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语中的语用身份工作研究

2023-09-20 03:10印权
新楚文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微信群

【摘要】称赞语是重要的礼貌话语,现有的称赞语研究大多借助外部因素来分析称赞语,缺乏交际者的内在视角分析。本文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将身份视作语用资源,探讨会话参与者通过称赞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及建构策略,进而总结会话参与者采用不同策略的动因。研究发现,交际参与者多运用偏离策略、凸显策略、转移策略和遮蔽策略来建构默认身份和变异身份,其中变异身份建构占比较大。研究还发现,交际者在建构变异身份时往往呈现出亲近类身份建构倾向。

【关键词】称赞话语;语用身份;话语建构;微信群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9-0077-04

称赞语是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是对他人的积极评价。作为“社交场合的润滑剂”(Wolfson,1983:89),称赞语在社会交往中无处不在,其基本结构由称赞与回答两种言语行为构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有的与称赞语相关的研究主要关注称赞语的语言结构特征以及文化差异对称赞语的影响。

涉及的部分理论视角有:言语行为理论,如:张柳(2015)、周佳欣(2020);礼貌理论,如:李叶丹(2017)、余佳琳、李宏强(2019);合作原则,如:游甦萍(2007)、李琦(2011);面子理论,如:周佳欣(2020)。以上这些,在称赞语结构特征、语用功能、语用策略、应答模式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言语行为理论、礼貌理论、合作原则和面子理论等都是从语言外部因素出发来研究称赞语,缺少交际者的内在视角分析,而语用身份论(陈新仁,2013、2014、2018a)的提出弥补了这一视角的空缺。

语用身份具有情境性和动态性,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会依照自身交际需求去选择或者改变自己的身份,这一身份动态在线选择过程就是交际双方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在称赞语的话语分析中引入语用身份视角有助于探究影响交际者身份建构及策略选择的因素。

二、语用身份概念简述

身份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关于身份的研究经历了从本质主义向建构主义演变的过程。Stryker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身份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Stryker,2002)。基于身份的社会性,我们差不多可以说,“身份”一般情况下其实就是社会身份的缩略形式(陈新仁,2017:14)。与社会学家不同,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还会考察身份的心理属性,布赫霍尔茨和霍尔(Bucholtz,Hall,2005)认为身份是一个人“对他人和自我的社会定位”。除此之外,在一些传播学家看来,身份是“一种取得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固定的东西”(Tracy,2002:17)。在语用身份论(陈新仁,2014)提出之前,“身份”也是一个语用学领域的常用词,但是不同于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中的“身份”,语用学学者在提及该概念时一般不加以严格的定义,而是诉诸人们对这一概念的一般理解(陈新仁,2017:2)。为了使身份成为语用学的一个学科术语,陈新仁(2014)对身份进行了理论化梳理,引入语用身份的概念,专门指语言使用者在特定交际语境中通过选择特定话语所构建的一个或者多个身份,包括“语言使用者有意或者无意选择的自我和对方的身份”(陈新仁,2013:27),以区别于交际者进入交际前所固有的、静态的社会身份。

三、身份工作概念简述

身份工作指交际双方为满足特定的交际需求,通过话语调整交际双方的语境身份,将身份作为施为资源或者评价资源,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并对交际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身份选择和调用的过程,是交际主体在交际语境中做出话语选择的过程,也是围绕所选择的身份作出交际努力的话语实现。基于身份工作的目的性和互动性,陈新仁(2018b)从人际语用的维度将身份工作定义为:交际者为实现特定的交际需求而建构、凸显或磋商彼此身份所作出的话语努力。具体体现为交际者以身份构建、身份解构、身份凸显、身份挑战和身份虚拟等方式为实现交际需求所作出的话语努力。身份工作具有互动性,这意味着这是一个由多人参与的,并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和磋商的动态过程。

四、称赞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的类型

从交际者和交际语境两个角度出发,本研究中交际者建构的语用身份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默认身份(包括默认个人身份和默认关系身份)和变异身份(包括变异个人身份和变异关系身份)。

默认身份是指交际者进入交际活动前所固有的个人身份和关系身份。如:

A同学:感谢张院长的悉心教导,您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和谆谆的教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让我在学术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在此处称赞语中,“学生”一词的使用建构了A同学的默認个人身份——学生,“张院长”“您”及“教导”这些词建构了与张院长的默认关系——师生。

变异身份是指交际者通过语言所建构的非默认个人身份和关系身份。如:

班主任:宝宝们,好消息哦,咱们班这次有29名同学通过了专八考试,你们真是太棒了,为你们点赞啊,老班为你们感到高兴。

该例中,出于某种交际目的,班主任选择用“宝宝们”“老班”这个亲昵称呼来建构“家长”和“朋友”的变异关系身份。

五、称赞语背后的身份运作策略

基于某种交际需求,交际参与者往往会以多种策略来操作身份,在本文的研究语料中,交际参与者主要采用偏离策略、凸显策略、转移策略和遮蔽策略四种策略。

(一)偏离策略

偏移策略侧重于重构身份,即说话人在交际时不使用默认的身份,而选择建构其他语用身份,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试看下例:

例1: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要求各学院积极参加,选拔参赛人员的工作落到了院长头上。

院长:我昨天在校园里散步,路过操场时,发现同学们在举办露天演唱会,你们猜猜我看到了谁?哈,A同学,他可是学校的大明星喽,下个月的歌唱比赛,大明星不参加一下吗?

同学A:老师谬赞了哈,既然老师看好我,那冠军我就势在必得了。老师的歌唱水平确实得向我学习,哈哈。

在例1中,院长正在物色合适的参赛人选,但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院长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与学生的交流时的身份是“院长”这一默认身份,学生与院长交流难免心生敬畏感与距离感。为了拉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院长运用“你们猜猜”“就连我也要向A学习啊”及笑声小品词“哈”,让自己偏离了与同学A之间的默认身份关系——院长和学生,建构变异的身份关系——朋友。

再看同学A的应答,他在对老师的回复中同样使用了笑声小品词“哈”,说明院长建构的朋友身份被A认同,所以A的话语才会是幽默俏皮的。院长为A建构的“明星”这一身份富有调侃意味,调侃表面的不礼貌是因为交际双方的亲密关系所致,即用不礼貌的言辞表达彼此无所顾忌的亲近关系(马利,2020)。A不介意院长的调侃,这说明A默认此时与院长的亲密关系,即A接受院长建构的变异的关系身份——朋友。从交际结果来看,A对院长所建构的变异身份的认同是交际成功的关键。

(二)凸显策略

凸显策略即交际者刻意凸显某个身份或者身份特征,一般交际者会有意聚焦交际双方的默认身份。

例2:B同学获得了省党史知识竞赛一等奖,班主任

七、结语

本研究在将身份视为一种语用资源的观点指导下,探讨了称赞语语用身份的类型和称赞语的运作策略。研究发现,交际者主要使用偏离策略、凸显策略、转移策略和遮蔽策略这四种策略对身份进行建构和调整。在交际时,交际者会建构两种语用身份,分别为默认身份和变异身份。其中,变异身份所占比例大于默认身份。在变异关系中,亲友关系的建构又占有最高比例,这主要是为了顺应受赞人的情感需求,拉近双方关系,以达到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Wolfson.An empirically based analysis of complimenting in American English[A].In N.Wolfson & E.Judd(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1983:89.

[2]S Stryker.A Review Symposium: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A Social Structural Version[M].New Jersey:The Blackburn Press,2003.

[3]Bucholtz M,Kira H.Identity and interaction:A sociocultural linguistic approach[J].Discourse Studies,2005,7(4-5):585-614.

[4]Tracy K.Everyday Talk:Building and Reflecting Identities[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2.

[5]陈新仁.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J].外语研究,2013:27-32.

[6]郭亚东.语用身份论视角下夫妻冲突话语中的身份工作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

[7]郭亚东.冲突话语中身份工作的社会认知解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3(2):10.

[8]何荷,陈新仁.网店店主关系身份建构的语用研究[J].现代外语.2015(03):347-356.

[9]马利.调侃话语语用分析——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1):101-107.

[10]田笑.语用身份视角下大学教师微信群称赞语研究.教师[J].2021(8):81-82.

[11]张柳.英语婚恋节目称赞语语用研究——以《执子之手》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2]周佳欣.家庭称赞语的艺术—从语用学角度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

[13]李叶丹.英语交际中的礼貌用语分析[J].校园英语,2017(2):213

[14]佘佳琳,李宏强.英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77-78.

[15]游甦萍.会话合作原则在英汉称赞语中的应用[J].龙岩学院学报,2007(01):76-79.

[16]李琦.从会话合作原则看汉语称赞语[J].西安社会科学,2011(04):119-120.

[17]何自然,张淑玲.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6):25-31.

作者简介:

印权(1998-),男,天津外國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用学。

猜你喜欢
微信群
利用QQ群和微信群实现对微课学习的管理研究
探索微信群在小学教学中的用途
家长微信群作为家园共育新平台的现状研究
微信社交软件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巧用“班级微信群”开创课外阅读新天地
微信群于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延续护理的应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微信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初探
让“微信群”成为农村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
微信群微课支持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