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意浓,王佳琳*,曾 丽,刘桂玲,王淑萍
1.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610075;2.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且常常暴露于病人的创伤经历中,会导致倦怠以及继发性创伤压力的产生,影响其身体、心理健康[1-3]。积极心理学认为,创伤事件虽会带来消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改变,即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4]。创伤后成长是创伤幸存者公认的一种积极心理变化,是与极具挑战性的生活环境作斗争而经历的积极的心理变化[5]。创伤后成长对维护护士心理健康,促进负性情绪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6]。有研究表明,创伤后成长与倦怠呈负相关,创伤后成长作为一种应对资源可能会减少护士倦怠的发生[7-8]。既往研究指出,继发性创伤压力是影响创伤后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促进护士创伤后成长[9]。也有研究发现,继发性创伤压力与创伤后成长呈负相关或存在曲线相关[7,10]。而继发性创伤压力与倦怠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护士工作热忱消退,对其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11]。由此可见,护士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创伤后成长之间关系密切。但既往研究多探讨上述变量两两之间的关系,尚未见三者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护士的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并明确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促进护士获得PTG提供实证依据。
1.1 研究对象
于2021年1月—3月选取成都、武汉等地10所三级医院的73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2)知情同意,愿意接受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因各种原因,如进修、休假等未在岗者;2)调查期间遭遇重大变故者,如患重大疾病、亲人去世等。本研究共发放电子问卷730份,剔除规律性作答及无效问卷3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7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89%。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睡眠时间、体育锻炼、工作时长等条目。
1.2.2 创伤后成长评估量表(PTGI)
本研究使用汪际等[12]修订的PTGI测量护士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该量表有5个维度,分别为与他人关系、新的可能性、个人力量、精神变化和欣赏生活,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我完全没有体验到这种改变”计0分“我感到这种改变非常多”计5分。量表总分为0~105分,得分<60分为低水平成长;60~80分为中水平成长;>80分为高水平成长[13]。在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
1.2.3 专业生活品质量表
倦怠及继发性创伤压力采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的子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由Stamm等[14]编制,本研究采用陈华英等[15]翻译和调试的中文版量表。此量表共3个维度,分别为同情满意、倦怠和继发性创伤压力,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没有”计1分“总是有”计5分。其中条目1,4,15,17,19为反向计分,其余条目均为正向计分。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0.73和0.84。
1.3 统计学方法
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2个,第1个因子解释的变异为18.81%,小于40%,所以本研究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16]。
2.1 PTGI、护士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得分
护士PTGI得分为(57.46±21.75)分,与他人的关系(19.32±7.86)分,新的可能性(13.13±5.67)分,个人力量(11.31±4.40)分,精神变化(4.60±2.20)分,欣赏生活(9.09±3.33)分。倦怠(27.15±5.58)分,继发性创伤压力(26.66±5.30)分。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PTGI得分比较
700名护士中,女性、年龄>25~35岁和护师职称居多,分别占91.3%、51.6%、43.7%。不同年龄、子女状况、饮酒、睡眠时间、职称、体育锻炼、工作满意度的护士PTG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PTGI得分比较(n=700) 单位:分
2.3 护士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护士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2.4 护士继发性创伤压力在倦怠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采用PROCESS插件中模型4对中介模型进行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图1。倦怠对创伤后成长的作用明显(β=-1.509,t=-11.087,P<0.001),倦怠能正向预测继发性创伤压力(β=0.438,t=13.747,P<0.001),继发性创伤压力能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β=1.480,t=9.760,P<0.001),即倦怠可以通过继发性创伤压力负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图1 护士继发性创伤压力在倦怠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表3 护士继发性创伤压力在倦怠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等[17]提出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其直接与间接效应。若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CI)不包括0,则中介效应显著。本研究中倦怠对继发性创伤压力的效应量、继发性创伤压力对创伤后成长的效应量与倦怠对创伤后成长的效应量符号相反,提示该中介效应为遮掩效应,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比值的绝对值为|0.166/-0.553|=0.301。
3.1 护士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而护士创伤后成长得分为(57.46±21.75)分,属于较低水平,与林敏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护士在工作中职业压力的增加容易造成消极情绪和身体心理上的伤害,引起职业倦怠并影响其职业感情与责任感[19],导致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年龄>36岁、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有子女、睡眠时间>7 h、无饮酒习惯、适当体育锻炼及工作满意度较高的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年龄较大,职称较高的护士经过多年工作岗位上的磨炼,其人生经历及工作经验较低年资护士丰富,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临床工作中由创伤暴露带来的消极影响,并能利用自身及外部资源进行自我反思、恢复与更新,获得更高的创伤后成长水平[20]。有子女的护士拥有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角色,遭受创伤后能与家庭成员分享经历,获得更多支持与理解,缓解自身不良情绪,促进积极的心理变化[21]。另外,睡眠时间适宜、重视锻炼身体、无饮酒习惯的护士,其日常作息及生活习惯更加健康且规律,身体状况良好,能更好地恢复精力,应对来自工作生活中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22],从而获得较高水平的创伤后成长。
3.2 护士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及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倦怠和创伤后成长呈负相关(r=-0.387,P<0.01),即倦怠水平越高,创伤后成长水平越低,与Zeng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护士倦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24-26]。有研究表明,倦怠得分越高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越低,而工作满意度较高的护士更能在工作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缓解因工作产生的情感耗竭[27]。故护理管理者可在工作中采用激励政策,给予护士深造和晋升的机会,增加工作满意度,减少倦怠的发生,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继发性创伤压力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105,P<0.01),与Zerach[9]的研究结果一致。当护士面临更高的继发性创伤压力水平,他们更有可能经历强烈且持续的内心痛苦,并迫使自己不断思考以实现自我改变和超然[23]。现有研究表明,缺少社会支持的护士倦怠的发生风险会增加[28],提示护理管理者可以给予护士足够的支持,增强护士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3.3 继发性创伤压力在倦怠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倦怠可以直接影响护士创伤后成长,也可以通过继发性创伤压力间接作用影响创伤后成长,但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符号相反,表明继发性创伤压力在倦怠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着遮掩效应。倦怠对创伤后成长的直接效应为-0.553,即在不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时,高倦怠的个体更容易获得低水平的创伤后成长,与Hamama-Raz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倦怠是对工作中过度压力的反应,会出现情绪疲惫、消极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2]。本研究在引入中介变量后,总效应被遮掩,说明继发性创伤压力能缓冲倦怠对创伤后成长负向作用。护士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烦琐,使其没有足够的精力疏导负性情绪和工作中的压力,容易出现身心疲倦,产生继发性创伤压力[29]。本研究发现,护士继发性创伤压力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可能原因是护士经历继发创伤后对于创伤事件的理解和认知会更加深刻,从而增加其创伤后成长[20]。由此,当个体产生倦怠时,可能会通过产生继发性创伤压力增加对创伤事件反思与理解,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也有研究发现,长期经历倦怠的护士会表现出身体疲劳和情绪低落,使其工作热忱减退[30]。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评估,识别具有倦怠高风险的护士,并多关注护士的心理状态,提供足够的关怀和支持,适当增加心理辅导、培训或者采取正念干预[31]等干预措施来减少临床护士的身心创伤;护士自身也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倦怠的发生,并利用自身及周围资源不断进行反思,以促进个人的成长。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士倦怠及继发性创伤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处于低水平,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与创伤后成长间均两两相关,护士继发性创伤压力在倦怠对创伤后成长影响的过程中发挥遮掩效应。综上所述,通过对护士倦怠、继发性创伤压力和创伤后成长的路径分析,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新思路。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组织支持体系、增加心理辅导、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等来减轻护士压力,减少倦怠的发生,增加其对创伤事件的理解,从而提升护士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但尚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验证继发性创伤压力的效应范围及阈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