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柏孜克里克诸石窟遗存回鹘文题记语言学研究

2023-09-15 06:54
敦煌学辑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墨笔框内回鹘

李 刚

(1. 新疆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 吐鲁番学研究院,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一、 洞窟及题记概述

(一)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木日吐克村。 石窟散布于火焰山木头沟谷西岸, 西北1000 米范围的断崖上, 全长(南北向) 约160 米。 1962 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有编号石窟83 个, 总面积约3000 平方米, 其中有壁画窟40 多个, 保存壁画面积约合1200 平方米。 洞窟的形制主要有五种: 中心柱窟、 中心殿堂窟、 穹窿顶窟、 纵券顶窟和横奍顶窟①贾应逸、 祁小山《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第437-439 页。, 其中长方形纵券顶式窟在柏孜克里克石窟最为常见。

敦煌文书方志类残籍《西州图经》 中记述: “宁戎窟寺一所, 右在前庭县界, 山北二十二里, 宁戎谷中……” 窟寺所在的沟谷时称“宁戎谷”, 地属西州属下的前庭县。石窟始建于麴氏高昌(499-640) 时期, 时名“宁戎寺”。 回鹘高昌时期为王家寺院。13 世纪末, 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后, 石窟衰落为民间寺院, 15 世纪中叶废弃。

(二) 题记现状。 在调查中, 我们对柏孜克里克石窟有壁画和无壁画的石窟进行了详细地踏看, 期间又有新回鹘文题记发现。 从题记书写位置上看, 大部分题记书写于有壁画墙壁上, 也有部分直接书写于墙壁空白处; 从书写上看, 大部分题记书写风格迥异, 书写工具多为软笔, 字体多为行草混杂, 以草书为主; 从题记内容上看, 这类题记多与佛教有紧密的关联, 目前大部分题记依旧存于窟内, 但部分字迹已开始褪色, 有的已漫漶不清, 甚至脱落无法辨识。

(三) 题记研究情况。 仅从回鹘文题记研究方面来看, 早期探险家勒柯克(Le Coq) 对带回德国部分壁画旁的回鹘文题记也进行过研究①[德] 勒柯克著, 赵崇民译《高昌——吐鲁番古代艺术珍品》,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第75-76、 103-104、 116-117 页。, 日本学者森安孝夫(Moriyasu Takao) 曾对柏孜克里克石窟现存的27 窟、 38 窟和69 窟的部分回鹘文题记进行过释读研究, 松井太(Matsui Dai) 先生对柏孜克里克石窟的15 窟、 18 窟、 21 窟②松井太先生研究的这些回鹘文题记均由格伦威德尔等带回德国,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回鹘文题记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尤其对回鹘文“宁戎” 一词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探究③[日] 松井太《古ウイグル語文獻にttfえtf「寧戎」 とベゼクリク》, 《内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 (26),2011 年, 第141-153 页。,此外还有学者从石窟考古、 石窟出土文书、 石窟形制、 壁画历史、 壁画服饰以及文物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过研究, 因与本文关联不大, 兹不赘述。

二、 题记研究

9 号窟回鹘文题记研究

K9-1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北壁(门道右侧), 旁有坐佛, 有红色榜题框,题记书写于榜题框内, 左侧有汉文题记一行, 右侧有回鹘文题记一行, 行草体墨笔书写。 此外, 坐佛与榜题框空白处也书写有回鹘文(仅有一词), 汉文和回鹘文字迹模糊但可辨, 保存一般(图1)④本文所有图版均系作者拍摄, 不再一一标注。。

图1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ywkwn [ ]

yükün [ürmän] (?)

2 南无观行佛

3 pw s’ m’ dy q’ pwy’ n

bo samadi-qa buyan

(二) 注释

2 (2) 观行佛: 即, 观行即位之佛①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上卷), 北京: 中国书店, 2011 年, 第644 页。。

3 (2) samadi-qa: 词根为samadi “冥思”, 具体词源为, samadi< Toch B samādhi <Skt. samādhi②Jens Wilkens, 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Universitätsverlag Göttingen, 2021, p.577..

3 (3) buyan: 有时改词的第二个元音a 省略, 写作buy (a) n。 具体词源关系为,buyan ~ buy (a) n < Sogd. pwny'n < Skt. puṇya。 此处根据上下文该词用作专有名词表示人名, 音译为“普颜”。

(三) 汉译

1. 我敬拜(?) 2. 南无观行佛3. 我普颜(Buyan) 在沉思(禅定)。

K9-2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对面, 甬道处), 旁边有坐佛, 回鹘文题记一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黑色榜题框内, 大部分保存较好(图2)。

图2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1 ywkwntm mn ’ nwk vrq’ r [ ]

yükünt (i) m m (ä) n änük bikisi vrxar [-ta? ]

(二) 注释

1 (3) änük: 本意为“崽子”, 此处作专有名词使用, 表示人名。 这在SUK 中的Lo02-5 文书中也出现过, 根据第45窟第四则回鹘文题记 “yükünürm (ä) burxan änük bešbalïq[ ] 我别失八里人布尔汗·艾奴柯(Änük) 敬拜”, 可以知晓, 此处的Änük 应该也是别失八里人。

1 (4-5) bikisi vrxar: 关于bikisi 一词的读法还可探讨, 从题记的写法来看, 首字母释读有以下几种情况, 可读作g/k 或p/b, 那么它的转写就有以下几种可能, 可写作bikisi 或 pikisi, 又可写作kikisi 或gikisi。 但根据回鹘文语音学知识和古文字学相关知识, 此处转写为kikisi 和bikisi 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IUPC 中回鹘文与汉文的对音关系,若读作kikisi, 其中kiki 一词中ki 可对应汉语中的“期、 其、 起、 喜、 溪、 偈、 器、義、 議①Shōgaito, Masahiro, Setsu fujishiro, Noriko Ohsaki and Mutsumi Sugahara, The Berlin Chinese Text U 5335 Written in Uighur Script: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herited Uighur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Turnhout: Brepols. (BTT XXXIV) 2015, pp.176-179.” 等字; 若读作bikisi, 其中的bi 可对应汉语的“彼、 碑、 弥、 悲、 比、 否、毘、 鼻②The Berlin Chinese Text U 5335 Written in Uighur Script: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herited Uighur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pp.177-178.” 等字。 由于缺少必要的上下文, 仅依靠于此还很难确定该寺院具体名称, 但可以肯定的是, 此处的bikisi 或kikisi 是用来修饰vrxar, 共同表示寺院之名。

(三) 汉译

1 我艾奴柯(Änük) 在Bikisi 寺院敬拜……

K9-3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对面, 甬道处), 题记左侧有坐佛, 题记一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黑色榜题框内, 残存信息不完整, 保存一般(图3)。

图3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p’ (?) ywkwnwrm’n pw pys [ ]

äpä yükünürmän bo beš [ ]

2 pw qwcwlyq (..) mn(?)

bo qo olïγ (..) m(ä)n(?)

(二) 汉译

1. 我阿帕 (Äpä) 敬拜, 此五……2. 此高昌人……我(?)

K9-4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对面, 甬道处), 题记下方似有坐佛, 左右侧壁画已脱落, 题记一行, 行草体墨笔书写于黑色榜题框内, 残存信息有限, 保存一般(图4)。

图4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 pwrqwn nynk kwrky

[ ] burxan-nïŋ körki

(二) 汉译

1……佛之像

K9-5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入口处, 正室右壁中下部, 回鹘文题记三行,行草体墨笔书写于黑色榜题框之外, 右侧坐佛空白处, 大部分内容已漫漶不清, 无法辨识。 榜题框内还有汉文题记, 根据k9-1 题记内容, 可补写为“南无观行佛” (图5)。

图5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yyl ”ltyncy ”y (..) ’wtwz q’

(…) yïl altïn ï ay (..) otuz-qa

2 [ ]n v’psynk(?) twtwnk pytyyw t’kyn[ ]

[mä]n vapseŋ(?) tutuŋ bitiyü tägin[dim]

3 cyn ’wl

(二) 注释

2 (2) vapseŋ: 从题记实际保存的情况来看, 该词前三个字母vap 清晰可见, 后几个字母可根据残留笔迹进行补写, 如果可能, 便有如下关系, vap<Chin. 法①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840.fa, seŋ<Chin. 僧②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603.seng.

(三) 汉译

1.……年六月……三十2-3. 我法僧(vapseŋ)? 都统一心敬书。

K9-6 题记研究

(一) 题记描述: 北甬道对面墙壁(中心柱北侧), 残存回鹘文题记三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黑色榜题框内, 所有内容已漫漶不清, 无法辨识(图6)。

图6

K9-7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左壁), 题记两侧均有坐佛, 题记三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朱色榜题框内, 残存信息不完整, 保存较差(图7)。

图7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v[ ] py(.)[ ] (…)[ ](..) (……)

2 [ ]

3 kym (…)[ ] [ ]wskw yyl pyt[ ]

kim (…)[ ] [k]üskü yïl bit[idim]

(二) 汉译

1.……2…….3. 鼠年我书写了……

K9-8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左壁), 题记两侧均有坐佛, 题记两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朱色榜题框内, 残存信息不完整, 保存一般(图8)。

图8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ywkwnwrm’n (..)YNYK ’wc ’wd l’r t’

yükünürmän (..)YNYK ü üd-lär-tä

2 (.)MK(..) TW(..)TY bwrq’n [ ]TYNK’

(.)MK(..) TW(..)TY burxan [qut]ïŋa(?)

(二) 汉译

1. 我敬拜……. 三小时2……. 向佛果(正觉)?

K9-9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左壁), 题记两侧均有坐佛, 题记两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朱色榜题框内, 残存严重, 漫漶不可辨, 保存极差。

K9-10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左壁), 题记两侧均有坐佛, 题记四行、 草体, 书写于朱色榜题框内, 墨笔书写, 残存严重, 漫漶不可读, 保存极差。

K9-11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左壁), 题记左侧有坐佛,题记三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朱色榜题框内, 残存严重, 保存极差(图9)。

图9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2 pw nyswnk ”ry’d’n t’ ywkwn -----

bo nišüng aryadan-ta yükün-----

(二) 注释

2 (2) nišüng: 专有名词, 表示地名, 来自汉语地名“宁戎”。 在回鹘文献中还以nižüng 和lišüng 的形式出现过①[日] 松井太《古ウイグル語文獻にttfえtf「寧戎」 とベゼクリク》, 第141 页。。

(三) 汉译

1…….2. 在此宁戎(寺) 敬拜……

K9-12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左壁), 题记左右侧有坐佛, 右侧佛像已破损, 题记两行, 草体墨笔书写于朱色的榜题框内, 残存严重, 仅有第一行的yïl “年” 和第二行的kim “谁” 两词清晰可辨, 其余已漫漶不可辨, 保存极差(图10)。

图10

K9-13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南壁(中心柱南侧左壁), 题记左右侧有坐佛, 两侧佛像已受损, 题记共有三行, 行楷体墨笔书写, 两行书写于朱色榜题框内, 一行书写于榜题框之外, 保存较好(图11)。

图11

CYDY[ ] a virh(a)r-da tep ïn(š)ïdu

3 cyz t’kyntym

1 c (….)dw twtwnk ym’ p’r ’rty

(二) 注释

1 (1) (ïnšï) du: 汉语借词, 源自汉语“真师奴”。

3 (1) ïz: 此处为副动词ïza (<动词ïz- “划线、 画画” ) 之误写。

(三) 汉译

K9-14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正室前壁侧面(中心柱壁上) 画有三个比丘供养人像, 两则回鹘文题记分别书写于比丘前后的红色榜题框内, 榜题框内既有回鹘文又有汉文题记, 两者在内容上并无关联(图12)。 回鹘文为行楷体书写。 从两种题记的叠写关系看, 汉文题记书写在先, 回鹘文题记书写在后, 甚至在书写过程中, 很多回鹘文题记被汉文题记遮挡,这给回鹘文题记释读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分别释读如下:

图12

第一则回鹘文题记研究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p’rs yyl ’ykynty ”y ’yky y’nkyq’ m’nk’ ’lymtw (.. ) s’by ’ y’nk k’rk’k pwlwp kvswn syl’ t’

bars yïl ikinti ay iki yaŋïqa maŋa alïmtu (..) šabi- a yaŋ kärgäk bolup k(ä)vsün šila-ta

2 法师阇梨之像香花供养

3 [ ]Y twyk’l pylk’ syswn ”y’q q’ t’kymlyk nynk kwrky pw ’wl

[ ]Y tükäl bilgä sisun ayaγ-qa tägimlig-ning körki bo ol

(二) 注释

1 (10) yaŋ: 汉语借词“样、 楷模、 样本、 仪礼①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862.”。

1 (13) k (ä) vsün: 专有名词, 借自汉语“教尊②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751.”。

2 香花供養: 供养为佛教术语, 又作供、 供施、 供给、 打供, 梵语作pūjanā, 用香和花供养, 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 《金刚经疏》 等佛经中皆有出处, 作“以诸花香,以散其处”。

3 (4) sisun: 汉语借词, 表示人名, 可译作“寺尊③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612, p.751.”。

(三) 汉译

1. 虎年二月初二日, 我, 卡里木图(Qalimdu) 沙弥, 要样本, 就从教尊尸罗(Šila)……2……. 法师阇梨之像香花供养3. (此) 为……全智的寺尊(Sisun) 尊者之画像。

第二则回鹘文题记研究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 Y-NYNK kwrky pw ’ wl typ pytydm (?)

[ ] y-ning körki bo ol tep bitid [i] m?

2 P [ ]

(二) 汉译

1. (我) 为……之像而书写(?) 2…….

K9-15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中心柱窟后壁上, 两侧有坐佛, 题记书写于榜题框内, 回鹘文三行, 草体书写, 字迹较模糊, 残存信息有限, 关键部位脱落或为泥皮遮挡, 不可辨识, 保存较差(图13)。

图13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 ] WCWNC

(·····) [ ü]ün

2 K’ y’ wq

-kä ya uq

3 (..) qwnc [ ] y

(二) 汉译

1. 三……2. 罪……3……公主?

K9-16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中心柱窟后壁上, 两侧有坐佛, 题记书写于榜题框内, 回鹘文一行, 草体书写, 字迹较模糊, 残存信息有限, 关键部位脱落或为泥皮遮挡, 不可辨识, 保存较差(图14)。

图14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 ] p’c’q twrmys ywkwn[ ]

(.) [ ] ba aq turmïš yükün[ür män?]

(二)

1 (1) ba aq: 又常常被写作ba aγ “戒律、 斋戒①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p.134-135.”, 此处作专有名词使用, 表示人名。

(三) 汉译

1……. 巴恰赫·吐尔迷失(Ba aq Turmïš)

K9-17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位于中心柱左壁中部榜题框内, 两侧有坐佛, 回鹘文题记三行、 行楷体, 墨笔书写, 部分字体脱落或为泥皮遮挡, 部分无法辨识, 保存一般(图15)。

图15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 yyl pysync ”y ’wyc ’wtwz q’

[ ] yïl bešin ay ü otuz-qa

3 [ ] m’n pwy’n q[ ]y [ ](..) cyn ’wl

[ ] män buyan q[a]y-[a ](..) ïn ol

(二) 汉译

1……. 年五月二十三日。 2. ……阇梨, 我“敬书”。 3. 我, 普颜海牙… “敬书”。

K9-18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题记描述: 位于中心柱左壁中下方榜题框内, 两侧有坐佛, 回鹘文题记一行, 行楷体墨笔书写, 部分字体脱落, 无法全部辨识, 保存较差(图16)。

图16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q’n q’y’ kwyny (····)

(····) qan qaya köni (····)

(二) 汉译

1…………汗海牙(Qan Qaya), 的确…………

K9-19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位于中心柱左壁下方榜题框内, 两侧有坐佛, 回鹘文题记一行, 行草体墨笔书写, 部分字体脱落, 无法全部辨识(图17)。

图17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twtw y’vyz ’rm’[ ]

[ o]turu yavïz ärmä[z]

(二) 1 (1) [o] turu: 实际上为oltur- “坐下” 的一种变体或口语形式, 现代维吾尔语中将oltur-发音为otur-, 尾字母u 为其副动词形式。

(三) 汉译

1……坐下(修行或礼拜), 无恶业。

K9-20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位于中心柱右壁中下方的榜题框内, 两侧有坐佛, 回鹘文题记一行, 行草体墨笔书写, 部分字体脱落, 无法全部辨识, 保存较差(图18)。

图18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t’kyndy(?) ”rtwq (..)kyp twrwp ky ’ (·····)

tägindi(?) artuq (tä)gip turup ky-ä (·····)

(二) 汉译

1. 拜上(?), 获得诸多......

15 号窟回鹘文题记研究

K15-1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题记位于后室甬道正壁佛像下方, 题记周围有莲花瓣, 回鹘文四行, 行草体墨笔书写, 无榜题框, 内容不全, 保存一般(图19)。

图19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pw kwn t’m t’ mn ”ltmys

bokün tam -tä m(ä)n altmïš

2 [ ]Y’wydykl’tym

[ ]Y ödiglätim

3 ywkwndwm

yükündüm

4 ’wl Y(…) [ ]

ol Y(…) [ ]

(二) 汉译

1. 我阿勒密西今日于壁上(Altmïš)①Bolmïš 用作人名在回鹘文献中比较常见, 尤其在经济文书中。 详见: Yamada Nobuo, Uigurubun keiyaku monjo shūsei ウイグル文契約文書集成 [German title: Sammlung uigurischer Kontrakte] . 1 - 3. Edited by Juten oda, Peter Zieme, Hiroshi Umemura and Takao Moriyasu. Osaka: Osak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252.2. ……记写3. (我) 敬拜。 4……

K15-2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题记位于中心柱左甬道左壁(北壁西端)。 回鹘文题记仅有一行、 楷体书写在壁画说法图上, 壁画中部线条处因氧化严重现已经发黑, 致使部分题记无法辨识。 除氧化部分外, 大部分字体保存较好(图20)。

图20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 tutwnk pytyyw t’kyntym cyn ’wl ymw typ

[ ] tutuŋ bitiyü tägintim ïn ol ymu tep

(二) 注释

1 (6) ymu: 又作y (a) mu 或yamu, 表确定语气词①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 860.。

(三) 汉译

……都统一心敬书。

K18-1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共有一行回鹘文题记, 位于洞窟入口门道内壁左侧,墨笔书写, 字体为回鹘文行草体, 回鹘文书写于壁画空白处, 壁画保存较差, 残存信息有限, 已很难辨识壁画的具体内容。 从回鹘文题记信息看, 这些内容应属于常见的漫题类题记, 且无榜题框, 保存较差(图21)。

图21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 ](..)[ ] twywncwq ”c[ ] [ ] ywkwntwm

twyrt ’wywq l’r

[ ](..)[ ] toyïn uq a [ari] (. )[ ] yüküntüm

tört oyuγ-lar

(二) 注释

1 (4-5) tört oyuγ-lar: 字面含义为“四雕刻”, 此处可译作“四尊画像”。 这种用数词作为修饰语在修饰名词时, 名词使用复数形式的表达在回鹘语中比较常见, 也比较灵活。 因为这里的名词既可以以复数形式出现, 也可以单数形式出现。 类似的表达还有, ü özüt “三个精灵”, ü oγrï-lar “三个賊”。 其中以复数形式出现的形式, 我们认为可能是受到了早期印欧语尤其是粟特语或吐火罗语的影响, 而现代维吾尔语中则不再使用这种复数形式, 径直使用名词单数形式。

(三) 汉译

…… (我) 道人啜(Toyïn uq) 大师……敬拜, 四尊画像。

K18-2 题记研究

(一) 题记描述: 共有四行回鹘文题记, 书写于黑色榜题框内, 题记位于洞窟主室前壁左下方, 粗墨笔书写, 字体为回鹘文行楷体。 从内容上看应属于榜题, 因为最后一句清楚的写道: “此为……之像” 之字样。 回鹘文保存现状一般, 壁画两侧有莲花瓣,题记上方壁画遗存较少, 很难清楚地辨识, 保存较好(图22)。

图22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t’mz s’vyk twtwnk p’k nynk y’n? ynd’

atam(ï)z sävig tutung bäg-ning ya ïnda

2 ’wlwq S[ ]K’ [ ]s’vyk wvr’p ’wyk

uluγ S[ ]K’ [ ] savïγ(? ) uvrap ök

3 (…)MY b’lyq(?) [ ] ”d’nyq bylgyl ’ync(?)

(…)MY balïq-[taqï ary]adanïγ? bilgil en (?)

4 pw (….) [ ]L’RYQ NYNK kwrky

bo (….) [ ]L’RYQ NYNK körki

(二) 注释

1 (2) sävig: 原意为“爱、 喜欢”, 此处作专有名词,表示人名译作“娑匐克”, 有时又被写作sävgi ~sävigi ~sävgü ~sävüg①[日] 松井太著, 刘宏梅译《敦煌石窟中回鹘文题记劄记(二) 》, 《吐鲁番学研究》 2019 年第1 期, 第118 页。。 同样的表达, 在SUK 中的Mi07 文书中也出现过。

(三) 汉译

1. 在我们父亲娑匐克(Sävig) 都统阁下身边。 2. 大……汇集成词? 3.……在你知晓的……城的阿兰若? 平安? 4. 此为.……之像。

K18-3 题记研究

(一) 题记描述: 回鹘文题记位于洞窟正壁左下方, 书写于黑色榜题框内, 粗墨笔书写, 共有回鹘文三行、 行楷体书写, 大部分回鹘文字迹漫漶不清, 无法辨识。 仅在第三行题记中, 依稀可见“bo…körki (此为……之像) ” 两词。 由此推断, 该题记与其左侧题记(K18-2) 一样属同一范畴。 但因为字迹太过模糊, 无法读取到题记的全部内容, 因而无法确定画像主人身份(图23)。

图23

20 窟回鹘文题记研究

K20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题记书写于回廊壁左侧壁画空白处, 题记周围的壁画大部分已被剥落,仅依稀可见壁画颜料, 回鹘文题记两行、 行草体, 无榜题框, 保存一般(图24)。

图24

(一) 转写与换写

1 kwp ’rz wn(?)kynky l’r ’dkwsyn (……) pytykwsyn(?)

köp ärz-ün(?)kenki-lär ädgüsin (……) bitigüsin(?)

2 qwl’tyn(?) (····) {qwl’tyn}(?)

qulatïn(?)(····) {qulatïn}(?)

(三) 汉译

1. 诸多后来者(多写) 善言(?) 2……

23 窟回鹘文题记研究

K23 题记研究

题记描述: 题记书写于洞窟内顶部的白墙皮上, 回鹘文题记五行, 行楷体墨笔书写, 无榜题框, 除个别词不清楚, 大部分内容保存较好(图25)。

图25

(一) 原文换写与转写

1 wd yyl yytync ”y pyr wtwz wlwq

ud yïl yetin ay bir otuz uluγ

2 p’c’q kwnk’ tky ”vt’d’n-nynk

ba aγ künkä t(ä)gi avtadan-nïŋ

3 t’pyqcy ’wqln(?) q’(?) q’n m’nkylyk ’wyk(?)

tapïγ ï uγl(a)n(?)-qa(?) qan(?) mäŋilig ök(?)

4 p’k pwlmys kwnk’ pyz mwnc’

bäk bolmïš künkä biz mun a

5 ’wql’n qwtlwq ”vrd’ t’s m’q Q’T(..)

oγlan qutluγ avrda tas max q’t(..)

(二) 注释

1-2 (7, 1-2) uluγ ba aγ kün: 根据词义可以译作“大斋日”。 彦斯·威尔金(Jens Wilkens) 曾在关于弥勒的研究中讨论过, 认为这是宗教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①Jens Wilkens, Die Erforschung des Tocharischen und die alttürkische Maitrisimit, Silk Road Studies (ⅩⅦ) ,2013, p.383.。 又据《佛学大辞典》 之解释, 斋日应为“在家佛教徒于特定之日持八斋戒, 谨慎身心, 反省行为, 并行善事之精进日。 阴历每月之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二十三日、二十九日、 三十日等六精进日, 即称六斋日。 于此六日, 出家比丘亦集合一处行布萨。据杂阿含经卷四十载, 于此六日, 四天王及其大臣出巡世间, 观察人间善恶。 亦有以每月之一日、 八日、 十五日、 二十三日为斋日, 称四斋日。 而阴历正月、 五月、 九月等三个月长期持斋戒, 称为三长斋。 三长斋日(指三长斋月之每日) 加上六斋日, 则为九斋日。 又六斋日加上每月一日、 十八日、 二十四日、 二十八日, 则为十斋日。” 此处的大斋日应指“九斋日”。

2 (4) avtadan-nïŋ: 该词构成为, avtadan-nïŋ< avtadan (<粟特语’βt’δ’n) +-nïŋ (领属格附加式), 音译为“拂多诞”, 摩尼教五级仪中慕阇之下的第二高等级教阶②[日] 松井太《高昌α 寺遗址所出摩尼教、 佛教寺院回鹘文账历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年第2 期, 第102 页。。

5 (3) avrda: 又写作avïrda/avïrta, 译作“保姆、 妈妈、 奴仆③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83.”。 该词与同行中的oγlan “男子、 仆人、 年轻人” 相对应, 这里可译作“女仆”。

5 (5) max: 该词来源于粟特语m’ x④Handwörterbuch des Altuigurischen (Altuigurisch - Deutsch - Türkisch), p.459.“月亮(七个行星之一) ”。 此处表示人名。

(三) 汉译

1-2. 丑年七月二十一日, 至于大斋日, 拂多诞3. 对男仆(?) 膜拜之悦4. 确定日子, 我们这样5. 男仆忽都魯(Qutluγ), 女仆答失莫(Tas Max)。

三、 相关问题探讨

(一) 题记的书写时间。 关于题记的书写时间, 从现存题记内容看, 由于回鹘文都单纯的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 因此很难判定具体时间。 我们仅能借助回鹘文的正字法特点进行判断, 题记中出现了如下正字法特点, 如, (1) 字母q 上出现了两点, K9-14题记第一则第1 行中alïmtu (卡里木图), K18-2 题记第2 行中的uvrap (集); (2) 字母s 和z 的混用, 如, K9-15 题记第2 行中的ya uq (罪过); (3) 字母n 上加点区别,如, K18-2 题记第1 行中yan ïnda, 等等, 这些特点都是元代回鹘文献所特有的, 所以, 可以判定, 柏孜克里克石窟9 号、 18 号窟的题记书写为元代。

从释读的内容来看, 15 号窟、 20 号窟、 23 号窟的回鹘文正字法上并无上述特点,而从同一内容的书写可以看出, 这三个窟的回鹘文书写笔迹并不完全相同, 但有相似性, 他们书写都并非草体, 均为楷体兼或行体的特点, 字体粗细几乎相同, 再有, 松井太(Matsui Dai) 先生对格伦威德尔(Grünwedel) 从4 号窟(现在的23 号窟) 带回的回鹘文题记进行了研究, 从中发现了回鹘文LYSWNK 一词, 并考证出, LYSWNK=NYSWNK “宁戎”, 该词出现时间为13-14 世纪①[日] 松井太《古ウイグル語文獻にttfえtf「寧戎」 とベゼクリク》, 第150-153 页。。 综合考虑, 我们认为这三个洞窟题记的书写时间与9 号窟和18 号窟的时间大致相同。

(二) 关于回鹘文中出现的宁戎窟的相关问题。 据汉文史料《西州图经》 记载和前贤研究,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早在唐西州时期就被称作“宁戎寺”, 这一点早已为学界认可。 回鹘文中关于宁戎寺的记载在柏孜克里克千佛佛窟中出现次数有限, 分别在柏孜克里克石窟4 号窟、 8 号窟②这里指被格伦威德尔(Grünwedel) 从4 号窟(现23 窟)、 8 号窟(现29 号窟) 中割取带回柏林的回鹘文题记资料, 其中4 号窟第2 行, 8 号窟第3 行题记中出现的回鹘文“宁戎”。 详见《古ウイグル語文獻にttfえtf「寧戎」 とベゼクリク》, 第144 页。和9 号窟中出现了nižüng 和nišüng, 而回鹘文书写年代在这些洞窟的大致时间是可以确定的, 从文字的正字法上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判定于元代。 根据李树辉先生关于柏孜克里克石窟的考证, 该石窟本名“崇福寺③李树辉《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始建年代及相关史事研究》,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1 期, 第59-60 页。”, 根据其推测, 崇福寺得名应在宁戎寺之前。 因此, 我们可以知道, 唐西州之前, 柏孜克里克石窟称作“祟福寺”, 唐西州时期一直到蒙元时期称作“宁戎寺”, 题记中的称谓也佐证了这一点。 而关于柏孜克里克(Bezeklik) 一词的出现, 据刊布文献所指, 柏林藏编号为U 558, 16a 一件10 至14 时期回鹘文献第6 行中这样写到,qïrqïn bärtär-lärmu köngülin④从原件看, 原文应为见《古ウイグル語文獻にttfえtf「寧戎」 とベゼクリク》, 第141 页。(要让地方的姑娘、 女孩的心受伤么?) 但是, 他与柏孜克里克的地理关系暂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看, Bezeklik 一词作为现代地名使用的时间为14 世纪左右的可能性较大。

(三) 关于礼佛人的信息。 在9 号窟第三处回鹘文题记中, 我们发现两行回鹘文字体书写迥异, 粗细不一, 第二行写到“高昌人”, 虽然残存的信息有限, 但经仔细比对后, 我们发现, 一是同一题记的书写者并非同一人。 二是礼佛者为高昌故城之人, 具体身份不得而知。 显然, 礼佛人是从高昌故城来柏孜克里克石窟礼佛的。

众所周知, 宁戎窟在高昌回鹘时期就已经成为皇家寺院, 来此参观礼佛之人络绎不绝。 再有, 高昌故城本身距离柏孜克里克石窟就很近, 因此, 来此礼佛也十分便利。 从目前已刊布的回鹘文题记来看, 记录描写礼佛人来源的题记十分有限, 这为我们今后探寻研究前来柏孜克里克石窟礼佛信众来源、 礼佛交通路线及其他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材料。

猜你喜欢
墨笔框内回鹘
《衡岳幽处》
陈磊作品
数学能力月月赛(1)
黄彦华
俄藏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七叶释读
小议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所见之Ögä一词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感知10以内的数量
记数字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动词的式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