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华 刘本喜
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速成之法,作文指导课要适当放慢节奏。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动作”的教学为例,分写细、写活、写新三个层次,阐述作文指导课的“慢教”策略。
写细。教学从教师播放如下场景的小视频开始:我(孩子)把试卷递给她(妈妈)。她接过,放在桌上,抚平,又翻过来,看了看,点点头,然后掏出手机,对焦,按快门,发了个朋友圈。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关注“她”的动作。
播放视频后,教学进入“写细”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以“我把试卷递给她。她……”作开头,描写“她”的动作,尽可能多用动词。一开始,学生对小视频中“她”的动作描写并不理想,有的写得零散、缺漏,有的写得次序颠倒。为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雪地捕鸟”的场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遠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学生发现,鲁迅先生用“扫”“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细致地描写了闰土父亲所传授的雪地捕鸟的方法,表现出儿时的鲁迅在“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很多快乐,从而突出了文章“乐”的主题。学生还发现,这些动词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次序不能颠倒。还有的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发现围绕特征和细节、运用对比来写人,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随后,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她”的动作,并小组合作复盘视频情景,精准地梳理出“接”“放”“抚”“翻”“看”“点”“掏”“对”“按”等动词。经过引导,大多数学生能把视频中的动作写得丰满,部分学生还有所创新,如“她接过,回望了我一眼……”中的“回望”。
写活。“写活”环节,教师设计了若干道选择题,引导学生学习给动作添加修饰语,以体现人物的情绪。例如:“选择并简述理由:我把试卷递给她。她 接过,放在桌上,抚平,又翻过来……(A.小心翼翼地 B.幸福地 C.颤抖地 D.愤怒地)。”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多元的,讨论也很热烈。如,成绩差时,请家长阅览试卷,学生往往感到心虚,所以妈妈可能是“愤怒的”;成绩好时,请家长阅览试卷,学生会感到自豪,所以妈妈应该是“幸福地”;等等。从修饰语的选择到人物情绪的揣摩,从故事前后情节的推断到人物性格、精神风貌的提炼,学生已经不单单是学习写作,而是在依托写作品味生活、品读人生。
写新。有了前面活动的铺垫,“写新”环节,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为自己写的片段添加合理的意外,让动作描写更出彩。有的学生写妈妈由“怒”转“喜”,设计的情节是“我”这次考试的总成绩虽然没有很大的进步,但在作文上取得了突破,获得“优秀”等次;有的学生写妈妈由“喜”转“疑”,设计的情节是“我”的成绩与以往相比提高了不止一个等次,突然的“优秀”反而让妈妈生出无端的猜疑。
以上教学,教师抓住写动作这一个点,以“慢工出细活”的理念,指导学生把人物动作写细、写活、写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质量。
(作者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