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4和IL-5的影响*

2023-09-20 12:51:00梁廷营
中医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鼻甲变应性鼻炎

梁廷营,郭 成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发病时鼻部和全身会出现明显不适感,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甚至肺心病[1]。随着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该病的临床治疗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常规西医治疗该病一般采用西药和脱敏治疗,但疗效并不满意[2]。近几年,中医药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临床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改善预后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3]。针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以中医学脏腑经络辨证理论为指导,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治疗[4]。中医学认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属“鼻鼽”范畴,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5]。2021年6月—2022年6月,笔者观察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5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7岁,平均(28.12±5.33)岁;病程1~10年,平均(4.61±1.04)年。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1~57岁,平均(28.07±5.25)岁;病程1~10年,平均(4.59±0.9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6]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计分条件:①常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每次连续3个以上)、流清涕和鼻黏膜肿胀3个主要临床表现,1年内发病日数累计超过6个月,1 d内发病时间累计超过0.5 h;②病程至少1年。

计分标准:①有明确吸入物变应原线索,计1分;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计1分;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计1分。共3分。②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有1种为(++) 或(++)以上,计2分;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激发试验阳性,且与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计1分。共4分。③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粒性细胞阳性和/或鼻黏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阳性,计1分。总分6~8分可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总分3~5分为可疑变应性鼻炎,总分0~2分可能为非变应性鼻炎。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鼻鼽的诊断标准,辨证为肺虚感寒型。症见:常因感受风冷异气发病,恶风寒,面白,气短,咳嗽,咳痰白色,舌苔薄白,脉浮。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②符合针灸治疗适应证;③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者;②哮喘、急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窦炎患者;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交流障碍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由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905,10 mg/片),10 mg/次,1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①针刺。取穴:双侧迎香、上星、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上述穴位消毒后,使用30号1寸毫针以针尖向鼻根部方向刺入迎香穴,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达至鼻腔中;使用30号1寸毫针以针尖向前额部刺入上星穴,快速捻转,以产生针感为度;使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合谷穴,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上述3个穴位均每隔10 min捻针1次,留针30 min。使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足三里穴,得气后采取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②艾灸。留针时使用艾条重灸迎香—上星处,以前头部温热、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足三里针刺得气后点燃约1 cm艾条插于针尾,燃尽为止。隔日1次。

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症状和体征评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1)症状评分。①喷嚏:每次连续3~9个计1分,每次连续10~14个计2分,每次连续≥15个计3分。②流涕:每日擤鼻涕次数≤4次计1分,每日擤鼻涕5~9次计2分,每日擤鼻涕次数≥10次计3分。③鼻塞:偶尔鼻塞计1分,介入1分标准和3分标准之间计2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计3分。④鼻痒:间断性鼻痒计1分,有蚁行感但能忍受计2分,难以忍受的蚁行感计3分。(2)体征评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计1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计2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计3分。

5.2 鼻黏膜肿胀程度评分

按照鼻黏膜肿胀程度评分标准[10]:正常计0分,轻度肿胀计1分,中度肿胀计2分,重度肿胀计3分。

5.3 鼻气道阻力

使用鼻阻力检测仪(由比利时DIFRA公司生产,型号Rhinoceros),采用前鼻主动测压法检测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测量6次后取平均值。

5.4 炎症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5水平。

5.5 外周血水平

采用赛默飞Attune NxT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的变化情况。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判定标准[8],采用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总评分-治疗后症状体征总评分)/治疗前症状体征总评分×100%。显效:疗效指数>50%。有效:疗效指数为21%~50%。无效:疗效指数<21%。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9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鼻黏膜肿胀程度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鼻黏膜肿胀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鼻黏膜肿胀程度评分对比 分,

8.4 两组治疗前后NAR对比

治疗后,两组NAR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NAR对比

8.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5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IL-5水平对比

8.6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对比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对比

9 讨 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因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导致IgE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1]。西医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等,但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12]。因此,探寻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来提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预后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13]。《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载:“鼽者,鼻出清涕也。”指出该病内因多与卫阳不固有关,外因多为风、寒等邪气侵袭鼻窍,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14]。有研究表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肺、脾、肾虚有关,患者多为阳气虚弱证,且该病与外邪侵袭局部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临床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15-16]。近几年,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多种中医外治方法均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效果[17]。本次研究采用针灸治疗该病,按照与鼻连属密切的手足阳明经和督脉取穴双侧迎香、上星、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其中上星为督脉要穴,刺激该穴可提升人体阳气于鼻腔以抵御外邪,温通经脉,疏风解表[18];迎香为治鼻病之要穴,针刺之具有宣通鼻窍、疏散外邪的功效[19];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补虚损、助正气;针刺合谷可治头面之疾[20]。此外,辅助艾灸治疗可达到温经散寒、宣通经络、扶阳固表的效果[2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评分、鼻黏膜肿胀程度评分及NAR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针灸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标本兼治的临床优势,能够有效改善病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在鼻黏膜中的浸润有紧密关系,其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化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22]。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接触变应原后,抗原信号会传递至胸腺组织生成的T辅助细胞(Th细胞)并与其表面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结合,从而刺激Th细胞向Th2方向分化,并大量释放IL-4、IL-5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嗜酸性粒细胞的调控,是反映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情的重要生化标志物[23]。临床研究表明,针刺迎香穴能够调节鼻腔中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促使鼻腔血管功能恢复,使鼻分泌物减少[24];针刺上星对变应性疾病和缓解焦虑情绪有良好的效果;针刺足三里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辅以艾灸能够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和机体的免疫状态[25]。变应性鼻炎属于特异性免疫蛋白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T细胞亚群CD4+、CD8+能够调节IgE抗体,故该病患者的CD4+表现为低表达状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4、IL-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CD3+、CD4+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鼻气道阻力,提高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鼻甲变应性鼻炎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10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20 00:24:54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