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
摘要:“文专融合”作为中职学校跨界融通、追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烹饪专业为例,通过语文与烹饪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剖析学生的学情,并探讨“文专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语文;烹饪;融合教学
一、烹饪专业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一)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烹飪专业学生学习动力强,进入中职学校是想学习一门技能,所以更乐意学习专业技能,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忽视了语文学习对今后实习、就业的作用。同时,学生只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参与度不够
目前,学生通常只学语文,不用语文,语文学习集中在字词识记、诗词背诵、文章理解方面,学习方式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同时,语文课堂较为沉闷,教师没有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
(三)表达能力不强
大多数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表达不连贯,缺乏逻辑性,没有素材无从说起,表达欲望不强等方面。有些学生有表达欲望,但是词汇量不多,语言准确性、灵活性、连贯性较差,或者答非所问,用词不当。不仅如此,在日常写作中,格式错误、语句不够连贯等问题都可能会给学生未来求职、就业造成阻碍。
(四)文学审美能力不足
中职学校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文学的艺术风格、复杂感情、艺术手法缺少领悟和联想。学生知人论事、审美能力不足,在领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的能力不够。
(五)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够
信息技术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然而,教师的课前、课后信息化运用不足,导致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创新思维不够强。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前使用慕课,课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课后采用新媒体手段分享学习成果。
二、“语文+烹饪”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饮食文化
汉字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实践。在人类饮食方式的变迁中,学会用火是巨大的进步。如“炙”上面是一块肉,下面是火,本意是烤肉;又如“煮”最初是用“者”来表示,甲骨文中“者”就形象地反映了水煮食物的情景,下面是陶具,里面盛着食物,上面冒着水蒸气,而“者”字被“借走”用来代指人或事物,于是就在“者”下面加四点,造出了“煮”字。可见,识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烹饪的原理和方法,追溯烹饪的历史。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烹饪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简洁流畅地表达烹饪工艺流程,二是求职面试中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然而,烹饪专业学生不能详细地复述菜品的制作流程,也不能使用生动贴切的文字表述食物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寓意。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语文教师与烹饪教师共上一堂课,对菜品的制作流程进行复述,传授学生应聘中的语言技巧。
三、“语文+烹饪”文专融合实施路径
(一)总体思路
教师应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托,寻找语文课程和烹饪课程的结合点,重构文化课和专业课,重点选取诗词、文章、应用文、口语交际,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专业兴趣确定教学目标。这样的“文专融合”、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二)确定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的教学总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把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运用到美食制作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赞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在“语文+烹饪”的“文专融合”课程中,语言理解与运用目标是学生从文章中学习写作手法,运用到介绍美食制作流程中,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提高交流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是加强语文阅读和表达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审美发现与赞赏目标是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食物美;文化传承与参与目标是学生品味优秀美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三)具体实施策略
1.品读诗词经典,感悟饮食文化
在中华传统诗词中,满眼可见的都是民以食为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或清雅,或粗野,绵延千年不变的饮食文化里,满满的都是对生命最朴实的爱。作为当之无愧的“文界老饕”,苏轼的全部涉世作品中,涉及食材、食品、食事之作总计1212篇,与吃有关的诗歌50多首,全国各地冠以“东坡”之名的菜肴有60多道。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引用了苏轼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过华清宫绝句》中也有描写荔枝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学习有关荔枝的诗歌时,学生既能了解诗人的遭遇和诗歌主旨,又能借此探究水果与美食的关联,如用荔枝作为主料烹饪出各种美味佳肴。《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学生很难把“烹鲤鱼”与“打开书信”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延伸。从“鲤鱼传书”的典故入手,引申到用两块板拼起来的木刻鲤鱼传递书信,并与学过的文言文《陈涉世家》中“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鲤鱼”的含义。
2.学习感官描写,突出美食色香味
好的文章就像美食,带给人“色香味俱佳”的感受。文章的“色香味”需要调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全面观察。“色”包括颜色、景色和姿色,“香”包括酒香、花香和菜香,“味”包括趣味、愁味和意味,读者通过文章获得感官感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触动心灵。反之,好的菜品如同好的文学作品,食客通过菜品的浓郁香味、食材搭配、诱人色泽产生强烈的食欲。烹饪专业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增强对菜品“色香味”的把握。
中职语文课本中蕴藏了很多色香味的文学作品。《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选用典型的蓝白色牵牛花、青天、淡绿微黄的枣,衬托出秋天的清、静、悲凉,表现作品主题;《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把深秋季节萧索的景色写到极致,也把痛苦的心情写到极致。《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品着酒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狂放畅饮不仅让读者闻到了浓浓酒香,还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混沌世界的不满;《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把一肚子的愁味融入两句词。
3.加强应用文写作,仿写制作流程
在菜品制作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学生介绍美食制作流程要分先后顺序、条理清晰,不仅要说清楚制作菜品的工作程序,还要说清楚菜品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要领。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出现,美食博主作为新兴职业得到很多烹饪爱好者的喜爱,而逻辑性、创意性的文案撰写是提高视频吸引力的前提。
在介绍工艺流程部分中,学生需要对介绍对象、介绍思路、介绍要领等进行详细讲解。首先,介绍工艺流程要按照生产工序的先后顺序,分条目逐一介绍,突出步骤的操作要领和原理;其次,制作工序有繁有简、有难有易,要突出主要工序和特有工序,做到详略得当;最后,借助相关资料,如文字、实物、图片等,激发听众和读者兴趣。
如学生把语文知识应用到烹饪专业中,第一步通过编写菜谱的方式,动笔写下制作流程,小组内修改完善,学期末编写成为班级菜谱;第二步采用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充当美食博主介绍菜品的制作流程,小组其他成员充当听众,对可操作性、生动性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模拟交际情境,培养职业素养
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实习、就业情况来看,应聘是求职的必经之路。作为目的性很强的交谈,应聘是面试官对个人整体素质全面考查的过程。展示自己过硬的本领和素质,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挑战。
中职语文课本中设置了口语交际“应聘”专题,第一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应聘的注意事项、交际策略、交际礼仪,并且学会在有限时间内充分展示个人能力和素质。第二步创设应聘情境,开展“职来职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自我介绍、职场问答、职场實操三个环节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烹饪行业的认识,以及情景应变的能力,并邀请专业课教师、企业实习指导师担任面试官,同时请专业人员对学生仪态、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给出评价,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职场的印象,还能学习必备的职场技能。
5.菜品诗词相结合,赋予文化创意
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形器意,这里的“意”指的就是文化。许多金馔佳肴的名称,如果冠上诗词典故的名字,就会显得优雅和秀美。《中国诗词典故菜谱》中收录了50个菜名,第一道菜就是“娇莺戏蝶”,由大虾做成蝴蝶,鸡泥子做成黄莺,并浇上白汁,用嫩菜心作为点缀,这道菜品适合出现在喜宴上,取意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部分可以折射出烹饪的影子,学生在诗歌欣赏中用审美意识发现“景”,欣赏这种自然之“景”由实在物变成有意蕴的“意象”,再通过联想转化成为烹调菜品的创意来源。
中职语文课本中的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创意。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作为春季特色糕点桃花酥的文化意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荷花、荷叶、荷香的描写可以为夏季特色雕刻菜品提供灵感;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完美地阐释了秋季的意境;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为冬季菜品提供创意。
根据中职语文课本中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烹饪文化。第一步是讲解诗歌,了解作品背景,感悟作品意境;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发现烹饪创意,小组合作把菜品名称、所需原材料、摆盘技巧等以菜谱的方式撰写出来;第三步是与教师沟通实施可行性,寻找呈现菜品的最佳烹饪方式,这些步骤能让学生把文学作品和烹饪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领悟文学作品,提高烹饪水平。
四、考评设计
考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评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语文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点评、见习企业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主要包括菜品制作工序复述、菜谱写作、应聘中的口语表达、未来职业规划、菜品中的文化创意。通过考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颜姿.“语文+旅游”文专融合教学探究[J].科教导刊,2022(15).
[2]杨其祥.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文化》文专融合为例[J].职业,2022(12).
[3]余芳,戴智敏.基于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的中职语文跨界融合思维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职业教育,2020(35).
[4]邱卫.让饮食文化走进中职烹饪专业的语文课堂[J].北方文学,2019(6).
[5]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