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祥
【关键词】全周期管理 系统思维 全局意识 干部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全周期”也称“全生命周期”,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每项工作的过程性和周期性问题,通过全要素管控和统筹整合,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全方位、全流程闭环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放管服”改革、反腐败斗争、人口老龄化、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卫生与健康治理等诸多领域工作,提出要运用“全周期”理念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统筹协调工作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周期”的重要论述和工作方法,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全周期管理理念的缘起和延伸。全周期管理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旨在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细分为导入、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以确保整个体系形成有机闭环,实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高效运转。全周期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学的一把新钥匙。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是中央首次将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空前高度,并赋予更深刻广大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当前,全周期管理理念已向全领域延伸,尤其是在治理腐败、应对突发事件、疫情防控、城乡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有效层级化管理和有效监督,取得了很大成效,一度被评为2022年度“十大反腐热词”(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推出)。
全周期管理理念的本质。全周期管理理念重视从结构要素、系统功能、决策机制、运行过程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统筹和全方位整合,使系统在层级上更加明确,管理效能更加凸显。全周期管理要求时刻关注过程的进展、周期的变化,涵盖问题研判、资源动员、行动处置、监督反馈、应激管理、总结提升的全链条,需要管理者摒弃“各自为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应对做法,对各种负面影响秉持“预防为主、事先化解”的应对原则,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其实质是将“治理”视作参照更久远时间和更广泛空间的资源、要素的动态调配,以更好地统筹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这就意味着其治理布局更加清晰、治理层次更加合理、治理界线更加明确、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因此是一种治理的建构和重构,对提高主体民主、科学和依法治理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管理的全面性。全周期管理注重管理过程的全方位和全流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就是“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全面,是指把握事情的全部过程和全局,在管理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不忽视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漏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同年11月,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再次指示,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因此,管理的全面性不是平均用力,而是不忽略每一个要素和环节,因为不论哪个领域和环节出现漏洞,都有可能酿成巨大风险。
管理的整体性。整体是与局部相对的概念。全周期管理是把管理的各个阶段看成完整的链条,从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进而形成完整、系统、协调一致的治理体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全周期管理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同时兼顾局部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公共治理中,要实现整体效能,必须实行合理的顶层设计,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然,管理的整体性不是整齐划一,针对事物局部的差异性以及不同阶段的情势变化,可以做出部分适应性策略调整。比如,全周期健康管理过程中,可在特定时期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
管理的系统性。管理的系统原理源于系统理论,它要求对管理的各方面做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从本质上解构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运行。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要求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2020年3月,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的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具体就是,在纵向上做好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机制构建、微观贯彻落实;在横向上做到治理主体、客体和方法的系统协调。运用全周期管理的系统性,可以处理好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关系,在常态管理状态能随时应对危机。
管理的预见性。全周期管理意味着科学预见、事前防范。科学预见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所作的有科学依据的论断,通过认识规律,把握事物的未来走向。毛泽东同志说:“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因此,管理者的重要本领在于有预见,预见能力是解决问题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腐败治理时,明确指出,“要从源头着手,完善管权治吏的体制机制,更加常态化、长效化地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要有效防止腐败滋长,把反腐败防线前移”。在谈到卫生健康問题时,他一再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这些都是总书记基于管理的预见性提出的科学论断。当前形势下,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与周期性问题叠加,只有提高科学预见,才能统筹兼顾、带动全局。
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当前,无论是惩治腐败还是社会治理都呈现出日益复杂、综合多元的特征,对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从全局、全要素、全周期进行统筹,在工作中打乱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很难治理好的。尤其是对一些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沉疴痼瘴,只有以全周期方式加以整治,才能形成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强大合力。因此,在谈到国家安全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在谈到城市治理时,他要求把城市运转各环节当成完整的生产链,“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树立全局意识,做好合理的顶层设计。
坚持系统思维。现代系统论要求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整体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治理对象视为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生命有机体,实施科学系统管理。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具体就是,打破传统“条块分割”格局,实现区域和部门的信息、资源统筹配合。同时,改变当前城市治理主体各自为阵、治理方式各行其是、治理机制不能相互衔接的碎片化状态。对于反腐败来说,就是加强战略布局,推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同心圆”。在纵向上,依靠自上而下严密的组织体系,发挥贯通优势;在横向上,依托纪检、行政监察、审判等机关,形成反腐联动“一盘棋”,确保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达到治理腐败最大成效。
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常态下随时做好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准备,需要不断提升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要做到叶落知秋,防微杜渐,必须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辨证施治。源头治理和预防是一种“潜状态”与“萌芽态”的治理,要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比如,针对腐败方式隐蔽升级、翻新变异等新特点,要做到及时发现,迅速应对和有效处置。对城市治理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要及时做出预判,使苗头性、萌芽态的问题尽早得到引导和处置。对健康治理要坚定不移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优化防控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健康风险。现实中,有的部门总是扮演“消防队”角色,原因是在工作中缺乏前瞻性,“治已病”而非“治未病”,结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加强全流程检查监督。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是治理过程与结果的必要保障,可以监督权力运行,畅通民主协商渠道。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注重从线索排查、初步核实、监督检查等环节入手,深入摸排情况、督促压实责任,能够及时发现危机的源头,有效预防风险。要实现全周期管理,需要对系统整体、各部分和各阶段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一是借鉴社会预警系统原理,选择反映社会运行和发展状况的典型指标,运用数据处理方法,判断警源警兆。二是推进各项監督贯通联动,健全部门协作机制,推进监督工作统筹衔接,推动监督信息和成果共享。三是完善线索移交、信息沟通机制,促进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促进监督成果在各主体之间有效转化运用。最后,做到事后反思,因为每次出现问题都是治理弊端的暴露,要通过不断反思,推动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善用智慧化管理手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正加速向工业和社会管理领域渗透,将给全周期管理带来极大助益。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精准便捷的新时代国家和社会治理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本质是智能革命,我们的治理如果不能与智能社会条件相适应,就很难有效应对高度分化、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出现的危机。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基层治理智慧平台,构建“以人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实现信息收集、数据融合、应用服务以及监督评价的实时联动,为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持。信息沟通顺畅可以显著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周康渠、徐宗俊、郭钢:《制造业新的管理理念——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第15期。
②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基建优化》,2001年第2期。
③桂从路:《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人民日报》,2022年7月12日。
④常保国、赵健:《“全周期管理”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光明日报》,2020年9月4日。
⑤肖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周期”》,《学习时报》,2022年12月19日。
责编/谷漩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