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余
【摘要】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联合心脏超声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肺部超声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超声诊断。以2015年儿童急性肺损伤委员会(PALICC)制定的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对比2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肺部超声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心脏超声;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4-008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4.028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由多种内在与外在损伤因素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进而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疾病。炎症细胞以及有害物质通过血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通过肺泡腔渗出,进而引发肺间质性水肿和肺泡水肿,同时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最终发展为肺纤维化,进而导致肺组织容积降低、肺顺应性下降,存在较为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情况,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等[1-2]。该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果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3]。以往临床诊断主要采用胸部X线以及CT检查,但是这两种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实现对肺部病变情况的动态化评估,同时存在一定的辐射性,无法得到广泛应用[4]。本研究对肺部超声联合心脏超声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31±1.53)岁;轻度12例,中度19例,重度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83±1.65)岁;轻度13例,中度19例,重度8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3],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小于250,症状表现为呼吸乏力、困难;(2)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2)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肺部超声检查:帮助患儿保持仰卧位,超声频率3.5~11 MHz,通过相控凸面探头对肺部区域进行探查,主要为腋中线交于右手小指外缘膈肌的双侧膈肌点、右手掌中心下蓝点、左手第三、第四指关节位置的上蓝点等,严格遵循床旁肺部超声评估程序进行。探查情况分数总和为肺部超声评分,满分为24分,评分依据:0分表示正常通气,1分表示肺通气减少,2分表示重度肺通气减少,3分表示肺实质损伤。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脏超声检查:通过M超声对患儿胸骨旁长轴、双侧胸膜腔位、心尖及剑下四腔心进行探查,严格遵循经胸心脏超声评估程序进行。
1.3 观察指标 以2015年儿童急性肺损伤委员会(PALICC)制定的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对2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特征:(1)肺实变伴随支气管充气征。实变区存在不均匀低回声,容易同周围肺组织进行区分,可见于两侧肺部的不同视野,也可能局限于单侧肺部的某一肋间,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实变的范围以及程度。轻度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变范围较小并且有局限,而重度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变的范围较大,可能会扩散至肺深部。支气管充气征的主要表现为密集雪花状或斑点状。(2)胸膜线异常以及A-线消失。(3)肺泡间质综合征表现:同一时间内两侧肺部的2个及2个以上区域存在3条以上B线,B线的数量能够准确反映肺间质水肿严重程度,B线之间的平均间距超过7 mm,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如果B线之间间距小于3 mm表示为肺泡水肿。(4)双肺点。肺点属于一种交接点,患者吸气过程中能够发现正常肺表现,呼吸过程中胸膜滑动或者消失,M超表现为平流层征,肺点为诊断气胸的金标准,双肺点多见于轻度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期或者重度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恢复期。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指患儿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病症引发的肺泡上皮及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严重受损,进而导致炎性物质以及存在丰富蛋白的液体渗出肺泡腔及肺间质,导致肺泡及肺间水肿的一种综合征,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死亡风险高的特点,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以往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方法为胸片及肺部CT检查,但是对于无法搬运的重症患儿,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且无便携式呼吸机,送往CT室进行检查较为困难,另外胸片及肺部CT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辐射,无法实现对患儿病情的动态评估,其检查结果受体位因素影响较为严重,所以难以在临床上推广[6]。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物理学研究发现压电效应后超声检查方式诞生,超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上世纪20年代德国首次出现超声波治疗的发明专利,上世纪40年代发表关于超声治疗的临床效果文献资料。超声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工具,因为超声波难以透过充满气体的肺部组织以及胸部骨骼结构对超声波的反射作用,故胸膜下的正常肺组织显像困难,因此肺脏一直以来都是超声检查的难点。上世纪80年代末,肺部检查中开始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因此肺部超声成为重症患者的主要检查方式之一。上世纪90年代后重症监护室开始广泛应用超声检查,如超声下血管穿刺、肺部超声等,临床逐渐认识到超声检查在重症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关于肺部超声在肺部病症诊断的文献资料也越来越多[7]。
肺部超声能够应用于观察有无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否表现为包裹性,以及在超声引导下对胸腔积液进行穿刺与定位。随着对超声检查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研究显示肺部超声能够对肺组织气水占比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对不同组织渗出性病变实施定性评估。因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Ⅱ型细胞受损,液体大量积聚在肺间质内导致间质性肺水肿形成,液体积聚在肺终末气腔内导致肺泡性肺水肿产生,逐渐形成胸腔积液。所以胸腔积液是伴随间质性肺水肿与肺泡性肺水肿的主要病理改变,也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早出现的声像图表现之一。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肺部超声检查效果理想,对于早期诊断、风险评估以及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其他胸部影像学检查相比优势明显。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间质及肺泡水肿,需要在早期阶段及时进行诊断,对肺水情况进行监测,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临床多使用胸部X线检查、肺部CT、中心静脉压等方法获得肺水含量,但是胸片及肺部CT导致搬运患者风险增加,在危重症患者中难以使用,并且其具有一定的辐射性,无法对病情进行动态评估;中心静脉压属于一种有创操作,感染风险较高。超声能够灵敏显示胸膜腔积液以及包裹性积液,估计液体量,观察是否存在分隔及其流动性,能够准判断是否为胸水或者增厚胸膜。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程中存在的胸腔积液,通过超声引导下定位,其穿刺成功率超过90%,不但能够对穿刺液展开细胞学、细菌学以及药敏检测,明确胸水的具体性质,同时能够进行置管引流、置入抗生素药物等辅助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介入性超声技术不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中具有定位准确的优势,同时具备床旁检查的优势,适用于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虽然介入性超声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因为肺内气体、胸部骨骼的影响,介入性超声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8]。但是随着气管内超声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使超声技术的安全性变得更高。除了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发的肺源性肺水肿外,一些重症患儿合并心源性肺水肿,这两种病症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二者进行有效鉴别也成为了临床诊断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9]。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心脏超声联合肺部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及非心源性肺水肿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仅采取肺部超声[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是评估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变化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临床心脏疾病常用的一项检查技术。肺部超声对肺部疾病诊断效果确切,对新生儿来说,因为其胸壁较薄,通过肺部超声获得图像质量更佳,能够减少有害射线的摄入,应用效果理想[11]。另外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理改变较为复杂,其病变形式不同,超声探测对病理学改变的识别能力较强,能够对病理发展过程进行追踪,因此重症超声技术的应用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心肺联合超声检测能够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进行鉴别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机械通气等进行有效指导,符合重症医学对患者的管理理念[12]。在具体检查过程中,可以分别在第1天、第2天、第3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部超声联合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病情的动态评估效果。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肺部超声联合心脏超声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性较高,能够减少误诊、漏诊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峥,钱素云.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6):401-405.
[2] 李滨,武云静,李召彬,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11):883-885.
[3] Pediatric Acute Lung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Group. 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onsensusrecom mendations from the Pediatric AcuteLung Injury ConsensusCon ference[J].Pediatr Crit Care Med, 2015, 16(5):428-439.
[4] 周洁,赵萌.肺部超声和X线胸片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12):1471-1474.
[5] 王春梅,程瑞洪,赵银花,等.肺部超声评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评估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506-508.
[6] 张萌,李聪,王克诚.心肺联合超声判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12):911-915.
[7] LONG-XIANG SU,XIU-LING SHANG, RAN ZHU,et al.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cute cor pulmonale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 in China[J].Chinese Medical Journal(English Edition),2019,132(23):2842-2847.
[8] CHIUMELLO DAVIDE, MONGODI SILVIA, ALGIERI ILARIA, et al. Assessment of Lung Aeration and Recruitment by CT Scan and Ultrasound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J].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8,46(11):1761-1768.
[9] 宋艷,郭锋伟,白晓芳,等.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围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期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1,23(1):73-76.
[10] 李晓姝.肺部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91-92.
[11] 孙晶晶,丁键,孙玉霞,等.床旁肺部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9):668-672.
[12] 袁婷,姚尚龙,尚游.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6):573-576.(收稿日期: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