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给予其必要的指导,还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对学生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与家长合力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提高其学业成绩,还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家庭与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意义
良好的习惯并非与生俱来,更多依赖于后天的培育。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有助于解决个人发展与整体性发展之间的冲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也存在差异。在此前提下,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发展需要,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培养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方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越深,就越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一点在基础水平不高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讲解课文前,教师一般会向学生讲解预习目标,再要求他们预习课文内容。由于这一过程是在家里进行的,教师没有办法监督。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鼓励家长监督学生预习,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由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在刚学完知识的数小时内,学生的遗忘速率是最高的。因此,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由于复习多在课后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就成了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的现代教学模式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除了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教师还应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协助。教师应加强家校协作,鼓励家长注重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可以利用平时的闲暇时间陪孩子阅读,使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
(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是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具体而言,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如为了让学生在上课时更加专注,可以对学生的坐姿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记、边听边想的好习惯。第三,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给予其正面的评价,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三、家校合作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家校共育意识
部分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太多的指导。事实上,这样的教育观念是不对的。因此,教师开展家校合作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讲解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引导家长分享他们的家庭教育心得,之后双方进行深度交流,促使家长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最终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家长分享优秀的家庭教育事例或高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并激励其他家长学习。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家长只能参考他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而不能让孩子照搬其他孩子的学习方法。
(二)构建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在校园里,一名教师往往要教数十名学生,而在家庭里,父母每天只需要面对一两个孩子。因此,与教师相比,家长往往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构建家校协作平台,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每天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知识储备量。但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多比较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担负起监督的责任,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用拍照片或录视频的方式,记录学生每天的阅读过程,并将照片或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里。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多样化的评估,从而将家校合作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三)整合家校优势教育资源,增强家校共育效果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集体单元,它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着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导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家校协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如在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征求家长的建议等。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如与学生一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家校共育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并与家长协商、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此外,家长要主动与教师交流,就学校的发展和日常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四)采取多元评价策略,助力家校合作顺利实施
教师应采取取多元化评价策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其中,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互评则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使评价更加客观、准确。教师应积极丰富评价主体,开展多元化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借鉴,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各方面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校协作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因评价要求过低或者过高而产生应付的心态,促使他们认真地对待评价,从而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应明确评价要求,帮助家长作出客观的评价。
四、相关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传达学校意见、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等。如果教师缺乏责任感,或者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用词不当,就可能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所以,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家校合作,学校就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帮助教师熟练地掌握沟通技巧,方便教师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推动家校合作。
(二)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参与情况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学校要设法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促使家长与教师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加大对家校合作共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地向家长说明学校的教育目的、教学安排等,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还可以拓宽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鼓励教师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即便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不同学生在心智、认知发展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时,教师不能过于注重整体而忽略个体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愛好等,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同时,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评价学生,使家长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思想认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它会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根本保障。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而学校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合浦县公馆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