爱,所以他们想创作一些关于电脑元素的作品,恰巧像素正是电脑屏幕中最小的分子。eBoy的创作作品都是通过8位像素风格来表现,虽然看起来十分过时,但是他们向8位像素注入新的活力,创作了一个个色彩绚丽、造型多样并充满奇妙的狂想风格的电子世界,该团队擅长高密度像素画、公共艺术类创作及周边产品设计。
eBoy认为像素艺术就如同不断更新完善的电脑软件一样,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这就让他们的创作每次都像升级版一样。正是这种不断地不求满足、永远充满激情和坚持的态度一直激励着艺术家,使得他们的每一次创作都充满创新和想象。eBoy团队曾经先后为Adidas、Coca-Cola、DKNY、Honda、Microsoft、Nike、Paul Smith、Pepsi等大牌的主要图案做像素化设计,涉及范围遍及时装、公共艺术、动画、玩具、科技等,奠定了eBoy在潮流界“像素教父”的地位。
作为德国的像素艺术设计团队,eBoy的作品很意外地也很受亚洲人民的喜爱。在2015年11月底,eBoy团队在泰国曼谷的CentralFestival EastVille商场中心层叠矗立了若干个像素化的大型公仔,奇妙地向人们展示了8-bit像素艺术看似过时老气但融合了极客文化和充满孩子般想象力的特有魅力,这是他们在亚洲的首次大型装置艺术品的跨界展出。
紧接着在2016年1月,eBoy团队又来到中国香港,他们给铜锣湾进行改造,将Fashion Walk打造成了8-bit乐园,这一次该团队以“Pixelrific Year of the Monkey型格猴年新春活动”之名展出了不同的像素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艺术工作者慕名前来观赏,包括猴年主角“吉猩”、大型铜锣湾像素街景画、大型像素福禄寿布置、eBoy的玩具“Blockbob”以及其他城市等一系列Pixelrama像素街景画。
五、 像素艺术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
随着像素游戏玩家的减少,像素艺术在未来的发展遭到了业界人士的怀疑和担忧,他们认为这种较为“老派”的艺术形式可能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5到10年后像素艺术或许就成为过去。从事像素艺术工作的布雷克·雷诺兹(Blake Reynolds)指出,“像素艺术目前的社会地位就如同诗歌、爵士乐或是歌剧一样,无法在商业上获得任何优势”。在像素艺术业界备受称道的马克·法拉利(Mark Ferrari)先生也表达了相同的忧虑,他认为“像素艺术界需要更优秀的艺术家来做一些根本的改变,而当下正是最好的时机”。
像素艺术的发展依靠的不是外界的科学技术,而是艺术家自身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科技、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具有生命力的创作才能被人们所喜爱。来自美国的插画家迈克尔·布莱恩(Michael Bryan)表示出了他的自信,“从事像素艺术的工作者能够有能力支撑这种艺术形式继续发展下去。像素艺术是一种更为繁复的表达方式,它始终吸引着一群有怀旧情愫的人,不断开发其潜能”。
作者简介:
郭婧,扬州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