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2023-09-17 11:41:44杨燕
华章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智慧课堂

[摘 要]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技术引擎。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在网络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高校应积极构建思政课智慧课堂,完善智慧课程体系,丰富数字化新内容,创新课程模式,创造教育环境,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与完善,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新阵地。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校思政教育;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防疫期间,网络化教学使用率大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形式等也有了较大转变。目前,智慧课堂成为我国高校向现代化发展的焦点。在协同育人视域下,智慧课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之中,如高校思政教育存在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足、对思政智慧课堂构建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足以及缺乏协同育人机制等。这就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抓住问题所在补齐短板,抓住“互联网+”发展时机乘势而上,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与完善。

一、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定义

智慧课堂是将构建主义的学习理念作为基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计算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构造智能化、高效化的教学课堂。其本质是分析动态的学习数据,应用互联网,完成教学策略信息化、互动交流智能化、实践进程数据化以及教育过程透明化等,创造高效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而协同育人理论是公共管理学领域揭示社会治理内部逻辑重要理论之一,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契合点,运用该理论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水平,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1]。在协同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能够让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朝着“整体综合、融入渗透、协同共育”的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增值,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学习。此外,这一教学模式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符合当下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助于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二、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构建的困境

(一)教育内容、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或补充。第一,虽然网络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教师口述或播放的内容没有涵盖新颖的资源,甚至多年沿用同一份资源,难免给学生留下俗套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情境之中。第二,尽管部分教师尝试将线上教学资源补充至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但会出现“仅将思想政治教育书面化材料简单地整理汇编,传送到学生端,使整个传播平台陷入‘取消关注的情况”,这仅改变了教学内容的传播途径,对高校学生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仍较传统。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将线下灌输式教学作为主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低,真正应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互动的情况较少,更多地将其作为签到点名、收发作业的工具。另外,受场地、人员、时间等限制,高校学生“走出课堂”的实践机会较少,理论应用能力得不到及时提升。

(二)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足

由于年龄结构、学科背景、素质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不同教育者对网络技术应用和把握的能力有明显差距。比如,在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有的教育者善于运用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网络平台发起线上投票或答题,而有的教育者仅口头提问,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相对而言,较为年长的教育者队伍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偏弱,对运用網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时显得捉襟见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育者存在的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枯燥的课堂使学生抵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而此时教育者也会对自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更无兴趣进一步钻研学习网络技术,形成恶性循环。

(三)高校对思政智慧课堂构建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足

一方面,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第一,各高校对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要求和指示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时仅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没有有效地开展具体的行动。第二,高校对学生网络兴趣的认识不充分。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普遍认可或接受的学习途径,然而,高校相关部门并未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也未能充分认识互联网所具有的多种传媒功能,所以很难动员高校教师或相关人员展开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完善的设备、设施和到位的技术人员、教育者是高校构建思政智慧课堂的两大条件,但是,目前高校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部分高校没有及时更新可以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设备和硬件设施,也没有派专人进行定期维护,制约了思政课智慧课堂构建的进程。第二,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和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2]。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技术,既需要技术人员对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及网站进行开发、维修,也需要同时具备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的教育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高校对两类人才的聘请数量和培养力度不够,以致人才缺乏。

(四)缺乏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不仅是由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各课堂之间协调联动育人,而且还要调动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最终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但是,各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部门出力不合力,行动不联动的单打独斗局面;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各自为战、独自发力的局面。而且,各高校容易忽视社会教育对高校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地方教育活动时协调不够,不能很好地将地方政府、机构、家庭等育人资源渗透到高校教育之中。

三、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构建措施

(一)完善智慧课程体系,丰富数字化新内容

1.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智慧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思政智慧教育课程体系时必须蕴含中国特色,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3]。高校的思政智慧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包含教育部规定的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还应在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增加具有高校、地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同时,高校也应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育人大格局。

2.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数字化新内容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满足了师生快捷便利地搜集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信息资源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便可获取到图文、动画、视频、网页等多种数字化形式的思政资源,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所以,高校应积极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在注重内容虚拟强度、丰富程度的同时引用数字化资源,使枯燥的文字讲解“生动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课程模式,充分利用技术平台

1.打造思政智慧课堂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打造思政智慧课堂共享平台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学习平台,以全面推进思政教育智慧课堂的教学进程。首先,应收集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章、案例、实践等,通过丰富多样的素材,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主题的探究和学习热情。平台资源应当以精品课件、案例解析等形式来进行合理组织,为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参考材料。其次,突出拓展性和实用性。平台建设要立足实际,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年度课程设计中,通过平台的反响,有针对性地选择当前关注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前时事热点,提高課堂乐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启线上线下学习新模式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MOOC课程进行了有益探索,召集多位思想政治教育名师打造线上精品课程,以录播的形式投放到该平台,并定时开放直播进行网络互动,使学生“足不出校”便可以上到“大师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但是,主动学习MOOC的学生人数较少,高校可以将MOOC直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打造线上技术平台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汲取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场景“活起来”,这种让虚拟场景进课堂的做法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1.重视教师培训的工作

高校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智慧课堂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并请来专业的网络技术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让每名教师都能够熟悉地使用网络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有关的教学App,确保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高校还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不定期地对教学基本设施和硬件进行维修或者替换,以保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受硬件问题的影响。

2.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教师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深入研究新资源、新技术和新媒体,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路径,并真正应用于智慧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更新内容,不能仅依靠课本来教学,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及挖掘生活实践寻找实例融入教学,引发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讨论。在教学资源上,教师可以在掌握网络平台优势的基础上,开发优质网络资源,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运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思维,既可以开展“议题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又可以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将部分场景“还原”于课堂,增强课堂体验感。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式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课前运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目标与适量的预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预习;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深入问题探讨,多与学生积极沟通、互动、交流;课下及时追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使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

(四)创造教育环境,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1.整合高校内部各部门力量

高校内部各部门应整合力量,合力发挥教育作用。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了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任,而课后的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高校应高度重视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当下情况,联合教务处、宣传部及学生处等多部门,形成共同教育形式,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比如,宣传部可以利用大数据统计学生感兴趣的宣传主题,并将该主题下合适的时政新闻、榜样力量等投放至校园宣传栏上,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务处、学生处应联合各学院开展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情况下根据师生的动态反馈,以文字交流、语音沟通、面对面访谈、主题班会的形式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督促、评比各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总之,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根据大数据的分析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支持各部门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并请领导及师生共同监督工作是否有效落实。

2.联合网络运营者的力量

高校应联合网络运营者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网络运营者是互联网的直接掌控者,高校可以委托网络运营者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后台打造或推送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整合各高校、各部门、各机构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网络空间不应是法外之地,遵守网络公约应是每个高校师生应尽的义务。网络运营者也可以根据高校师生的举报开展“净网行动”,消除不良网站,删除不良信息,并对违反网络公约的人依规处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智慧课堂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构建思政课智慧课堂,不仅是积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还为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教育目标搭建了桥梁。高校应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智慧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思政智慧课堂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整合力量,合力发挥教育作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丽,廖映华.“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混合式智慧课堂教学改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6):12-16.

[2]熊一婷.基于智慧课堂的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2):77-79.

[3]李鑫,王丽军.“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136-137,187.

作者简介:杨燕(1980— ),女,汉族,甘肃平凉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中级,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智慧课堂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1:07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2:36:50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17:45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