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兵 邓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以下简称“新目标英语”)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牛津译林版英语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路,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通过对比两种教材,笔者发现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的语篇选材范围广,体裁丰富,贴近生活,所用语言地道、真实。阅读教学中,笔者在不影响新目标英语教材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当引入经过改编和删减的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部分语篇,通过概括文本、读写结合和中西比较等读后活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
一、概括文本,提升深度理解和阅读迁移能力
在英语读后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简练的语言、结构化的表格等梳理、归纳所学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使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如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7的阅读文本Hollywoods all-time-best——Audrey Hepburn叙述了好莱坞影星奥黛丽·赫本的演艺生涯。教师在设计读后任务时,要求学生按大事年表的形式列出主人公一生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学生以时间为序进行梳理:1929年出生—二战后在伦敦当模特—1951年初上荧屏—1953年在《罗马假日》中担任主角,一举成名—20世纪50年代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1991年查出癌症—1993年去世。通过梳理,学生不仅对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掌握了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获得了阅读迁移能力。
二、悬念留白,激发认知期待与合理想象
设置悬念、有效留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留下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Reading板块共安排了两篇名著节选,其中七年级下册Unit6 Out door fun的Reading板块编排的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节选。
教材编写者在本单元的Task板块安排了续写任务。这种自带悬念的编排对于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具有促进作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读后环节设置悬念,以激活学生思维。如教师提问:“Who would she meet in the garden? Could she see the white rabbit in a coat once again? Could she go through the door? How could she go through the door?”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主动阅读英文名著的兴趣,同时,为他们完成Task板块的续写任务做好铺垫。
再如,九年级上册Unit8的主题是初中生特别感兴趣的侦探故事。Reading板块的文本描述的是25岁的电脑工程师被谋杀,然而,唯一的犯罪嫌疑人能夠证明案发时自己不在现场。读后环节,教师设置悬念,抛出三个问题:Since he could prove that he was somewhere else at the time of the crime, why did he have blood on his shirt? Why he still running down Corn Street at 10 pm? Who could be the murderer ? 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推断种种可能。当学生在本单元Grammar板块了解到凶手居然是受害者的老板时,惊讶万分。编者、教者的巧于留白、妙置悬念,让学生真正领略了侦探故事的魅力,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中西比较,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 Reading中的When in Rome是一篇对话式文本,介绍了英国人的礼仪习惯。在读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其中涉及的四个方面的礼仪——见面的礼仪(说“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并握手或亲吻)、开启话题的礼仪(主要讨论当天的天气、假期是如何度过的、最近听过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最近看过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等,忌讳谈论年龄、体重及工资收入)、公共场所的礼仪(排队,大街上撞到别人要说“对不起”,小声说话,不打扰别人)和家庭礼仪(“please”“thank you”常挂嘴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与中国的礼仪习惯进行对比,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加深了对中、英两国礼仪的印象,增强了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Why do we Chinese people usually start a conversation with “Have you eaten your meal?” while British people usually talk about “weather”? Do we say “please” and “thank you” at home, Why or why not?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表达见解,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读后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其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四、读写融通,提升写作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写作任务,如归纳文本主要内容,描述文本某一方面的内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仿写、续写等。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7 Reading中的Seasons of the year是一首英文诗,着力表现春、夏、秋、冬的美。在读后环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了四种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一是给题为A spring morning的诗歌(A. 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ing B.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C.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D.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排序,并加上标点。二是完成题为The seasons的诗歌创作:Spring is gay with flower and song,Summer is hot and days are ,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Winter brings snow and the New Year .(每空一词)。三是命题作诗,从主题Homework(韵脚?everyday/?play/?Uncle Mike/?like)或主题Kite(韵脚?sky/?fly/?boy/?joy)中任选一个作诗,也可以换用别的韵脚。四是自由创作一首诗。
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基础和兴趣,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创作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的英文诗歌押韵等知识,又提升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武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