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诊内科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北京市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内科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BNP、LVEF水平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价值高。
【关键词】 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9-007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9.024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发生问题,无法排出静脉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发生堵塞、淤积,动脉血液供需失衡,使心脏功能受到损害[1]。发病时,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呼吸困难,活动时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咳嗽时会伴随红色泡沫痰,双下肢出现明显的水肿[2]。重症心力衰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此类患者,急诊内科在积极救治同时,还要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文选择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探讨急诊内科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8.2±10.1)岁。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69.1±9.8)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年龄≥60岁;患者或家属知情研究内容,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2组均采用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吸氧和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呋塞米注射液静推,泵入硝普钠等,病情好转改为氢氯噻嗪片及地高辛等口服。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指导家属为患者合理饮食,坚持少食多餐,禁辛辣刺激食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急诊内科优质护理,措施如下。
(1)建立绿色通道:对挂号、缴费、急救等开放绿色通道,送到抢救室后,及时为患者开展急救治疗,评估其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
(2)优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家庭情况,评估心理状态,防止情绪波动过大影响治疗效果。受经济压力、家庭等因素影响,患者会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情绪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药物,有利于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加强和家属的沟通交流,指导家属要多关爱和鼓励患者,疏导其内心的苦闷和愁绪,耐心答疑解惑,保持良好护患关系。
(3)优化舒适护理:进行体位调整的同时,通过抬高床头,保证卧床休息、定期翻身,并做好痰液的清除,维持呼吸道通畅。
(4)优化健康教育:讲解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提升依从性。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意义,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正确按医嘱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家属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断支持和鼓励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爱。
(5)优化运动护理:针对患者身体康复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促进新陈代谢,恢复血液循环。按患者身体情况安排可接受强度和运动量,忌过量和过大强度的运动。
(6)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监测病房内温度、湿度等,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用药监督、药量指导的同时避免出现其他危险诱发因素;在对患者做好日常生活、饮食的同时保护心血管。
(7)用药护理:在用餐后服用抗酸类药物,除此之外还应服用受体阻滞剂,此时如果患者出现明显口干还应告知其为正常表现,关注口腔卫生,在进食后还应做好漱口等工作。
(8)饮食护理:饮食保证低盐、低脂、易消化,确保营养吸收。由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循环血液量少,会影响对钠盐的代谢,所以,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饮食时要注意选择低胆固醇、低热量和低脂肪且易消化食物,尤其要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护理前后脑钠肽
(BNP)及左心室射心分數(LVEF)等指标变化。统计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项目有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每项0~25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的BNP、LVEF水平比较 2组护理前BNP、LVEF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并心房跳动主要是心肌松弛并出现一定的障碍,其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病理特点具有一定差异,被认为是独立的临床疾病。目前传统的收缩性心力衰竭在治疗中效果不理想,同时可能会对左室收缩障碍起到一定的影响。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左心室舒张末压较高并出现困难以及腹胀、肢体水肿等现象,在西医治疗中,一般治疗原则为控制基础疾病以及改善症状,然而起不到治本作用。常用西药为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以及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有效减少心脏舒张期细胞的负载,同时减少耗氧量能够促进收缩和扩张,在此同时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能够有效扩张外周血管并起到缓解心肌缺血的作用。利尿剂能减少负荷和水肿,能够减少回血量,在应用受体阻滞剂的同时能够保持充盈,在改善心肌耗氧量的同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在一些非药物治疗中循环辅助以及外科手术中能够促进血液回转,但整体来说只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进展严重时会引起重症心力衰竭,针对患者的体液循环、免疫系统及早给予受体阻滞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促进心脏器官排血,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以此帮助患者减轻心肌细胞的压力。心力衰竭属危重症疾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心脏骤停、休克及肺水肿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心力衰竭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可能和老年人心肌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有关,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同时部分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伴有心肌功能损伤等,无疑会加重心功能负担。由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治疗同时需要患者的良好配合,实施优质的护理操作,能提升临床疗效[4]。急诊内科优质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更重视患者的需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升护理效果。
急诊内科优质护理能全面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水平,护理效果十分明显。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年龄大,机能功能退化,合并并发症较多,导致护理难度过大。在急诊救治时为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可以缩短抢救时间,及早开展急救措施。其中心理护理优化服务,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各项诊疗和护理操作,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使治疗和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家属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干预,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可以使家属参与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家庭的关爱,从而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对自我疾病的护理能力。从患者入院接受急救治疗,直到后期的用药、饮食和运动多方面开展护理干预,使患者全程治疗和护理得到强化,保证总体疗效。护理过程中,注意疏导患者的情绪,可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度,配合临床治疗,按医嘱用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2]。
采用急救护理能够加强患者的归属感,确保患者的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由于患者脱离社会失去社会功能,容易加重病症,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在开展家庭探视、饮食远程护理的同时,由于此种模式地域局限性相对较大,同时一些偏远地区基本上无法实现,在医疗资源很好的地区,信息交流相对及时,而偏远地区可能会出现护理服务脱节,容易造成康复知识的欠缺,进而影响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后并未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流系统,因此直接导致交流不及时。如果电话信息出现断电,会导致护理计划信息管理不统一,因此应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接平台。由于患者自身参与度不高,在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等急救护理的同时,加强相关管理避免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患者的自身参与度相对过高,目前来说,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对短时性护理了解不够,因此出现患者不愿配合导致信息脱节[6]。
在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通过加强护士培训,在做好护理的同时进行患者的自我管理,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同时患者情況较好。部分学者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在做好心力衰竭患者全面探讨的过程中,经研究表明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信任感、认同度的提升,效果较好。
对于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其临床指征表现为气短、水肿等多重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疲乏现象,这些症状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普通护理中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损伤,对于患者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产生一定的限制,同时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患者受不良反应的限制,呼吸浅、疲乏等都使患者活动受限,同时生活质量也受到众多影响。急救护理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当前的状态,并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7]。首先应进行病情评估,通过采用文献查证、科室研讨等方式做好方案制定,并通过专业的培训方式进行急救护理。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史、病程等做好对应引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增加治疗信心。完善值班制度,在值班过程中由医疗小组组长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安排,完善就诊需求。采用医护一体化分层模式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内科优质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前2组BNP与LVE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NP、LVEF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沙华[5]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见急诊内科优质护理用于临床,能减轻心脏负担,帮助患者提升心功能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王爽.推拿联合情志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9,10(3):450-452.
[2] 杨红艳.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6):687-689.
[3] 胡慧丽.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01-202.
[4] 瞿广素,甘春霞,周蓓.急救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20(16):10-12.
[5] 沙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救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4):77-79.
[6] XIN WANG,GUANG HAO,LU CHEN,et al.Heart fail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2015)[J].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2020,17(10):597-603.
[7] TRAUTMANN S I,KLOSS M,AURICCHIO A,et al.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in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M].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7.
(收稿日期: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