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笔

  • 中秋佳节 吟风颂月
    诗帖 草书 纸本墨笔 25.2cm×36cm 北宋 米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帖是米芾中秋登海岱楼时所作。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登临赋诗的胜地。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游览的地方就是海岱楼。他曾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感慨立于此楼上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闰中秋月帖 楷书 纸本墨笔 35cm×44.5cm 北宋 赵佶 故宫博物院藏此帖是宋徽宗赵佶中秋赏月即兴之作。作品是其典型的“瘦金体”,笔画细瘦如“

    读者欣赏 2022年9期2022-10-11

  • 意态绚烂:两宋书法艺术
    花帖 行书 纸本墨笔 26×28.5cm 五代 杨凝式 无锡博物院藏双峰并峙907年,朱温灭唐,建立了后梁政权,开启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称帝,建立了宋朝。此后,宋朝南征北战,先后扫平了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全国。五代时期,政局混乱,经济凋敝,书法艺术相对衰落,稍可称叹的仅有杨凝式和李煜两人。两人代表了五代书法的面貌,并对北宋的书法产生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杨凝式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五朝元老,官至太子太保

    读者欣赏 2021年3期2021-04-23

  • 本期拉页
    ×44cm 绢本墨笔 云南省博物馆藏款识: 担当。钤印:普荷(白)[清]担当 觅径图轴 133.8cm×42cm 绫本墨笔 云南省博物馆藏款识: 一自离尘土,杖从云外孤;人闲山必瘦,只为色全无。担当。钤印:普荷(白) 担当(白) 古木斋(朱) 老树珍秘(白)古木斋鉴藏(朱) 古木老人心赏(朱)[清]担当 太平有象图轴 116cm×55.6cm 纸本墨笔 云南省博物馆藏款识: 永历戊戌九月,绍初寿图,花甲再新,太平有象。担当。钤印:普荷(白) 百担斋(朱)

    中国书画 2020年9期2020-11-27

  • 景致
    来,最美景致不過墨笔扇上。一人独执一支笔,静坐窗边,听落雨颤颤低声细语,在扇上写下斑驳时光,便胜却人间万千景致。相传,最早在扇子上题字的是西汉宫廷女诗人班婕妤。而到了宋代,南宋都城临安的夜市,便出现许多专门代人题字扇上的摊点。浴在如水的夜色中,题扇人娴静地提笔又落笔,一世繁华敛在墨中,又在扇上蔓延开,仿若惊鸿展翅。人们墨笔扇上,或是解忧,或是题一首繁华的礼赞,于我眼中,这便是古时最美的景致。这景致,使我向往不已。只是没有想到,那小巧的扇子赶上秋的步伐,随着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10期2020-09-17

  • 文徴明的“钝”与“秀”
    29.7cm纸本墨笔 1520年 上海博物馆藏款识:弱云将暝暗柴关,急雨萧然落坐前。山鸟近人呼滑滑,春泉隔屋送潺潺。小窗破睡茶瓯浅,别院生凉羽扇闲。满目新诗题不得,登楼自看郭西山。八月廿又六日,小楼看雨戏写梧竹并诗,是岁庚辰。徵明。钤印:停云生(白)停云(朱)愚者有智慧,缓者有雅致。钝者有机巧,隐者有益处。在文徴明的身上,恰恰集中了“愚”“缓”“钝”“隐”四个字。但他的艺术又是“秀”的。《尔雅》对“秀”的解释是:“荣而实者谓之秀。”秀不是美,不是巧,不是媚

    中国书画 2020年11期2020-03-14

  • 关于山水,以及实践中的我
    136cm 纸本墨笔 2012年(梅婉婷,1983生于湖北武汉。2007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责任编辑:宋建华梅婉婷 迹之一 22cm×32.5cm 纸本墨笔 2013年梅婉婷 迹之二 22cm×32.5cm 纸本墨笔 2013年梅婉婷 限迹之一 68cm×136cm 纸本墨笔 2013年梅婉婷 限迹之二 68cm×136cm 纸本墨笔 2013年

    中国书画 2019年9期2019-10-17

  • 朱赓博绘画辑评
    ×68cm 纸本墨笔 2017年赓博山水,从宋元人精品里讨生活,笔意正宗,墨法平和,隐逸品格、平和,品格超迈,气息恰与我志趣投缘,我引以为知己也。—范扬在当代传统山水画的领域里,朱赓博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我亦然。毋庸讳言,中国传统的绘画体系及美学精神,在近一个世纪的西风东渐里渐行渐远,继而代之的是以西方视觉绘画为标准的美术理念的大行其道。所幸,在这样的文化思潮和背景下,仍有一大批坚持以传统绘画的精神和操守为己任者。这其中,年轻的画家朱赓博便是其中的一位。朱

    中国书画 2019年5期2019-06-26

  • 画笔的绳索
    ×34cm 纸本墨笔 2016年绘画所展现出来的艺术世界或情感、意志、思想,相对于物质世界来说,永远是精神的、衍生的,是被创造的,是第二义的。尽管我们标榜绘画艺术的独立、内营和自律,但这仍然改变不了它的精神属性。画框不仅限制了绘画作品,也限制了画家的行为,画框为画笔的运行规定动作,画笔天生就是不自由的。撇开西方艺术理论的模仿说,仅就表达情感的有效性而言,中国古人列出一个顺序,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

    中国书画 2019年2期2019-04-16

  • 唯写有形-周俊的人物画
    ×69cm 纸本墨笔 2001年把握一个“写”字-周俊认为人物形象在画面上的意义首先是形式的。每一个人物、人物形象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个形式元。写意花鸟画的传统记录了画家放弃图绘自然的过程、笔墨结构冲破自然形象束缚的过程,是笔墨超越了自然的花鸟形象,才构筑出艺术的花鸟形象。周俊在花鸟创作中练就的恣意放笔胆量和对形式意味的敏感,转移到人物画中。在落笔塑造人物时,他的意念主要不在人物形态上,而在挥写间对笔墨形象的控制上,当笔墨形象居于主动地位,线条组织和笔法变化

    中国书画 2019年1期2019-03-15

  • 浅谈王渊的墨笔花鸟画
    分析,王渊是元代墨笔花鸟画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院体水墨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之一。据陶宗仪《辍耕录》卷七记载,其“幼时获侍赵魏公(孟頫),故多得公指教,所以傅色特妙。天历中,画集庆龙翔寺两庑壁。”我们可以了解到,王渊少年时曾受到赵孟頫的指教,后在元代中后期从事艺术活动。早期的水墨花鸟画也由来已久,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殷仲容“工写貌及花鸟,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五代南唐徐熙以“落墨花”著称,宋徽宗画水墨花鸟。更有水墨画成的枯木竹石兰成为文人画家的所爱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2018-09-16

  • 时代精神: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国画·下)
    180cm 纸本墨笔 2013年王保安 陕北风云 190cm×190cm 纸本墨笔 2014年王超 人海 18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6年乔宜男 静夏 169cm×148cm 纸本墨笔 2009年姜怡翔 深谷生生 227cm×144cm 纸本墨笔 2014年李君明 日月光华 180cm×180cm 纸本墨笔 2012年万毅锋 云南印象 200cm×200cm 纸本墨笔 2014年姬国强 叼羊图 126cm×248cm 纸本设色 1998年李璐

    中国书画 2018年2期2018-05-15

  • 沈阳故宫藏明清山水画
    图3 明 吴伟 墨笔孔子问路图轴明沈周桐石图轴(图2)绢本,设色,纵187、横99厘米。图中绘一株梧桐树,枝繁叶茂,树间烟云环绕,枝叶若隐若现,犹如仙境灵树;树下倚一坡石,玲珑剔透,空灵秀美,地面绿草青青,溪流潺潺。全图画法工整,用笔圆厚设色浓丽。右上自题:“峄山移此青桐树,厚土栽培岁月长;树大种人犹未老,更看枝上宿鸾凰。”后署款“沈周”,款下钤“沈氏启南”朱文方印,“白石翁”白文方印,诗前引首“有竹庄”,白文长方印。图右下钤“享泉阁”白文方印。沈周是明代

    收藏家 2018年2期2018-03-06

  • 花鸟画转型的端绪:宣和画院花鸟画的两种形态(下)
    作品。素雅高妙的墨笔形态墨笔形态花鸟画,也称作墨花墨禽。它既不同于工整艳丽的设色工笔花鸟画,也有别于水墨淋漓的写意花鸟画,是以墨代色,纯用水墨表现的工笔花鸟画,是受中国传统哲学熏染的必然产物。它肇始于唐代,经过五代和北宋早中期的发展,至宣和画院时期已经相当成熟,并出现了相对工整和荒率粗简两种不同的表现风格。传世的宋徽宗墨笔形态花鸟画作品数量较少,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以墨笔勾线,以水墨渲染,富有清新自然的气息。其中,《柳鸦图》和《枇杷山鸟图》属于相

    老年教育 2017年12期2017-12-20

  •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十开)之一纸本墨笔 21.8cm×17.6cm辽宁省博物馆藏清 查士标 册页山水(十开)之二纸本墨笔 21.8cm×17.6cm辽宁省博物馆藏清 查士标 册页山水(十开)之三纸本墨笔 21.8cm×17.6cm辽宁省博物馆藏清 查士标 册页山水(十开)之四纸本墨笔 21.8cm×17.6cm辽宁省博物馆藏

    书画世界 2017年3期2017-04-15

  • 我与徐悲鸿先生
    ×28cm 纸本墨笔 1948年款识:三十七年早春,李桦写天桥人物十八幅。钤印:李桦(朱)李桦 耕种 30cm×47.5cm 纸本墨笔 20世纪40年代钤印:桦(朱) 李桦(朱)李桦 花香田间 23.5cm×32cm 纸本设色 20世纪40年代款识:李桦。钤印:李桦(朱)李桦 欲雨 23.2cm×32.2cm 纸本设色 20世纪40年代款识:欲雨。钤印:李桦(朱)李桦 松间 36.5cm×60cm 纸本墨笔 1945年款识:李桦,一九四五。钤印:桦(白)李

    中国书画 2016年6期2016-09-10

  • 禅意高古 生机盎然 传义大和尚中国画
    画僧艺术滋养,以墨笔写意佛教人物画名世,兼作浅绛山水。将禅意融入绘画,喜用“破笔散锋”和“渴笔泄墨”之法,随心而写,不拘泥传统笔墨之限,而求童真之象;其诗多循唐人之法,重感受,抒心性,作品自出机杼,意境奇崛清新;其书取法汉隶、魏晋之碑版,意追高古,趣成天然,独成一格。出版《传义诗稿》、《传义画集》、《心包太虚——传义中国画作品精选》、《江苏省美术家精品集——传义》、《传义墨笔艺术系列之一——墨笔大悲咒》等画册多部。部分作品在《中国宗教》、《法音》、《中国佛

    云南画报 2015年1期2015-04-29

  • 读张大千作品有感
    生的两帧作品,《墨笔挥扇仕女图》和《仿石涛秋山远眺图》。《墨笔执扇仕女图》题有:“此十八年前所作,李芬仁兄得之,嘱为题记。壬辰七月,张大千爰”。钤白文方形“张爰”,朱文方形“大千”两印。壬辰为1952年,张大千时年54岁。如果将张大千22岁至43岁的仕女画定为早期的话,那么早期又可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无论是在师法华喦,还是唐伯虎,在用笔方面均显稚嫩,后段则渐趋成熟,尤其是到40岁左右,师法华喦的线条重在内敛轻柔,师法唐伯虎的线条重在飘逸潇洒。《墨笔执扇仕女

    文物天地 2011年11期201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