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ER模型的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3-09-20 22:36:47余泉润刘娴李娟
科教导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

余泉润 刘娴 李娟

摘要 论证式教学策略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将论证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文章以“细胞中的能量‘货币ATP”为例,将CER论证模型贯穿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主张。在建构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分析论证、归纳概括和质疑批判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 CER论证模型;高中生物学;论证式教学;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8.041

《普通高中生物學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推理论证的习惯,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证据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展开论证[1]。将论证式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

1论证式教学策略的内涵

论证式教学策略是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热点和新方向之一[2]。论证式教学的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论证过程引入课堂,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证据”经过“推理”得到“主张”[3],使学生经历科学家的论证过程,逐步构建科学概念并理解科学的本质,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4]。本文旨在将McNeil的CER论证模型(见图1, p133)运用于高中生物学“细胞中的能量‘货币ATP”的课堂教学中,探索论证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一线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借鉴意义。

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论证式教学策略

2.1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包括4节内容,其中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在教材中处于关键地位,作为建构“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大概念的重要概念。本节是以细胞中的有机物作为基础开展教学,要求学生能从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和ATP的利用等方面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进而形象地理解能量通过ATP在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之间流通,并为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做铺垫。

2.2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中的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但不清楚哪种物质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该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但对ATP和ADP这两种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相对陌生、对ATP与ADP如何转化和ATP如何供能的抽象过程难以理解。

2.3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运用结构与功能观,阐明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生命观念)。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型建构,归纳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发展模型建构、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探究)。

通过开展新课题“ATP是不是兴奋剂?”的研究,培养学生积极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作出理性解释,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

2.4教学过程

2.4.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呈现诗人杜牧的古诗《秋夕》,创设夜空中点点流萤的情景,并设疑: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什么?体内存在特殊发光物质吗?

提供资料:萤火虫的尾部发光器中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设疑:荧光素接受的能量从哪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由“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创设问题情景,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此外,学生既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也能体会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

2.4.2教学环节1——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学生复习回顾细胞内提供能量的物质种类,教师追问:哪种物质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安排学生以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哪种物质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经过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后得到最终的实验方案(见表1)。

通过设计实验和分析现象,发现荧光素接受的能量来自ATP,推理出ATP为萤火虫的发光直接提供能量,进而得到主张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演绎推理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科学探究能力(图2)。

2.4.3教学环节2——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教师提供ATP的结构式图片并设置问题串:①ATP的中文名称?②ATP的元素组成?③AMP、ADP和ATP如何形成?④ATP结构简式中的字母和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探究ATP的结构。

提供资料:~代表特殊的化学键,这种化学键不稳定,并且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以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积聚了弹性势能和不稳定而摇晃的特点类比推理特殊化学键含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和不稳定的特点。

通过图片将微观结构可视化、复杂过程直观化、问题串引领思维深度化,使学生深入理解ATP的分子结构。由ATP分子的结构式推理得出ATP的结构特点,再提供特殊化学键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合理推理出ATP水解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最终得出主张: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图3)。

2.4.4教学环节3——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提供资料1:研究显示,一个成年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约有40kg;在剧烈运动的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kg的ATP转化成ADP。成人体内的ATP总量约2―10mg,人体安静状态下,肌肉内ATP含量只能供肌肉收缩1―2s。设疑:细胞中的ATP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推理后发现细胞内的ATP具有消耗量大和含量少的特点。

提供资料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学生对资料分析推理后发现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提问:细胞内只存在ATP的水解吗?

提供资料3:细胞内A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人体细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mol的ATP,这意味着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2000―3000次。学生通过分析资料3并结合资料2能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中进行ATP分解的同时也存在ATP合成。学生利用ATP模型卡片合作建构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模型后,教师进一步设疑: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

提供资料4: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教师设置任务:从物质、能量、酶的角度判断ATP与ADP的转化是否为可逆反应并总结出ATP水解与ATP合成区别的表格。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完成填表任务后,进一步推理得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的特点。

学生首先对资料1的事实分析后发现细胞中的ATP含量少消耗量大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细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再通过资料2和资料3的证据推理得出细胞中进行ATP分解的同时也进行着ATP的合成,进一步产生问题: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根据可逆反应的定义,小组合作归纳出ATP水解和ATP合成过程的区别表格。通过对四则资料中事实和证据的分析推理后,结合探究活动得出最终主张:ATP与ADP在细胞内快速相互转化,保证细胞内持续的能量供应,解答开始产生的疑问“细胞如何解决ATP含量少但消耗量大的矛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推理论证和批判性的科学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讨论与探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图4,p135)。

2.4.5教学环节4——ATP的利用

教师展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从哪来?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哪些生命活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归纳出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主动运输、生物放电、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进一步概括出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教师播放肌肉收缩过程的视频,将ATP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过程可视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ATP在细胞内如何利用。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细胞中正在发生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引导学生逐步推理分析,发现细胞中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进一步论证主张: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5)。

學生产生问题:ATP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播放Ca2+主动运输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出ATP是通过使分子磷酸化因而参与各种化学反应。进一步提问: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可以分成哪几类?不同类型具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讨论后将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两种类型,并列举细胞内典型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进一步归纳得出吸能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放能反应能够释放能量的特点。再结合ATP水解和ATP合成过程推理后得出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ATP合成,吸能反应由ATP水解提供能量。综合两则证据的推论最终得出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层层深入,逐步论证,最终得出主张: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图6)。

2.4.6课后拓展

巧妙运用类比,将细胞内的能源物质与资金类型进行类比,ATP比作流通的“现金”,从而加深学生对ATP是能量“货币”的理解。通过开展新课题“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体育竞技比赛,导致个人成绩取消、面临终身禁赛的处罚,甚至影响国家在国际竞赛中的声誉、有损国家形象。作为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是不是兴奋剂?”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促进学生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针对现实问题作出理性解释,参与讨论后理解体育竞技的规则需要个人、相关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坚守,才能净化竞技体育的环境,使其回归本质,健康发展。从而渗透科学观念和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本质,落实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价值观。

“细胞中的能量‘货币ATP”这一课题分为四个教学环节,每一环节都采用CER论证模型,经过产生问题→提供证据→推理论证→得出主张的过程,开展论证式教学,层层深入,逐步分析。通过不断提供事实和证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前一个主张为后一个主张做铺垫,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图7)。

3论证式教学的反思

将CER论证模型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通过提供丰富的事实证据和设置富有逻辑性的问题串,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围绕资料寻找证据进行推理,最终得出主张。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逻辑严明,逐步推理后最终建构出紧密围绕核心概念的论证模型,以此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论证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应该围绕核心概念,课前搜集相关的生物学事实、实验和科学史作为论证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论证逐步建构生物学概念体系。其次,要让学生经历论证的过程,体会科学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分析论证、归纳概括、质疑批判的科学思维。最后,需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迁移到新情景下解决新问题,通过开展新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还能发展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通讯作者:刘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何嘉媛,刘恩山.论证式教学策略的发展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作用[J].生物学通报,2012,47(5):31-34.

[3]杨坚,郑兆炯.“基因突变”的论证式教学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 2020(3):4-6.

[4]王星乔,米广春.论证式教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新图景[J].中国教育学刊,2010(10):50-52.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30期)2017-01-20 01:55:59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计算机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17:35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9:03:04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27:54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13:12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 21:59:29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5期)2016-03-26 12:39:12
高中生物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1期)2016-02-18 18: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