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性开发利用研究

2023-09-21 05:56陈学旺窦祥铭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6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宿州开发利用

陈学旺 窦祥铭

摘要:根據宿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分布和当前开发利用的调研分析结果,指出了现实研究的基础上已有成绩及不足。文章以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精神为指导,着重剖析了开发利用的创新之处:在总体规划、新技术挖掘、红色精神转化、利用价值特别是在探索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新观点,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范例。

关键词:宿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创新路径

一、宿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况及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分布简况

皖北宿州,红色文化遗址广泛而典型,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宿州烈士陵园、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石相旧址、泗县江上青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墓等,分别位于埇桥区2处,泗县1处,萧县2处。宿州现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处,市直7处,各县区11处。此外,市域附近具有较大影响的红色革命遗址还有淮北濉溪县淮海战役双锥集烈士陵园、亳州涡阳县辉山革命烈士陵园、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泗洪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陈毅纪念馆等。

(二)研究的背景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着中华民族从独立到民族解放再到复兴的光辉历程,是百年来先烈们恪守理想、坚持真理、奋勇拼搏的真实记录。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能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有着丰厚革命历史的宿州,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一百多年来,广大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留下了无数英烈故事和红色胜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举国上下阔步迈进民族复兴新征程之际,把市域内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对于加快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宿州汇聚磅礴力量,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影响深远。

二、宿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现有基础

1. 开发保护

第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徐州都市圈中心部位的宿州。观音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宿州东站、萧县北站等高铁站已建成使用,省际高铁横穿东西、京福高速、合徐高速纵贯南北,亳宿铁路及宿淮铁路即将建成,萧-宿-徐轨道交通已进入编制实施阶段,徐-萧901公交、徐-宿902公交现已开通。第二,重视革命文物保护。据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登记摸排的革命文物91处,国保1处,市保5处,县保12处,一般文物73处。市文旅局及各县区文旅局牵头制定革命文物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编制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保护规划和消防安防方案,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旧址保护规划,石相纪念馆陈列方案,灵北抗日中学旧址修缮方案等多个,恢复文物主体,修缮遗址旧地。第三,多渠道挖掘价值。一是成立研究机构。成立淮海战役研究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建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二是编纂红色书籍。编写了《宿州抗日史话》《淮海决战与宿州》,《萧县抗日烽火》《淮海战役在萧县》等系列书籍。近期的《宿州红色故事》准备用两年时间完成,分为挖掘整理、宣传教育、交流推广、总结提高四个阶段,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更好地传播红色基因,推进红色教育;三是设立红色地名。宿州市雪枫公园、雪枫学校、雪枫纪念馆等红色地名的设立,见证先烈光辉历程。

2. 展示利用

宿州市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埇桥区组织专家多次到栏杆镇石相村、符离镇四山子村、芦岭镇盛圩村等地调查文物,整理档案,做足展出。以蔡洼红色景区、苏维埃旧址、陈履真烈士墓等为轴心的红色旅游带是萧县的亮点,近年来变化较大。据蔡洼红色景区负责人刘毓峰介绍,如今的蔡洼景区既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保存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实物,又引入现代科技光、声、电的运用,景区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明显增强。灵璧县创新红色资源的展出形式,为更好地感悟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定期向社会展示“灵璧好人”“最美退役军人”先进典型。泗县、砀山县也经常对辖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调研,整理出一批即将破坏掉的红色文物,为展示利用奠基。

3. 宣传教育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宣传教育,宿州市一直重视。市博物馆,自2010年开放以来,在宣传教育方面就表现得很突出。赢得“红色公交”桂冠的宿州公交8路“红色公交”车,频繁亮相宿城,打造一道红色“流动”微课堂靓丽风景线。宿州市及各县区在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的倡导下,积极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做实红色教育,固守家国情怀。市及各县区文明实践中心适时播放党史宣传片、红色教育片,重温岁月警示当代。砀山县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梨花节、采梨节深挖红色资源,把赏花、观光等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使宣传“鲜活”起来,使“实境”进课堂入人心。埇桥区利用不同场馆向外宣传红色文化,积极开展“阅读红色书籍、汲取奋进力量”相关文化活动,并在栏杆镇石相村抗日旧址设置了红色展陈,弘扬埇桥红色元素,其他彭雪枫纪念馆、埇桥现代农业展览馆等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展览活动。截至目前,有约4000批次,50万人次在展览馆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1.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亟须完善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宿州红色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红色遗址、革命遗物破坏灭失较重。由于管理工作不实、财政投入短缺、资源地附近住房修建或改造等因素,致使一些零散分布于广大乡村的红色遗迹、红色遗址,革命纪念地毁坏现象突出。此外,如今,虽然宿州市多处红色文化资源已开发,但重复建设普遍、资源效能肤浅、利用率低、缺乏生机、“样板”和“精品”打造少,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精髓没有充分挖掘利用。

2. 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质量不高

许多红色遗址的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片段化”“孤单化”明显,且形式单一、缺乏主体特色、多以柜台、实物、橱窗等静态方式展示,时代性明显滞后,在模块动态设计方面引入少,更很难形成强大吸引力。红色文化资源娱乐、疗养、消费等功能不突出,况且青少年学生、本地或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主要光顾者,他们大多是团队参观,经济效益不高,缺乏造血功能。此外,整个宿州市主要红色文化资源相对零散,缺乏统一完整线路,且资源的集群景观或配套旅游项目不足。游客接受教育只能“象征”式地看看,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有害无利。

3. 管理责任,资金保障尚需完善

对于革命遗址的管理,目前还存在管理职责模糊不清现象。一方面,造成责权不清、相互推诿;另一方面,导致保护管理资金不足、合力不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应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革命遗址的利用管理。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对红色文化遗址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致使各种保障资金缺口较大。主管的文旅部门或文物管理部门等通过其他形式筹措的资金也多面向重要的濒临遗失的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修缮。

4. 开发与运营权属问题突出

红色文化资源的“四权”分属多个单位及公民本人。从使用部门来看,既有行政事业单位,也涉及企业法人及私人。从所有权归属来看,国家、集体,个人的均有,如,烈士陵园管辖权归民政部门,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纪念堂的管辖权属文物部门,而一些村民却掌握着散布在自己宅基地或大田地的红色遗址。红色产权的复杂性增加了开发运营难度,对于进一步联合开发及引进多元市场机制,无疑造成瓶颈。

三、宿州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性开发原则和路径

(一)原则保障方面

1. 创新原则

(1)突出红色内涵与市域特色。宿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创新性开发的同时融入红色文化的内涵,使红色文化资源整体形象与地方文化底蕴、土特产品等相协调相结合起来,以便发挥地域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2)突出层次需求与观念创新。参观者、旅游者的构成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多样性。可根据市域特征和参观者、旅游者的心理状况设计不同风格、档次的产品;创新要体现宿州特色,要另辟蹊径,对于不同红色文化资源,要有不同设计构思,真正反映红色资源利用价值。

2. 政策保障

(1)政治保障。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宏观指导下进行。要结合经济运行规律及各县区具体情况,实施统一的指导、开发、利用,促进要素协调进行;为了营造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管辖职能部门要将本地区发展与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及有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调研反馈制定务实可行的措施方案。

(2)经济保障。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宿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持基础上,市区县要加大开发利用投入,保证专款专用,并要积极鼓励、吸引外商投资,重视社会资金利用、居民参股及红色文化资源地基础设施建设。

(3)社会保障。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告示,使资源地附近居民了解开发红色资源所带来的效益实惠,以便赢得开发利用的高度认同;要对当地居民进行必要的环境意识、观光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培训;要建立健全各方利益协调机制,做好做实利益分配与补偿保障。

(4)法律法规保障。要协调政府、地方居民和开发商的利益,除国家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外,还要以条例、规定等形式固定相关权益,护航保护开发。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邀请法律专家讲课授课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沿着法制化轨道进行。

(二)创新路径

1.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总体布局规划

(1)总体规划。宿州市五处主要红色文化遗产空间上呈较分散的三角状。“十四五”期间,宿州市加以整合贯通红色资源旅游三角大道: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墓或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经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宿州烈士陵园—泗县江上青纪念馆(经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石相旧址)—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墓的路线。近期可规划三条独立路线分别开发:宿州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墓(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墓—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石相旧址—泗县江上青纪念馆,泗县江上青纪念馆—宿州烈士陵园。或者把五处主要红色资源地分成三片区,分别与周边省市县的红色资源联合:宿州烈士陵园连同附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与淮北市濉溪县的淮海战役双锥集烈士陵园、亳州市涡阳县辉山革命烈士陵园形成南片;东南片的泗县江上青纪念馆连同泗洪的陈毅纪念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形成东南片;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连同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墓(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石相旧址及徐州淮海英雄纪念馆形成北片;实行跨省市联合大开发。

(2)具体实施。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精心设计。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要编制高质量方案,“修旧如旧”,既要对文物恢复主体,翻修修缮配套又要进行场景还原、再现红色追忆;森林公园、风景区、科技馆、展览馆等要设立雕塑、浮雕墙、军事设备陈列区,拓宽红色资源发展基础;二是坚持协调统一,规范布局。红色文化资源要强调所蕴含本质的、独特的红色基因、红色内核。要突出红色,营造庄严肃穆之气氛。要统一规划周边建筑,使之与主题元素相匹配、相协调,突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所在;三是明确设计定位,突出效果。红色文化资源规划要充分体现教育意义,应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红色历史事件发生为线索,构成红色文化整体、具有关联的景观展示线路或景观主题群落。可适当加入现代化设计手法,充分考虑景区总体布局、设计要素及造型手法,突出景区主题。比如,讲究中轴对称布局的适用于烈士陵园,强调层次空间和轴线效果的多为展览馆、纪念馆等。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声光电运用,增强展示效果,景区独立官网和公众号的开通,提升游客感知力和舒适度。

2. 创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技术

(1)進行精准设计,有序实施。一是要实地调查,摸清家底。宿州是红色圣地,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守正创新做好“保护、管理、运用”等重点工作。为较彻底地摸清红色文化遗产“家底”,可由市文管局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组成普查组、调查队,对全市革命遗址、遗物等开展大普查。在此基础上,将意义重大、有开发价值的遗迹遗址纳入下一步开发利用范围,编入宿州市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内,同时做好其他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二是丰富红色内涵,强化基础设施。要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改变资源地现状,变“单一”为“多元”,变“孤景”为“群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设施,修复更新。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新闻宣传中心等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App制作等方式广泛宣传,促使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三是点线面结合,稳妥开发。要在市总体指导下,本着对红色遗址保护、修缮及再次建设基础上,不失原貌的原则,各县区认真组织编写具体方案,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开发,形成“以用促保”“以保助用”的良性循环。

(2)利用互联网,推广深挖。当前,以短视频、新媒体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快速普及,更立体、更生动、更深刻地展现红色文化资源。如今,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体验和享受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常态,由此,在创新开发宿州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可大胆精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一是通过互联网虚拟技术,让最有影响力的五处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上呈现出来,让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流入大众视野;二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让红色文化资源再现昔日“容貌”;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各种网络宣传平台,创新宿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方式。如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QQ群的相关功能打造专栏,推送宿州红色文化资源,拉近红色文化与参观者、游览者的实际距离。

(3)借助现代高科技,增强效果。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在重要革命遗址打造“光、声、影”“三位一体”的纪念馆、展览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给参观者、学习者以强烈共鸣,真正达到感染效果的“入脑、入耳、入心”。同时,可以借鉴井冈山、大别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或与实力强的文化产业合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红色产业、提升红色产能,注重成果推广运用。

3.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内在精神转化

(1)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释放感召力、正能量。一是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重游红色圣地,追寻红色精神,感受革命洗礼。二是打造“党史长廊”和“红色课堂”。在街道、社区、居委会合理利用空白墙和闲置区,在打造“党史长廊”上出真招、下实力,拓展渠道述说党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同時还要依托城市主干道、公交车、出租车、主题公园等,精心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三是组织“红色”比赛活动。“永远跟党走 ”舞蹈表演、大合唱比赛等“红色”活动要经常开展。四是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下乡活动。利用多种方式将红色资源中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定期向周边群体推送,并组织好红色文化、文艺下乡活动,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

(2)拓展红色教育途径。一是编写红色书籍。继续深入挖掘具有宿州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著成易于接受的红色书籍,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开设红色大讲堂。组建市直及县区“传承红色基因报告团宣讲团”,定期开展走基层、入农户、进田间活动,把红色基因传万家。三是举办红色宣传周活动。每年选取固定时间,设置专门场所,全天候滚动播出体现宿州地方特色的红色影视短片、微视频;或面向参观者、旅游者广泛征集宿州各红色文化资源地的风光照片、红色书画作品等,扩大影响面,增强教育效果。四是开展其他红色教育。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征文、夏令营等红色活动。用红色家风育人,让红色教育成为主基调。

(3)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警示教育作用。一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党性警示教育。通过红色警示教育,党员干部的心灵受到革命理想信念感染,便于对照先烈查找不足、剖析原因、制定措施,从而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意识。如:蔡洼红色教育基地与宿州市党校和徐州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院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定期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教育,警示效果良好。二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和德育教育。宿州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要将红色文化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范畴,传承红色革命传统,育新时代接班人。

4.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

(1)统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推广策略。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推进、统筹和发展,要注重社会力量参与。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向景区投资,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红绿结合,红古互补,做大做强区域资源,形成合力,带动资源地乡村乃至整个市域经济发展;关于推广策略:要结合红色纪念日及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推广。有关部门要精心准备,适时推出反映宿州市淮海战役主题思想和抗日战争主题思想的红色产品,大力推介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品牌。

(2)构建新型红色文化资源格局,壮大经济效益。针对宿州市较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地向外展示、选取的形式简单,缺少创新性、缺乏吸引力的现象,就必须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构建新型红色文化资源格局。像泗县江上青纪念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石相旧址、萧县蔡洼红色教育基地等都可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利用还要注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要注重资源地附近的统一规划、红绿等互补,在规模上、空间上整体规划,营造出红色观光、绿色旅游、特色特产于一体的快车道,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各部门协同推进,助力旅游业。市委、市政府要统一制度规划,各县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与奖励、惩罚办法。开通红色旅游线路:醉美宿州-红色圣地-人文之旅-果海漫乡-假日之旅,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强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要定位地区优势,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做强区域合作,打造皖北亮点,打造主题品牌,实现资源共享。如:萧县的蔡洼红色教育基地可与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石相旧址、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徐州的淮海英雄纪念馆、徐州龟山汉墓、徐州楚王陵等联合,加入汉文化旅游联盟,形成共同开发的优质线路和各自的特色产品;西南部红色景点可与永城市芒砀山汉文化景区共同开发;西北部黄口暴动遗址和黄庙战役遗址可与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形成一体等。要充分运用“爱国+乡村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互联网”时代,创立绿水青山、乡土经济、特色乡村等大而强品牌,形成以“点”带“面”、以“面”促“片”的发展格局,形成“线下出精品、线上多营销”的互动模式。

(4)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首先,红色文化资源要利用红色文旅发挥作用,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文化与旅游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方向和广阔平台。在文旅融合中,要深挖“抗日战争”精神和“淮海战役”精神,打造“红”+“绿”+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如:合理开发市域内主要红色资源周边地区,就可以带动附近乡镇、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制定科学的应用性强的乡村文旅发展方案。找准切合点,紧盯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结合关键之处,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相应的文旅格局,营造文旅氛围,搞活文旅市场;二是确立以文旅企业为导向的经销模式。树立典范,在资源附近的乡村,加大招商力度,引进责任感强、实力雄厚的红色文旅企业,发展红色产业,吸纳周边劳动力。还可以围绕观光、度假等领域创新开发,探索关联产品,提升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红色文化资源要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作用,为乡村振兴吸纳人才。在红色资源地附近,利用优势招募各类人才,再通过红色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及管理人才。为此,组织、人事等部门可以规划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福利政策和保障政策,引好人才、留住人才、留住精英,让人才为宿州市乡村振兴扬帆助力。最后,红色文化资源要利用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创新路径。提升乡村的环境因素,助推乡村经济。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于有较零散红色资源分布的乡村或区域,可紧紧围绕“点”进行建设,譬如打造“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按照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村容美”“乡风美”“党建美”,创新发展“合作社+产业振兴基地”强化“红色”引导,拓展农家居、农家乐旅游;二是对有着重大影响的红色文化遗产附近的乡村或区域,要组织专家探究,现场调度,因地制宜,注入本地红色元素,完善各项设施,引进特色项目,按照“小而精”原则,打造成红色特色小镇,使之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示范。

参考文献:

[1]谢文东.宿州:市直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走深做实[N].拂晓报,2022-08-24(001).

[2]李鲲鹏.埇桥区:用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N].安徽经济报业(都市生活刊),2022-07-12.

[3]张勇,许大海.“场域”视阔下红色景观规划创意设计策略;以沂蒙红色景观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9(01):127-133.

[4]张伟.新时代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04):100-105.

*本文为2022年度宿州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ZSKKT2201)。

(作者单位:陈学旺,中共萧县县委党校;窦祥铭,中共宿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宿州开发利用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