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燕,巢 苹,李夏芬
(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 九江 332400)
功能性腹泻(FD)为小儿常见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水样便或软便,常伴有腹痛,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采取药物对症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患儿年龄小,药物耐受性差,导致临床干预效果欠佳[2]。祖国医学认为,FD的发生与人体五脏六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药物可直达病所,可达到扶正祛邪、强身健体及安和五脏之效[3]。穴位微波理疗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及无不良反应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同时可通过作用于腹部穴位,进入机体组织深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4]。本研究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微波理疗中医护理技术对儿童FD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FD患儿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91±1.06) 岁;病程(6.88±1.74) d。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88±1.02) 岁;病程(6.73±1.69)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FD的诊断标准[5];生命体征平稳;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近期有相关治疗史;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等系统重大疾病。
两组入院后口服蒙脱石散(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993,规格为每袋3 g)3 g,每日3 次;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规格为每袋1 g)1 g,每日3 次。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注意给患儿的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而加重腹泻;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多喝米汤或白开水补充体液;腹泻后用温水洗净患儿臀部,并用干毛巾擦干,避免红臀现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微波理疗。穴位贴敷:药方为小茴香10 g,细辛10 g,吴茱萸10 g,干姜10 g,木香10 g,砂仁10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将药物磨制成粉末,加入适量水调制成糊状,睡前敷于患儿脐部,贴敷固定,早晨起床后取下,每日1 次。穴位微波理疗:选取神阙穴、关元、天枢,使用微波治疗仪照射穴位,功率控制在9~20 W,每次20 min,每日2 次。两组均干预7 d。
干预效果:干预后参照标准[6]评估两组干预效果。显效:腹泻相关伴随症状及病理体征消退,3 d内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日排便次数≤2 次;有效:腹泻相关伴随症状及病理体征明显减轻,7 d内大便中水分明显较少,日排便次数<4 次;无效:大便性状与次数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排便情况:干预前、干预3 d和7 d后,统计两组排便次数,并对大便性状进行评分[7]。泥膏状成形便为1 分,糊状便为2 分,稀水便为3 分。
满意率: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整体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采用1~5 分5 级评分法,总分20 分,其中<12分为不满意,12~16 分为满意,>16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单位:例(%)
干预前,两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两组排便次数较干预前及干预3 d后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干预7 d后,两组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干预3 d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FD为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水样便或软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8]。目前,临床对于小儿FD多采用药物及常规护理干预,虽有一定效果,但因患儿年龄小,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若干预疗程长,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干预依从性,继而影响临床干预效果[9]。祖国医学认为,FD属于“泄泻”范畴,多因外邪至脾胃受损、湿浊内生所致,主要病机为脾虚湿困、脾胃功能失调,导致中焦运化障碍、气机升降失常,传导失司,则引起泄泻;脾虚蕴湿,则会加重腹泻,促使腹泻缠绵难愈[10]。因此,FD以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治疗应以扶正达邪为目的。穴位贴敷为中医外治法,将药物贴于患儿脐部,脐部为神阙穴,与身体五脏六腑及经络相连,药物直达病所,可起到健脾化湿、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的效果[11]。穴位微波疗法是以生物组织作为热源进行内加热,组织中水分子随微波频率高速转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达到临床干预目的[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FD患儿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微波理疗干预效果满意,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分析原因:穴位贴敷方中小茴香可健胃理气;吴茱萸可降逆止呕,温中止痛;细辛有解表散寒之效;干姜可祛风除湿,调理脾胃;木香可健胃消食、调中导滞;砂仁可温脾止泻、化湿开胃;白术有燥湿健脾之效;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化湿、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之效。药物作用于皮下脂肪少的脐部,可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药物吸收,促使全身经脉疏通,气血流畅,恢复机体的正常活动,继而促进胃肠的消化及吸收,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提高临床干预效果[13]。穴位微波疗法具有较强的穿透力,12 cm波长电磁波可穿透至人体较深的病灶组织,激发病灶组织的水分子和离子高频振荡及高速旋转,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激活细胞再生,并修复受损细胞,有效改善细胞组织的营养状况,促进肠黏膜细胞愈合,继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14]。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穴位贴敷通过作用于患儿的脐部,有效刺激神阙穴,促进局部药物吸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改善患儿的病情。而穴位微波理疗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及无不良反应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患儿干预依从性,继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15]。
综上所述,FD患儿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微波理疗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效果满意,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