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改革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9-23 03:29杨扬
艺术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重视增强创新意识及开发创造力等,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技能的目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美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在美育改革背景下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积极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文章从美育改革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出发,分析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完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改革;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8-00-03

美育改革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而在此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人才。

1 美育改革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美育改革要求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核心,并积极开展美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在美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构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美育体系。

1.1 培养复合型人才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音乐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知识本位”,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所以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美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双基”为核心,同时注重“三能力”的培养。所谓“三能力”,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成为既扎实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2 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1]。首先,音乐教育专业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其次,学校应关注市场导向,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到校招聘,加强就业培训,整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最后,学校应不断加强与社會各界的合作与联系。例如,学校可以聘请优秀的音乐教师和行业专家来校授课或开设讲座。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具体需求。

1.3 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美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音乐教育专业要侧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这是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要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 美育改革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美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盲目扩招问题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盲目扩招问题严峻,这也迫使学校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均在积极扩大招生规模。这直接导致各大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毕业生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2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主要围绕音乐理论知识展开,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教育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侧重理论讲解,而非现场演示与实践,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2.3 脱离基础教育实际

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遵循基础教育实际,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和审美素养。换言之,应将艺术实践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适应音乐教育专业发展需要。但很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导致人才培养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人才难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

2.4 教学素养培养问题

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高超的音乐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这是完成音乐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特别是一些艺术类课程往往没有意识到音乐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育。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忽视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未来教学岗位的要求。

3 美育改革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是根据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标准以及教学内容等制定的,具体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3.1 全员性原则

在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全员性原则,根据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特点,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指导。同时,要设置合理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

3.2 全程性原则

全程性原则主要是指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3.3 全方位性原则

全方位性原则是指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只注重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结构体系,涉及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个方面[2]。所以,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美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目标到内容,再到方法,都要以此为基础。不仅要融入美育改革的基本思想,还要系统规划音乐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等,并充分考虑美育改革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4 美育改革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4.1 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相关人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改革创新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在美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丰富教学内容。此外,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美育改革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将美育理念融入其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其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其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美育改革相结合;其三,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加深教师队伍对美育改革的理解与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4.2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展示自身的音乐学习成果。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創新教育。例如,在教授声乐演唱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组内练习,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最后,教师可以将艺术欣赏与音乐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3 利用网络技术辅助人才培养

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线下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相关信息,这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资源。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仍以线下授课为主。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等,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依靠学校和教师,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搜集、整合、利用学习资源。因此,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首先,可以建立专门的音乐教育网站、专业信息网以及专业教师交流群等;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培训课程及相关实践训练活动等,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整合;最后,可开通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公共平台账号,定期更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师生、生生交流,达到及时反馈的目的。

4.4 开展模拟教学

与常规课堂相比,模拟教学更注重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也更符合目前教育改革的潮流。这是一种将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它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和本质特性,摒弃了无关紧要的非本质要素,将教学研究对象从客观实体中直接提取出来,从而达到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教学目的。它将讲课与授课融为一体,考验教师的整体素质,这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

挑战。

要想有效应对挑战,就要积极推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第一,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在实际操作中应不断完善并充分运用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美育的实质性作用[3]。利用模拟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5 结语

美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应高度重视美育,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为音乐教育事业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远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北方音乐,2017(13):157.

[2] 何程远.论美育改革下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师范生培养模式[J].当代音乐,2019(3):23-24.

[3] 何丙瑞.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黑河教育,2012(12):43-44.

作者简介:杨扬(1976—),女,甘肃临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西北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美育改革背景下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XJJG-99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