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燕,丁珊珊,高光云,俞倩倩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脑垂体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发病于垂体前后叶及颅咽管上皮。脑垂体瘤生长速度较慢,若未及时治疗,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脑垂体瘤,但在实行脑垂体瘤切除术期间若未有效修补脑脊液漏或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术后伴有脑脊液鼻漏[1-2]。此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包括颅内感染及张力性气颅,严重情况下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脑脊液漏,并做好针对性护理[3]。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是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帮助患者记忆枯燥、分散的信息,可增强患者对护理干预的了解,保证干预效果[4]。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双元护理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脑垂体瘤患者90 例,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55.27±2.05) 岁;病程(1.54±0.32) 年。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54.85±2.13) 岁;病程(1.64±0.40)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具备完整临床资料者;均实行脑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者[5];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试验;无脑脓肿、脑膜炎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史和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6];伴有意识不清者;非垂体瘤患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及血液疾病者;因各种原因退出本研究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介绍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收集病历资料等。观察组实行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双元护理干预。第一,总结患者病情。创建思维导图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1名及护士2名,护理前评估患者病情。小组成员可依据患者病情,归纳总结指导内容,并建立双元护理小组,评估入院病情,开展护理讲座,不断加强自身护理技能;做好心理指导、护患沟通、画图宣教;护理后查看阅读率,并于床边询问患者接受知识的程度及执行护理措施情况。护理团队可依据各个护理阶段的先后顺序选用制图软件以线条、关键词的形式制作“双元护理措施思维导图”。通过开展护理讲座、宣讲专业技能,增强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第二,疾病宣教。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加强沟通,给予心理干预,并依据患者病情,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提升干预效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注重给予健康宣教,借助图片、模型及医院微信号展示疾病知识,并在此期间进行床边解说,让患者对发病因素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明确相关预防措施,防止出现抑郁、焦虑等。第三,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调查患者的医院公众号阅读率,并于床边问询患者接受疾病知识的程度。此外,护理人员应按时查房,并于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详细记录患者疾病恢复、心理变化情况,便于护理计划的完善。出院后每间隔1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共3个月,并嘱咐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复查。
1.4.1 应激反应水平评估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原酶(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
1.4.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7](SF-36)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包括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状态及身体健康,各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3 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
采用中文版癌因性疲乏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共以3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估项目包括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及躯体疲乏,分数低则说明患者疲乏状态获得良好改善。
1.4.4 康复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睡眠时间。
1.4.5 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视力障碍、电解质紊乱、暂时性尿崩及脑脊液漏[8]。
干预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ng Ⅱ,R及N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情感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患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脑垂体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在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相关研究[9]表明,脑垂体瘤会对患者的生育能力、生长能力及劳动能力造成不同程度损伤,无法保证生活质量。现阶段,脑垂体瘤主要采用脑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可彻底清除病灶,对患者的伤害性较小[10]。但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在术后前期阶段会因伴有呕吐、打喷嚏症状而增加颅内压。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均可发挥关键性作用[11]。为确保预后效果,本研究采用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双元护理干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整合枯燥、散乱的信息,形成有条理、有组织的图形,在便于患者记忆的同时,提升护理人员操作能力,效果显著[12-13]。
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ng Ⅱ,R及NE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睡眠时间更长,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可见,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双元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情感疲乏[14]。思维导图可以有组织性、层次性地展现知识,可简单明了地展现复杂无序的思维过程,实现可视化隐形知识[15]。简单的图形能让患者清晰地了解疾病知识,提升听课效率,促使患者进一步掌握健康知识点。不仅如此,思维导图还可规范心理疏导,有效提升患者临床配合度,避免负面情绪对预后的影响。另外,思维导图可加强护患沟通,提升健康教育效果[16-17]。
思维导图的主要模式包括收敛与发散,可简化繁杂的护理内容,有效联系各项知识点,突出层次化的健康教育内容。不仅如此,思维导图还可向患者展示多层次知识,并借助关键词压缩和梳理知识内容,加强患者对知识内容的理解[18]。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依据脑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设计护理思维导图,并于临床护理中合理应用,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19]。
综上所述,脑垂体瘤患者采取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双元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下床时间,改善应激反应,保证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