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育理念在家庭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探究

2023-09-19 15:52魏海英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

魏海英

摘 要:游戏化教育理念在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中的融入与渗透,能以游戏活动的浓浓趣味和愉悦特性,吸引幼儿乐此不疲地自愿加入其中,使幼儿在追求快乐、自由活动体验的同时,能够切实满足自身自主探索、自我实现的积极成长需求。将游戏化教育理念引入幼儿家庭教育,则更能够因势利导地推进良性亲子关系的建构,使幼儿家长在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同时,可以为幼儿的全方位身心成长提供强大的教育支撑。就此,本文便分析家长指导幼儿游戏的实际意义与不足,就具体的家庭化游戏教育指导策略展开相应探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6-0034-04

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生活的开端,对幼儿一生的品德、个性及价值观的建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并且,在全面性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引领下,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合作伙伴,家长对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支持、配合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而,在对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游戏化渗透的同时,幼儿教师要主动与幼儿家长建立密切沟通与良性联系,使其在了解游戏化教育理念给幼儿身心成长带来的良性引导的同时,配合幼儿园完成家庭游戏化教育转变,用科学的、适合幼儿的家庭教育指导为幼儿打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和积极的成长环境。基于此,笔者便从自身的幼儿教育指导经验出发,对游戏化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探究进行论述如下。

1.分析家长指导幼儿游戏的实际意义

3~6岁是幼儿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暴露出他们身心稚嫩、发展水平低的成长特点,游戏对他们来讲是最简单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重要的学习与发展方式。家长作为幼儿的主要照料者与教育者,遵从幼儿教育指导要求,让游戏“进入”家庭,不仅是对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亦具有实际意义。

第一,家长对游戏化教育理念的认可,对幼儿家庭游戏过程的参与,可以让幼儿感觉游戏是有价值的,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激活幼儿的游戏参与热情,使其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从游戏中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快乐游戏感受,在融洽家庭亲子关系的同时,有效深化家长对幼儿心理成长状态与心理需求的了解,使其可以为幼儿提供更适合、更有价值的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游戏的参与和支持,可以引导幼儿在融洽的游戏关系中收获社会性发展。因为幼儿家长不仅会会主动为幼儿提供游戏空间,还会和幼儿一起游戏,会根据游戏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支持,及时弥补幼儿的游戏需求,使幼儿可以在收获游戏满足感的同时,切实感知家长对自己的爱与关注,从而能够在积极的、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收获良性品格的建构和积极个性的发展。

2.指出家长指导幼儿游戏存在的不足

(1)家长缺少对幼儿游戏的尊重

游戏被称为是幼儿的“生命”,玩游戏是幼儿内心的主动需求,他们也需要家长对自己游戏过程理解与尊重。但是,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游戏的关注度都不够,即使是与幼儿一起游戏,也未能做到对幼儿游戏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会习惯性地“领导”孩子,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选择游戏,也可能会直接指定孩子玩什么游戏、选什么玩具、扮演什么角色,在发现游戏问题时,还经常会打断孩子……种种行为不仅影响家庭游戏的建构质量,还是对幼儿游戏权利的随意剥夺,难以实现游戏化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真正渗透,更不能展现家庭游戏的建构价值。

(2)家长缺少对幼儿游戏的认真参与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认为游戏就是“玩”,认为将游戏引入家庭就是不让孩子学习,即使在游戏时间带着孩子玩,和孩子一起放松、休息,对幼儿游戏时的状态、情绪基本不关注。即使有部分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游戏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引领作用,但他们在具体的游戏陪伴中也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游戏内容,该用什么方式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该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什么细节,该记录哪些游戏问题,导致家长在具体的家庭游戏参与和指导中难以真正融入幼儿的游戏,更难以科学分析幼儿在游戏参与中暴露出的成长问题。

(3)家长缺少对幼儿游戏差异的科学认知

3~6岁的幼儿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是他们因为年龄产生的成长认知差异却非常明显,即使是面对游戏这种可以给他们带来单纯快乐的活动内容,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游戏需求和游戏喜好。而幼儿家长在面对幼儿游戏和家庭游戏时,往往缺少对游戏本身的真实理解,未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游戏设计;未能利用层次化的游戏建构帮助孩子保持较长时间的游戏热情、来提升孩子的游戏技能;更未能给予幼儿个性化的家庭游戏体验。亟须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家长科学指导的同时,让幼儿家长以“换位思考”的形式,清晰把握幼儿的游戏需求,切实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

3.提出家长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策略

(1)建构良好的家庭游戏环境

“环境”被称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三任“教师”,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引领作用。就此,对游戏化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融入,幼儿教师既要主动联系幼儿家长,引导幼儿家长从理论上认知、认同幼儿游戏化教育过程,还要为幼儿家长提供适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见,请他们在关注家庭游戏融入与建构的同时,可以在家为孩子打造愉悦的、宽松的、自由的家庭游戏环境,用家庭游戏环境的积极影响,引发幼儿对家庭游戏的主动参与,促成家庭游戏教育过程顺利实施。

例如,在家庭游戏环境的创设方面,幼儿家长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游戏安全,除了做好日常的家庭卫生维护之外,家长最好可以给家里的“尖角”如茶几、电视柜、餐桌等的直角贴上防撞条,在减少尖角隐患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幼儿在家庭游戏中发生不必要的磕碰风险。再有就是,幼儿家长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游戏环境的打造、游戏材料的更新,用新颖、有趣的玩具材料调动幼儿的游戏热情。但要注意的是,有趣的游戏过程,并不是用高大上的游戏道具来支撑的,而是需要家长用心。比如,和孩子一起给鸡蛋壳“化妆”,将其打扮成一只老鼠、一只兔子或者一个房子;将种子放在袜套中观察小苗的成长;往水瓶中装鹅卵石、玻璃珠子倾听它们在撞击中发出的不同声音……而对独生子女家庭,幼儿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给孩子打造一个小小的“自然角”,和孩子一起养小金鱼、小乌龟,或者养一只小猫、小狗,在辅助幼儿探究自然生命的同时,让幼儿在与小动物的互动中产生愉悦的情绪,逐步建立心理安慰和心理安全感。除此之外,对家庭良性游戏环境的打造,除了良好的物质环境之外,更需要幼儿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为他们提供溫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在允许和陪伴幼儿游戏的同时,做到对幼儿游戏的不干扰、少干预,让幼儿可以在相对自由、自主的氛围中,更加专注地游戏,更加认真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2)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陪伴

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以及所能够给予幼儿的心理安全感,是其他任何人、任何教育机构都无法取代的。游戏化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融入,不仅需要幼儿家长认可,更需要幼儿家长在具体的家庭游戏建设中给予幼儿充分的陪伴,用自己的参与,让幼儿的游戏过程不再孤单;用自己的参与,引发幼儿更多的游戏灵感;用自己的参与,让幼儿在游戏时间中,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真正保证游戏质量,更让幼儿从中获得更多成长。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但在将游戏化教育理念引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互动是对家庭游戏过程的锦上添花,更是让游戏发挥最大教育价值的关键。所以,在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幼儿教师除了要让家长认可游戏化教育之外,还要让家长参与游戏。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家庭的、适合幼儿成长需求的家庭游戏——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搜集各类广告、报纸、画册上的图画,剪下来做成卡片,在具体的游戏中请幼儿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背对爸爸、妈妈,父母以询问的方式对卡片内容进行猜测“是动物吗?”“是可以吃的吗?”“是四条腿的吗?”每猜对一个可以加一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互换身份,让孩子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或者玩家长小时候经常玩的“捉迷藏”,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有限的家庭空间里藏到最隐秘的地方,在“你找我藏”的循环中,切实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感知传统游戏带来的最单纯的快乐……即便是幼儿家长因为忙于家务、忙于工作不能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也要做好对孩子游戏过程的观察,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需求,通过对孩子的提问、给孩子的建议、对孩子有求必应,让幼儿的家庭游戏过程不再孤单,使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与支持下,更专注于游戏,在遇到问题之后更有勇气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

(3)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不仅解释了行为与习惯、与性格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启发,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给予其规范的行为引导,也要求幼儿教师指导幼儿家长在家陪幼儿玩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游戏行为,使幼儿可以在遵守游戏规则、享受游戏乐趣、积累游戏经验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成长积蓄能量。

例如,很多幼儿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在具体的游戏参与中经常会忘了时间,到点也不睡觉、不吃饭。对此,便可以建议幼儿家长在具体的家庭游戏开始之前,要和孩子做好约定,让孩子知道玩游戏可以,但是要有具体的时间,除了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亲子游戏之外,还可以规定游戏时长,每次游戏时长大约在30分钟左右,如果有一些搭建游戏在30分钟之后没有完成,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时间,或者保留积木搭建状态,留到第二天再继续游戏。对一些在游戏中不是特别会合作的幼儿,家长除了在家多给孩子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游戏任务之外,还可以将居家游戏拓展到户外游戏中,鼓励孩子认识小区里的其他幼儿,并为他们设计“合作运西瓜”“击打气球”等需要合作完成的小游戏,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空间中,感知与伙伴合作,共同实现一个目标的乐趣。而对一些不遵守规则、喜欢在游戏中耍赖皮的幼儿,除了建议幼儿家长在游戏之前和孩子讲清游戏规则之外,还可以尝试挑选一本孩子喜欢的绘本中的一句话,分别用开心的、温柔的,或者是烦躁的、哼哼唧唧的口气来朗读。读之前告诉孩子,当他听到令人愉快的声音时,就把右手举得高高的,当他听到不好的声调时,就把嘴角撇一撇;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可以改由他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朗读一遍,让孩子在具体的倾听和实践中,既体会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声调下会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在游戏中“不讲理”的口气、“耍赖皮”的小朋友会不受欢迎,大家会不喜欢和她/他玩。借助家庭教育的引导,借助家长的长久性正确游戏行为引领,让幼儿既能够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又慢慢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能够明白游戏礼仪,能够在游戏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专注,懂得在游戏中耐心倾听、积极合作,切实保证游戏质量。

(4)关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主体对自我与周边事物关系的认知,更是人我关系的认知,主要涉及交往能力、语言活动、角色感等多方面。进而在具体的家庭游戏化教育理念融入过程中,幼儿家长既要与幼儿教师统一教育思想,又要本着“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成长目标,在具体的家庭游戏指导中关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并给予幼儿及时地游戏反馈,使幼儿知道如何在游戏交往中展示自我,也能够从不同的游戏角色体验中感知、感悟生活。

例如,小班幼儿在刚升入幼儿园时,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面对中大班幼儿时,很容易不自信,不敢做这个、不愿意尝试那个。对此,在家庭游戏教育指导中,幼儿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我来带头”的小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由爸爸或者妈妈先说:“我是最棒,今天我来带头!我做什么你就要跟着我学什么。如果你学得像,就轮到你来给我带头。”然后,可以设计一个很酷的击掌动作,和幼儿击掌之后再开始游戏,家长跨过板凳,孩子也要跟着跨过板凳;家长蹲下把玩具仔细整理好,孩子也要一起整理玩具;家长跑到沙发上再跳下来,孩子也要跟着一起做,总之家长做什么,孩子就要跟着做什么。如果孩子能很好地模仿家长的游戏行为,就让孩子来带头,并且郑重其事地恭贺他,以让幼儿发现自己虽然年龄小,但也能把各种事情做好,有效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或者,幼儿家长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异想天开”游戏,请幼儿家长在家庭游戏时间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并准备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小鞋子、饼干盒、奶粉桶、饮料瓶等,随便拿起其中的一种,和孩子一起商量:“你觉得这个东西还能做些什么呢?”请幼儿在观察的同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依从幼儿的想法进行游戏实践。比如,几个奶粉桶用透明胶粘在一起可以做成小板凳;把饮料瓶剪开,在上面画上好看的花纹,可以做一个简易的小花瓶;小的鞋子可以装上土,做一个花盆……家长在耐心倾听的同时,要适时肯定幼兒,并和他们一起实践,真正引导幼儿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生活中每件物品的多种妙用,也促成幼儿灵活思维的建构,有效锻炼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把握良好的游戏干预时机

良好的幼儿游戏干预不局限于干预的方法和内容,还与干预的时机密切相关,幼儿家长如果能把握准确的游戏干预时机,不仅可以辅助幼儿解决问题,还能推进游戏内容与层次的深化。进而,在指导开展家庭游戏教育的同时,需要幼儿家长把握恰当的干预时机,在“等一等”“看一看”的过程中,给予幼儿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机会,在不扰乱幼儿整体游戏节奏的同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游戏支持,保证游戏过程的高质量建构。

家长是游戏的观察者,可以通过提问或建议的方式,促使幼儿按照现实生活的逻辑继续游戏,增加幼儿的认知经验。例如,在某次家庭积木搭建游戏中,和妈妈一起拼插积木的乐乐(化名),照着自己的“设计图”给妈妈安排游戏任务:“妈妈,你帮我我把这个放到‘房顶上吧,小心不要都碰倒了。”对此,乐乐妈妈在关注到“房顶”问题时,没有急于阻止乐乐的建议,也没有直接纠正乐乐的行为,而是顺从乐乐把一块长长的积木放在已经搭好的“房子”上面。然后,再对乐乐进行提问:“乐乐,我看生活中的屋顶都是尖尖的,或者是平平的,你为什么要把这么长的一块积木放上去呢?”乐乐神气地回答:“媽妈你看,这是我给大楼楼顶搭建的‘停机坪。”“原来是这样,那这个积木是不是有点窄?能承载飞机的重量吗?飞机会不会掉下来?”乐乐听后认真想了一会儿,又找来好几块和刚才一样长、一样宽的积木过来,拼搭在刚才积木旁边,让楼顶“停机坪”又长、又宽、又平。而当幼儿在家庭游戏中,因为没有搭出自己想要的造型,没有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时,经常会出现哭闹、把玩具全部推开等负面情绪。对此,幼儿家长不要急于呵斥幼儿发脾气的行为,而是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情绪发泄的时间与空间,等他们稍微平静心情之后,再和孩子一起进行问题重现,一起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让幼儿可以在家长稳定情绪的引导下,记得到情绪释放,也可以慢慢建构属于自己的稳定情绪,在遇到游戏问题时可以保持冷静,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4.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融入,是对新型幼儿教育改革要求的进一步贯彻,幼儿家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地位,可以用自身的有效指导促进幼儿的整体与全面成长。这就需要幼儿家长践行自身教育职责,在做好幼儿家庭游戏化教育指导的同时,主动建构与幼儿教师的积极联系,在认可游戏化教育模式的同时,在家与孩子平等交往、快乐游戏,给予幼儿最亲密的陪伴,引导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游戏经验,在科学、适度的游戏介入中,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助推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蒋洁.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22).

[2]罗小琴,冯艺璇.游戏力理念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提升路径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3).

[3]张文娟.关于幼儿家庭教育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J].散文选刊,2022(04).

[4]张丽红.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5).

[5]宋学燕.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探讨[J].中外交流,2021(01).

[6]于斌,刘向晖.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问题与优化建议[J].科学咨询,2022(24).

[7]张秀君.浅析游戏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2).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