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华
受经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语言、称谓、建筑、礼仪等存在较大差异,但中西方文化并无优劣之分,中国传统文化谦和友善、博大精深,西方文化也有其璀璨夺目之处。作为我国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国际交往中努力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维护文化多样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习俗、词汇内涵、社交礼仪、价值观念等方面。
不同地域的文化各不相同,民间习俗也有较大差异,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主要体现在节日习俗、婚礼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西方国家的节日通常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习俗方面以各类娱乐活动为主,追求快乐和健康;我国的节日大多与岁时节令有关,节日习俗以吃喝为主,还有其他祈求吉祥幸福的活动。在婚礼习俗方面,我国传统婚礼主张热闹、喜庆,新娘通常要穿红色的嫁衣,新郎的衣服颜色也比较鲜艳,而西方的婚礼是神圣、庄严的,新娘要穿白色婚纱礼服。在饮食文化中,中西方的餐具、食材、烹饪方法都有较大差别,这些都能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何泱2021)。
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具有明显的差异。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词汇内涵解析,通过词汇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因为green 一词有“缺乏经验”“知识浅薄”等含义,所以a green hand 指“容易受骗的人”或者“新手”,green goods 指“新鲜货”。在汉语中,用颜色比喻人不成熟的俗语有“黄毛丫头”等,与英语中的词汇有较大差别。汉英词汇内涵存在较大差异,这与中西方人们的思维习惯、地域差异有关,需要学生认真积累,避免混淆词汇的意义。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礼仪文化,是固化的社会交往规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打招呼方面,我国人在路上遇到熟人通常会寒暄:“吃饭了吗?去哪里啊?”这种问候体现了熟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关系,是非常礼貌的问候方式。然而,西方人见面不会问候:“Have you had your meal?”这种问候会令西方人感到尴尬,甚至会引发不愉快(郑杰2019)。在西方国家,人们会将这种问候方式理解为刺探隐私,或者审视别人,容易引发误解。因此,在西方社交礼仪中,人们只会相互问候“How do you do!”或者“Nice day today,isn’t it?”这充分展现了中西方在社交礼仪文化方面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价值观念指一定社会范围内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能够体现出社会文化的差异性。首先,在西方国家,人们宣扬个人主义,崇拜个人奋斗,人生不同阶段都在竭尽全力地表现自我,不会掩饰自信心和荣誉感。与西方价值观念不同,我国的文化蕴含谦虚、谦卑等价值观念,人们通常会收敛自己的喜悦。另外,西方文化中倡导自由,人们不会过问他人的事情,也不善于关心他人,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相反,我国人的集体主义意识较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集体主义观念的鲜活体现,人们习惯互相关心、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初中生不仅要吸收、借鉴优秀的西方文化,而且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分歧,认识到中西方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学生需要通过听获取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开展交际和交流。然而,由于中西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学生的听力理解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听力材料蕴含的文化色彩越浓厚,俚语越多,学生的理解难度就越大,如果他们不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就很难从中提取信息。例如,在某段英语对话中,男生邀请女生共进晚餐,女生回复:“OK.Let’s go Dutch.”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让我们去荷兰”,而是AA 制的意思。这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有关,文化色彩比较浓厚。另外,在某段英语听力对话中,男生问女生考得怎么样,女生回复:“This test was a piece of cake.”这句话中的a piece of cake 与蛋糕毫无关系,它是“小事一桩”“小菜一碟”的意思。当前,很多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在面对这一类听力问题时,很难选出正确的答案。
英语口语主要以声音的方式进行传播,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即说话人可以根据说话场合、说话对象等自由使用英语口语。在语言交际中,英语口语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品质、内在性格等,如大方得体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交谈的气氛更加融洽。英语口语会受到西方国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很难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词汇量小,语言非常僵硬、生疏。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英语惯用语、委婉语、打招呼用语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加得体。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阅读理解困难。对于一篇英语阅读材料,即便学生完全掌握了材料的汉语意义,也很难真正理解其内涵,这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当前,很多英语阅读材料建立在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并且存在阅读技巧等方面的不足,就很难掌握阅读材料的内涵,只能停留在翻译层面。此外,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存在重翻译、轻理解的问题,忽视了对阅读文本的深入解读,也不重视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造成学生面临文化鸿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阅读积累,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提取内在的文化因素,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张玉柱201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学生输出英语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抓住英语语言的精髓,才能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使文章如行云流水。在英语写作中,很多学生存在语法表达错误、句式单调、词不达意、篇章主题不明确、语言风格不成熟等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化差异。在批阅学生英语作文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片面地重视纠错,忽略了对学生英语语言的优化,造成其英语表达不地道、不纯粹,形成“中式英语”。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质来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学生存在不了解西方文化的问题,就会形成较多的学习障碍,无法真正领悟英语语言的精髓。另外,文化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节日习俗、社交礼仪、餐饮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融入西方文化,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在现实场景中正确使用英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教材有机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国际文化视野,让他们正确看待西方文化的优势和不足,获得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时,教师引入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打招呼的方式,分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不同。教材中Topic 1部分是Welcome to China!人物之间用“Hello!”“Good morning!”和“Nice to meet you!”打招呼,展现了西方国家打招呼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广泛搜集西方国家打招呼的方式,创设不同的交际情境,与学生开展场景演绎,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王光雄2015)。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只有词汇量达标了,才能在英语听力、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获得提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词汇,带领他们深入挖掘词汇的含义,探索英语词汇在交流中的习惯用法。
例如,在学习社交礼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引入英语词汇fat,这个词汇有“胖”的含义。英美等国家的人对fat 比较忌讳,听到fat 会感到沮丧,认为fat 是形容“废物”的词汇。在我国,人们经常会夸赞小孩“胖嘟嘟”,并用“胖”表示中年男子发福,对“胖”的抵触较弱。另外,在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7 Food festival 中,学生将学习美食节的相关内容,掌握不同国家的美食,同时了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向学生介绍饮食文化,同时介绍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赛龙舟”,然后呈现单词dragon,阐述中西方文化中“龙”的不同含义。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代表着权利和吉祥,我国人认为龙是神圣的,也有很多人会在名字中用到“龙”,对龙拥有特殊情感。然而,西方人将龙视为怪物,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大多是阴暗、丑恶、恐怖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在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Topic 2 中出现了dog 一词,教师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dog 的内涵。很多英美等西方人非常宠爱狗,用lucky dog 喻指“优胜者”,用big dog比喻“大人物”,在谚语和俗语中经常用dog 表示褒义,用dog 形容人。在我国,人们虽然也喜爱狗,但是在语言上经常将“狗”用作贬义,如“落水狗”“狗咬狗”等。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词汇,从文化的角度对词汇进行解读;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加丰富的词汇,将词汇作为文化学习的窗口。
在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融入非常关键,教师要不断丰富西方文化融入的途径。文化融入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英语歌曲教学、英语演讲、播放影片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让他们全面掌握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孙萍2015)。
例如,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 时,教师将“中西方庆生方式”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讨论,同时要求他们开展英语演讲,阐述中西方庆生方式的区别。在演讲活动中,学生可以选取“拆礼物”的环节,讲述我国人通常会在聚会结束后拆开礼物,而西方人会当面拆开礼物,并表示感谢。另外,学生还可以将西方的生日蛋糕和我国传统的长寿面结合起来,讲述中西方人们在生日聚会上的差异。除了开展演讲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关于西方文化的影片,对影片中的细节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社交礼仪等,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通过拓展西方文化的融入途径,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吸收西方文化知识,还可以表达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和看法,实现综合化学习。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任务,创设文化研究主题,使学生深度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获得更加全面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创建单元教学主题,从而将单元英语教学划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增强其对中西方文化的感悟。
例如,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Keeping healthy 时,教师创建任务链,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小组,适当安排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西方国家对待健康的看法,引导他们对比西医和中医,分析中西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在研究性任务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关于中医的知识,了解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感受西医在现代医疗科技中的作用。在西方国家,人们对待疾病缺乏提早预防、提早治疗的意识,养生观念比较浅薄;我国人的养生观念则较强,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注重提早预防,在生活中会通过药膳等途径进行养生。另外,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感冒通常采用喝水、休息的方法治疗,我国人则更喜欢药物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另外,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 时,教师引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引导学生搜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研究二十四节气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关系,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当代初中生学习、研究。在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拥有自身的特色,没有优劣之分,中西方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文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能够展现区域内的社会历史沿革。近些年,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逐渐显露,这种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双方的对话交流,同时影响英语教学。为更好地突破“文化鸿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从英语听力、口语表达、阅读理解、英语写作入手,在教学过程中解读词汇内涵,引入研究性任务,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探讨,使他们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全面提高英语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英语教学的弊端,高度重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促使其实现文化素养和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