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萍
[摘 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而经典、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并且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外延,实现跨学科协同育人,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对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进行分析,旨在为跨学科协同育人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古诗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1-0093-03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途径。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这些古诗文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意义
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田园风光、有趣的劳动场景的熏陶下,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勞动的美好品德。将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和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可以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古诗文教学可以在意识形态领域强化劳动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摒弃不劳而获的想法,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因此,古诗文教学能够加强踏实劳作、劳有所获的价值观引领,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热爱劳动、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的赞美和推崇。如《悯农(其一)》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意识到劳动创造的辛苦。通过学习这一首诗,学生受到劳动启蒙教育,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普通劳动者。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劳动是有趣的。如《池上》一诗中撑着小艇偷采白莲的小娃,天真可爱的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了香甜的莲子。如果他寄希望于不劳而获,不就像《守株待兔》中那个可笑的宋国人吗?
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启蒙,如让学生学会收纳和整理文具、书本等,感受劳动的乐趣,品尝劳动的甘甜。小学中、高年级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的同时,学会主动分担家务,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责任意识,体会合作劳动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文,让学生通过今昔对比,感知旧社会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例如,通过对《悯农(其二)》等诗的学习,学生对劳动者感到非常同情,并且学会感恩劳动者的付出,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能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得以培养。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作品涉及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描绘了一幅人人劳动、各司其职的和谐景象;胡令能《小儿垂钓》“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描绘小钓童专注钓鱼时憨直可爱的样子;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则描绘了一个小孩形象,他受大人的影响,从小热爱劳动,并且认为劳动就像游戏一样有趣。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且可以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乐于动手实践。
3.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生活和自然的深切感情。例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绘了一幅鱼戏莲叶图,在这样优美的景色里劳动,何其美妙;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一幅月夜乡村行路图:闻着稻香,听着蛙声,踏着明月,想象丰收的年景,多么悠闲惬意的生活呀!学生接触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古诗词中优美的意境和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加深了情感体验,培养了高雅的审美情趣,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现状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古诗文的文学价值,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教育。部分教材和教学资源也存在类似问题,过于注重古诗文的文本解读和文学鉴赏,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和价值观教育。
第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劳动教育只是一种体力劳动和技能训练,并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较少引入劳动题材的古诗文作品,也没有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
第二,部分学生缺乏对劳动的认识和了解,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也与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劳动实践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部分学生对手工技艺和传统劳动方式缺乏兴趣,而更倾向于数字化的娱乐方式。这也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是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期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
三、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实践
为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笔者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1.拓展劳动题材的古诗文作品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除了教学教材编选的和劳动相关的古诗文,教师还可以拓展更多劳动题材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领悟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劳动者做出的贡献。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诗意;王维《春中田园作》“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王禹偁《畬田词》“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展现了农民互相帮助、自耕自足的和谐景象。通过对这类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学习到劳动者踏实勤勉、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对于劳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劳动的意愿。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描绘的劳动场景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
2.紧扣古诗文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这类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并感受其中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例如,教学李绅《悯农(其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在学生理解诗歌含义,能够感受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剥稻谷这一劳动。教师先准备好一些带壳的稻谷,并告诉学生,剥开稻谷的外壳才能得到里面的大米,让学生比一比谁能剥出最多的大米。十分钟过去了,学生大汗淋漓,但桌面上的米粒却寥寥无几。这时,将全班剥出的米粒聚在一起,发现这些米粒竟然不够一个人吃一两口。此时,教师再次展示诗句“粒粒皆辛苦”,学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尤其是到了午餐时间,浪费食物的现象一下子变少了,很多学生都自觉光盘,生怕浪费一粒米。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到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教师还让有条件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去田地里除草,感受在农田中劳作的辛苦。不少学生觉得除草太累、太脏,还有学生觉得除草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秧苗,还会不小心拔错。忙活半天,还有好多杂草没有拔掉,学生已经不想再做了。这时,教师让学生再背一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学生就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与感受了。
又如,教学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种一颗豆子,观察并记录豆子发芽、成长的过程,在劳动中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教学翁卷《乡村四月》“才了蚕桑又插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养蚕厂,了解蚕的一生,亲手采桑喂蚕;还可以走进田间地头,体会农民耕耘的辛劳。
上述实践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劳动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这类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组织观摩和交流活动
实践出真知,劳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思想。学校中可融合的劳动元素有限,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只有把社会打造成劳动教育的大课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才能真正让教育回归初心,助力学生成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古诗文作品中的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教师可以组织观摩和交流活动。如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制茶厂,观摩采茶、烘干、包装、销售的全过程,感受一杯茶的旅程。之后再读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就别有一番韵味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亲手种一棵小树苗、走进蔬菜大棚为黄瓜搭架、帮助果农售卖水果等,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打造劳动教育特色课堂
依托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是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走出學校、走进自然,学生既收获了一段难忘的旅程,又真切体验到农耕的苦与乐,感受到了劳动的不易。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主题实践课,低年级以亲子实践课为主要形式,中、高年级则让学生扛起锄头参与简单的田间劳动。以下是低年级亲子实践课的具体流程。
首先,探寻农耕文化。在基地一号展厅,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它们与古代农业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古人是怎样依据节气进行劳作生产的。通过参观一件件农耕器具,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农事生产工具,如手摇水车、犁、耙、耖等,以及加工工具,如滚、臼、风车等。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工具与现代农业设施进行对比,学生既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又感慨时代变迁之迅速,同时对我们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其次,体验传统大锅灶。家长带着学生择菜、洗菜、切菜、炒菜,一起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文化气息和劳动的快乐,让孩子切身体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最后,磨豆熬豆浆。学生分组领取事先泡发好的黄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人推磨,有人舀豆,还有人负责固定磨盘。平时几元钱就能买来的豆浆,制作起来却尤为艰难,不是水少了出泡沫,就是豆子放太多卡磨盘,各小组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学生捧着煮好的豆浆,品味劳动的甘甜。
5.开展主题教育课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主题教育课,有效整合学科资源,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美德。
例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前夕开设端午节题材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等诗句中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举办班级包粽子大赛,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古人对仁人志士的深切缅怀。在劳动节前夕,教师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收拾书包、整理房间,培养自我服务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儿歌,使学生在诵读声中品味劳动的光荣与美好。母亲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妈妈亲手制作贺卡,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的动手实践中,传递浓浓的爱意。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劳动教育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劳动教育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通过拓展劳动题材的古诗文作品、紧扣古诗文开展实践活动、组织观摩和交流活动等途径,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古诗文作品,体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美德,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娟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2.
[2] 戴维维.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劳育价值应用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2.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