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宇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贾平凹说:“读了马尔克斯的书,就永远记住了《百年孤独》四个字。”是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确实让我们了解了拉丁美洲的“百年”,领悟了拉丁美洲的“孤独”。
在小说中,马尔克斯致力于叙写一个完整的拉丁美洲的历史。《百年孤独》以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为背景,像作者的外祖母讲故事那样,从容不迫地叙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这一切,再现了哥伦比亚和整个拉丁美洲近百年来的历史及各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早在20世纪70年代,秘鲁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在其著作《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中指出:“马孔多的历史浓缩了人类的历史,它所经历的各个时期大致跟任何一个不发达社会的各个时期相对应,尽管它更适用于拉丁美洲社会。……《百年孤独》象征性地勾勒出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的主要轨迹,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根据略萨的理解,我们可以说,《百年孤独》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美洲新大陆的原始——文明史。《百年孤独》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再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大陆产生、发展、兴旺、衰亡的全过程。
由于战争、瘟疫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原始部落经常进行大规模的迁徙,《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就诞生在布恩迪亚家族的一次迁徙。虽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和表妹乌尔苏拉家分属于“两个数百年交好的家族”,但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氏族解体而起的是族外婚,因此,他们的结合遭到了亲属们的阻止,害怕“这一代健康的后裔会遭受生出鬣蜥的耻辱”。由于他们的结合引发邻人的耻笑而导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长矛刺死邻居,为避祸两人便带着二十来户人家迁移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名字为“马孔多”。这是一个蛮荒世界。这时虽然原始、愚昧、落后,却也安宁、公平。这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土著生活的写照。
接着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用剑与火,加上十字架征服了拉美土著居民,大批移民涌入这块大陆。小说中有关吉卜赛人来到马孔多、乌尔苏拉发现与外界的通道以及引来第一批移民的描写,就是这段历史的再现。从此,马孔多的社会结构、思想信仰到风俗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是哥伦比亚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转折。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主要生活在这两个阶段。
19世纪哥伦比亚独立以后,党派纷争,内乱不止,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从1830年到1899年间,哥伦比亚爆发了27次内战,仅1899年—1903年的那次内战,全国就有十万人丧生,这是哥伦比亚历史上第二次大转折。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即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和第三代的经历,就是对内战时期的生动概括。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哥伦比亚内战停止,开始经济恢复阶段,但美英等新殖民者又以经济手段进入这一地区,使之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产品倾销市场和投资宝地。小说对这段史实作了真实而突出的反映。马孔多居民被火车、电灯、电话、电影、留声机惊得目瞪口呆,眼花缭乱,美国佬在这个小镇上建立了香蕉公司,各种人像潮水一样涌进来,马孔多的面貌彻底改变了。这种变革表面上给马孔多带来了繁荣,但实际上却是帝国主义残酷剥削和掠夺的开始,而且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新殖民者常常用暴力镇压人民的反抗。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四代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就曾组织香蕉公司工人进行罢工,结果政府派军队残杀了三千多名工人,尸体装了200节火车车厢,最后尸体都被丢入大海。布恩迪亚家族从第四代起就一直生活在这个新殖民时期。
随着吉卜赛人、保守党和自由党、法国妓女、美国香蕉公司的闯入,马孔多在迅速发展——几乎一夜之间在经历了种种政治经济变革之后也疾步走向了衰败。布恩迪亚家族参与了各种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活动,并和马孔多一起经历了所有悲欢离合。
“孤独”是《百年孤独》的主题。马尔克斯奋斗多年,完成后的《百年孤独》写了一个关系庞杂的大家族,几十个角色穿梭其间,遭遇了各式各样奇怪的故事,然而这么多角色,真的没有一个是不“孤独”的。
从布恩迪亚家族的老家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开始,孤独的幽灵就徘徊在这一家族除乌尔苏拉以外的每一个成员的心灵间。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以后就遭受孤独的折磨,由于担心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一直未能与妻子同房,导致气急杀死嘲笑者后受到鬼魂的困扰,不得不远走他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晚年精神恍惚、疯疯癫癫,最后被捆绑在栗树干上孤独地死去。第二代及以后各代分别从老布恩迪亚身上继承了不同的特征。从布恩迪亚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马尔克斯总结出了一条规律。何塞·阿尔卡蒂奥们继承了富于冒险和闯荡的秉性,敢想敢做,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不顾忌各種陈规与伦理,以直觉而不是理性来对待生活。表面上,何塞·阿尔卡蒂奥们都曾有过风风火火的时候,然而不难看出,他们的冒险和闯荡不过是为了排遣这个家族沉重的孤独感而上演的闹剧,他们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最后的下场也都非常悲惨。奥雷里亚诺们继承了老布恩迪亚超凡出众的智慧,他们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既痴迷于科学,也有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抱负,然而一旦他们的抱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遭到挫折,他们都选择了老布恩迪亚留下的那间实验室作为最终的归宿,在重复的实验和操作中排遣孤独和寂寞。就连家族中最出色的人物——身经百战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也没能摆脱这种命运。除了男人们,孤独的幽灵也萦绕在这个家族的女性身上。第二代中的阿玛兰妲阴险地破坏了别人的婚姻,冷酷地拒绝了自己的求婚者,晚年又旷日持久地为自己编织着精美的寿衣,孤独地等待着死神的召唤。这种孤独恶习在布恩迪亚家族的一代代人身上蔓延。
至于造成孤独的原因,读者也可以从作品中找到解读的钥匙。一是由于马孔多的闭塞、腐朽、愚昧、落后。如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和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乱伦后生出了一个长着“一条猪尾巴”的孩子。这本是近亲结婚遗传因子的作用所引起的“返祖现象”,然而由于这个世界的无知,畸形儿被认为是神谕的产物。再如他们对外来的文明成果充满着好奇和恐惧等。马孔多独特的文化心理机制,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孤独的网,谁也无法从中挣脱出来。二是因为马孔多人“都不懂爱情”。马孔多人因为孤独去寻求爱情,又因不懂爱情而更加孤独,这是他们出现悲剧结局的秘密所在。门多萨问马尔克斯:“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源出何处?”马尔克斯回答说:“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缺乏爱。在我这部小说里,人们会看到,那个长猪尾巴的奥雷里亚诺是布恩迪亚家族在整整一个世纪里唯一由爱情孕育出的后代,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我认为,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马尔克斯一再强调孤独的反面是团结,并认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政治观念,其实他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一方面,马尔克斯正是站在拉美民族立场上才发现了民族被殖民被奴役最终却仍然被现代历史遗弃的宿命;另一方面,他之所以洞见了“孤独”,又恰恰因为他是站在西方的现代性——现代历史的角度,才会有这种“孤独”的感受。
(作者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导)
【注:本文涉及到的小说人物名字、引用的小说原文内容均以范晔翻译的《百年孤独》为准】
责编/谢帅 美编/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