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
[摘 要]在名著阅读中,愉悦是基础,而自由则是灵魂。当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着学生“无书读、不想读、无法读、不会读”的难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难题,通过阅读整本名著来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文章从提出背景、定义和应用这三个方面介绍“四课六定”模式,阐述其如何助力农村初中学生提高名著阅读能力,达到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四课六定”模式;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3-0001-04
教育家李怀源先生认为,整本书阅读对学生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意义重大。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践和发展,阅读越來越得到重视,而整本书阅读也越来越重要。
一、“四课六定”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新《课标》对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提倡七至九年级学生读整本书,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也就是说初中阶段学生要阅读的名著总量将不少于6部。其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之一就是“名著导读”板块的设计,每册设置两次名著导读,其基本体例包括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推荐。既有阅读范围的规定,又有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这种安排使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施有了依托。教师采取合适的阅读策略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让广大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真正做到“读得进—读得懂—读得好”,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灵山县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
灵山县有初中学生64817人(截至文章创作时),其中农村初中学生有50423人,且留守儿童众多。当前灵山县农村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无书读。一方面,一些农村家庭的开支主要集中在生活方面,他们很少将钱用在购书上;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家庭没有购书阅读的意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没法购置足够的书籍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需要。
2.不想读。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习惯于表面信息的“浅阅读”,依赖手机阅读碎片化、娱乐化的内容,对纸质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根本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阅读思维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
3.无法读。近年来,课改和考改的力度虽然加大了,但是“唯分数论”仍未消除。灵山县有40所初中,其中多数学生是寄宿生,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很多情况下要求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提分多、见效快的做题上,忽视阅读的重要性,以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更谈不上阅读整本名著。
4.不会读。部分学生基础弱、阅读少、视野窄,精力更多集中于应试或外出打工,致使他们阅读意识不强、阅读习惯差、阅读能力弱。有些学生即使想阅读整本名著,但也苦于没有方法,不知从何入手,以致“读不进、读不懂、读不深”。部分语文教师没有认真地去阅读整本名著,所以根本没法指导学生的阅读。由此可见,学生不会读,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灵山县新圩第二中学(一所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生源的城乡接合部初中学校)的学生为样本,对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策略进行探究。在摸索中,我们提出并应用了“四课六定”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全文简称“四课六定”模式)。
二、“四课六定”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四课六定”模式是以四种课型为主,六个固定环节为辅,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其作用是助力农村初中学生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
(一)何谓“四课”
“四课”,即关联名著阅读的教师导读课、师生精读课、视频助读课、学生展示课四种课型体例。
1.教师导读课:重点放在“导”与“读”上。根据名著阅读的特质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目的在于突出该名著本身的文本特点,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阅读方法和要求,激发阅读兴趣,明确阅读方向。
2.师生精读课:重点放在“学”与“悟”上。根据不同文本进行有侧重的阅读策略指导,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明晰阅读任务,提高阅读实效。
3.视频助读课:重点放在“观”与“比”上。依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突出精彩情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名著。教师可用“文字+视频”的形式,指定学生阅读某一章节内容,并观看与之相关的影视片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阅读能力差、阅读面窄的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名著内容。
4.学生展示课:重点放在“说”与“写”上。教师根据不同文学体裁开展恰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展示其阅读成果,如课本剧表演、辩论赛、读书分享会、手抄报评比、读后感展评等。通过活动展示,把阅读和表达有效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读得进—读得出”,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何谓“六定”
“六定”即“定时、定点、定量、定标、定法、定练”六个固定环节。
1.定时:确定个人或集体阅读的时间,解决学生没有时间阅读整本名著的问题。
2.定点:确定阅读的地点,如图书馆、教室,利用班级里的图书角、图书交流站或学校的开放式书吧、读书长廊等,解决学生无书可读、阅读氛围不浓的问题。
3.定量:确定个人或班级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阅读量,解决学生不能长期坚持阅读整本名著的问题。
4.定标:确定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阅读目标,解决学生漫无目的阅读的问题。
5.定法:确定本次阅读所采用的方法,如精读法、跳读法、略读法、批注法、思维导图法、表格归纳法等,解决学生不会读整本名著的问题。
6.定练:确定与本周、本月阅读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解决学生名著阅读与考试相冲突的问题。
三、“四课六定”模式的应用
名著阅读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建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关键,即将“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联结为一体。如何落实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呢?新圩第二中学语文组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用“四课六定”模式,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真正落实名著阅读:一是“四课”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深度阅读;二是“六定”步步落实,确保学生有效阅读;三是专项活动辅助,促使学生长期阅读。
(一)“四课”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在学生真实有效地阅读整本名著的基础上,语文组借助不同课型来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教师导读课、师生精读课、视频助读课和学生展示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四课”之一:教师导读课。此课型重在“导”,以教师的讲为主,主要讲怎么阅读,突出“读的方法”,重点解决学生“不会读”的问题。课堂由4个固定环节构成:目标引导—知识辅导—方法指导—作品荐导。
课例展示:
《儒林外史》导读课——讽刺作品的阅读
[目标引导]
1.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习讽刺艺术。
[知识辅导]
学生:阅读教材P64—65,勾画重点内容,积累相关知识。
1.关于“儒林”的说法。
2.关于作者。
3.关于作品,包括内容、思想。
教师:补充教材里没有的知识。
1.文学文化常识。
2.书中典型人物分类。
[方法指导]
阅读教材P65-66,明确阅读讽刺作品时要注意:
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现实深入理解。(重点学习如何运用讽刺笔法)
1.初识讽刺笔法——以学过的课文《范进中举》为例。
(1)对比式讽刺
(2)夸张式讽刺
(3)白描式讽刺(何为白描?白描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写作手法。)
2.再探讽刺笔法——以《儒林外史》第二回、第五回为例。
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第二回、第五回的内容,运用讽刺笔法中的一种,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教师:给出做批注的格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作品荐导]
A级任务:阅读《儒林外史》第三回,用夸张式讽刺这种笔法分析周进的形象。
B级任务:阅读《变色龙》,用白描式讽刺这种笔法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四课”之二:师生精读课。此课型重在“精”,即师生共同重点研读、深讀名著中的精彩回目或段落,以学生的“品”和“析”为主,突出“读的程度”。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精读片段—品读语言—赏读形象。
课例展示: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阅读目标]
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品读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精读片段]
先整体阅读《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再精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要求:阅读中,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勾画、圈点出来(涉及字词的使用、句子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或人物的刻画等)。
[品读语言]
1.字词的使用:如“鲁达听得,……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跳、拿、看、劈”一连串的动词,把鲁达瞬间爆发压制在胸的怒气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写出了鲁达的勇猛和疾恶如仇。)
2.句子的修辞:如“扑的只一拳,正打在身子上,打得鲜血迸流……”“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镇关西被打的状态,突出了鲁达的武艺高强。)
3.手法的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4.描写的角度:如“鲁达寻思道……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鲁达的机智过人、有勇有谋。)
[赏读形象]
要求: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之三:视频助读课。此课型重在“观”,教师先指定学生阅读精彩的篇章或回目,接着让学生观看相关内容的影视作品片段,然后让学生说说文字和影像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对比文字和影像,思考影视作品是否极大地还原了书面文字。课堂以学生的“思”为主,突出“读的思维”,教学环节包括:阅读片段—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课例展示:
刘姥姥进大观园
[阅读片段]
阅读九年级上册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
要求:画出描写刘姥姥语言、动作的语句,把握其性格特征。
[观看视频]
教师出示精彩语段并播放相关影视片段。(王熙凤戏弄刘姥姥的段落)
要求:边看影视作品边与名著原文进行对比。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影视作品是否高度还原了书面文字?有哪些地方不同?影视作品与小说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得出结论]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单看影视作品是不够的,必须阅读对应名著。这是因为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
“四课”之四:学生展示课。此课型重在“展”,即学生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课堂以学生的“说”为主,突出“读的质量”,教学流程如下: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小结。
主要的展示形式:组织故事会、朗诵会、擂台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组织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感悟或困惑,评点书中的人物及相关写法;鼓励学生把读过的内容改编成小品、课本剧等进行表演。学生展示课可以推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六定”步步落实,确保学生有效阅读
采取定时、定点、定量、定标、定法、定练的“六定”方式引导学生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例如,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新圩第二中学语文组就让各年级备课组根据教材“名著导读”板块中的要求及学情,确定本年级学生本学期的阅读计划,包括本学期阅读的内容、目标、方法、要求等。
表1为2022年新圩第二中学九年级春季学期名著阅读计划表。
教师根据本年级的阅读计划表指导学生制订每周的个人阅读计划表(详见表2)。在详细到以周为单位的阅读计划中,既有细节关照,又有宏观把握,能引领学生真实有效地阅读名著。
(三)专项活动辅助,促使学生长期阅读
阅读,不应是短时间的行为,而应成为长期坚持的事情。阅读成果分享是促使学生坚持阅读的有效手段。学校应主动搭建学生名著阅读分享交流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如专项展览,包括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览等;综合展览,含手抄报、海报展览等;综合活动,主要有读书节、读书月等。例如,2021年秋季学期,新圩第二中学开展了“读名著 促成长——新圩二中名著阅读活动”,还举办了优秀作品展,鼓励学生将阅读成果以书面形式呈现。展览结束后,学校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陈列在学校阅览室,作为优质阅读资源。这样的活动能在总结和肯定前一阶段名著阅读工作的同时,再次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促使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在农村初中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何乐而不为?
[ 参 考 文 献 ]
[1] 姚佩琅.名著阅读理念与教学理念[J].文学教育(上),2019(7):94-97.
[2] 祁寿娟.“整本經典名著阅读教学”进课堂的几种基本课型[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3):41.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