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云,吴 萌,杨 暖,冯盼盼,王 芬,董永书
(1.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2.信阳师范大学医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中风是脑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血管危重症,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偏瘫是中风常见后遗症,是由中风导致中枢神经损伤而引起的单侧肢体瘫痪[2],不仅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受限,还给其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而出现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康复效果。中风后偏瘫的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3]。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4],针刺、艾灸、推拿等是常用方法。研究表明,艾灸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5-6]。基于此,2020年8月—2022年6月,笔者观察了三才调平灸对39例中风偏瘫患者抗应激能力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7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治疗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61.83±7.56)岁;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18例;病程33~92 d,平均(44.00±10.99)d。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3~74岁,平均(61.59±7.36)岁;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9例;病程35~89 d,平均(42.77±10.58)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治指南2018》[7]中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一侧上下肢运动障碍的典型表现,发病时间,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头部创伤或原发性高血压等病史,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诊断。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初次发病者;③偏瘫程度为轻瘫和不完全性瘫痪者;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①合并语言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及严重吞咽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
对照组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治指南2018》[7]在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病情对症治疗。基础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产品批号BJ72456,100 mg/片),100 mg/次,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42304001,10 mg/片),10 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才调平灸治疗。取穴:百会(天才部)、神阙(人才部)和涌泉(地才部)。患者取仰卧位,将艾条(18 mm × 27 mm)的一端引燃并置于自制灸疗器中,放置于上述穴位(距离皮肤2~3 cm)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20 min/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判定疗效。
治疗前后,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anxiety-stress scale,DASS-21)[8]进行评估。量表分为抑郁、焦虑和压力3个分量表,各分量表的条目总数为7个,均采用0~3分4级评分。各分量表分界值分别为10、8、15分,总分≥分界值表示存在抑郁/焦虑/心理压力的负面情绪,评分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
治疗前后采用电子血压测量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水平越高表示生理应激反应越大。
治疗前后采用浙江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姜乾金团队[9]于2004年基于应激系统理论模型制作的应激压力反应问卷(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进行评估。量表共28个条目,各条目评分范围为1~5分,总分28~140分。评分越高表示抗应激能力越强。
治疗前后,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10]评估神经功能。总分取值范围0~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缺损程度越重。
治疗后,两组DASS-21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DASS-21评分对比 分,
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SR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SRQ评分对比 分,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分,
目前尚无完全治愈中风偏瘫的方案,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和积极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偏瘫程度,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由于身体功能的变化,大部分中风偏瘫患者容易产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心理负担,对康复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11]。西医学对于中风后出现的负面情绪通常选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多、依从性差等缺点[12]。艾灸治疗方便,副作用少,能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三才最早见于《周易》[13],对应天、人、地,即人体的上、中、下三部。脖颈之上头面部为天才部,躯干及上肢为人才部,双下肢为地才部[14]。笔者认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天、地、人所蕴含的象与精、气、神的含义高度吻合。地生精,人主气,天藏神,由此人体内部精、气、神的功能得以正常表达。三才调平灸法是以三才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调平为宗旨,通过近治和远治结合,表里经同治结合,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结合,上下调平,阴阳调平,三焦调平,脏腑调平,气血调平,从而达到平衡阴阳、协调整体的作用。中风病位在脑,在天才部选取百会穴,遵循局部取穴原则。同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脑为髓海,向上输注之处即是百会穴,亦称作“天”之门户。百会和脑密切联系,督脉由百会进入脑内,故刺激百会能够醒神开窍,调畅情志。人才部选取神阙穴,其位于脐部中央,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穴,故艾灸神阙能够调和气血,养精安神,起到调畅情志的作用。足少阴肾经主肾精,主人体的情绪和精神。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艾灸涌泉有滋养肾气、调和阴阳、调畅情志的功效。
中风偏瘫患者出现的情志问题,大多表现为抑郁、焦虑、压力情绪明显,生理应激指标明显升高,抗应激能力变差,神经功能减退,故本研究主要疗效评定指标选用DASS-21量表、生理应激指标水平、SRQ评分和NIHSS评分。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抗应激能力、神经功能,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三才调平灸可有效减轻中风偏瘫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抗应激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