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摘要】 目的 探究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2021年3月大连甘井子区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心内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心电监护仪护理,2组均干预15 d。比较2组干预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干预15 d生命体征(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 干预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 d,2组心率、呼吸、收缩压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比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电监护仪应用于AMI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改善生命体征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9-014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9.04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急且病死率较高,过劳、暴饮暴食等因素可诱发AMI,引发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AMI的常用手段,对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心脏负荷,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因护理不当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此外,因术后常规开展必要的康复训练缺乏客观指标,导致患者康复训练的完成率较低[2-3]。因此,有必要在AMI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更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以改善预后。心电监护仪能够24 h连续监护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参数并自动保存数据,对于异常数据可智能分析并及时预警,常被临床用于监测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当前的病情程度,判断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从而实时调整患者术后的康复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对改善预后发挥重要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监护仪在AMI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2021年3月大连甘井区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1.89±3.19)岁;病变血管: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或以上4例;梗死部位:左前降支28例,右冠16例,回旋支9例。观察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2.16±3.23)岁;病变血管:单支病变37例,双支病变12例,三支或以上4例;梗死部位:左前降支26例,右冠18例,回旋支9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AMI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5]中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2)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12 h;(3)近期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4)接受PCI术治疗,且手术成功;(5)患者情绪稳定,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本研究;(6)入院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冠脉搭桥或冠脉支架置入。
排除标准:(1)术前合并扩张型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心脏疾病;(2)合并严重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患者;(3)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肺部疾病;(4)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者,无法耐受基础药物治疗的患者;(5)合并恶性肿瘤患者;(6)合并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對照组给予临床心内科护理干预。首先通过科室护理团队共同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吸烟史、酗酒史、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习惯、运动耐量、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有无疼痛和呼吸困难等,建立患者个人档案,明确康复需求,制定术后康复目标和个体化、阶段化的早期心脏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呼吸训练、床上运动、床边站立、室内室外行走、上下楼梯等。术前向患者展示PCI手术成功案例和相应患者康复实例,传递积极乐观治疗的信念,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针对有较重焦虑、恐惧、担忧情绪的患者,可指导其通过正念音乐疗法、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促使身心放松,同时耐心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手术侧肢体制动12 h,卧床休息48 h,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被动到主动的四肢屈伸,每次5 min,3次/min,患者自诉胸闷气促等不适时,停止屈伸运动。若无不适可在术后3 d进行床旁活动,每次10 min,依据耐受度逐渐增加活动量,2次/d。保持居住环境安静,持续吸氧5 d,保证患者心脏及重要器官的供氧需求。待病情稳定后,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健康的饮食结构,需食用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患者发生便秘。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行走速度与距离,尝试快走到缓步慢跑或上下两层楼梯。科室建立病情观察小组,小组成员定期对病房进行巡查,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2次/d。连续干预15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智能动态心电监护仪(长春华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X-EC00)监护,由临床专业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具体方法:①仪器知识教育。专业医师向AMI患者及其家属简单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功能、结构以及报警系统,消除患者的顾虑。②数据监测。由专业医师对心电监护仪进行维护,防止仪器出现故障,1次/d;科室安排护理人员轮流值班,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电图波形。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运动时,使用智能动态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当患者未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手术的穿刺部位无血肿,心率控制在50~90次/min,血压控制在90~140/60~100 mm Hg,血氧饱和度控制95%以上,此时可以进行康复运动。记录锻炼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活动后心率增加10~20次/min为宜,若患者运动结束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min,自觉劳累程度很轻,则可进入下一个运动阶段。若活动结束后患者心率较基础心率升高>20%;心电图有ST段压低>0.1 mV或抬高>0.2 mV;存在心前区明显不适,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等,出现监测数据与病情不符,则应停止训练并通知专科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返回上一个运动阶段。连续干预15 d。
1.3 评价指标 (1)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干预期间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窦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发生情况。(2)生命体征情况:采用智能动态心电监护仪检测并对比2组干预前、干预15 d的心率、呼吸、心电等生命体征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15 d,2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AMI可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部分患者会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危及生命[6]。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式,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该疾病在病情好转后可能持续存在并发症,故需要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常规的心内科护理措施和心脏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好效果;但护理人员常因繁忙的护理工作而忽视多种细节,无法高效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参数,导致术后康复训练和护理效果不佳,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联合基础护理对改善AMI患者预后尤为关键。
心电监护仪是临床上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的仪器,具有心电信息的采集、存储、智能分析预警等功能,可及时发现和诊断致死性心律失常及先兆,具有触屏操控、简单便捷、精准监测等优势[7]。故可考虑将心电监护仪用于AMI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15 d后,观察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将心电监护仪应用于AMI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生命体征。分析原因在于,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持续吸氧5 d,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满足心脏及重要器官对氧气的需求,进而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改善生命体征;且健康的饮食结构可避免患者发生便秘,防止因大便用力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8-9]。在心电监护仪护理过程中,专业医师向AMI患者简单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功能、结构,可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护理,进而提高护理效果;专业医师对心电监护仪进行每日维护及护理人员轮流值班监测指标,可确保仪器24 h对AMI患者监测,并自动记录心电数据,准确判断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先兆,并及时预警,可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风险事件,进而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电监护能够对血压、心电图形、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同时进行动态监测,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护理效果[10]。
综上所述,将心电监护仪应用于AMI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素琴,李方方.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6):742-744.
[2] KIM Y,JEONG M H ,AHN Y,et al.Results of a 10-Year Experience in Korea Using Drug-Eluting Stents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the Kore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stry)[J].AM J CARDIOL, 2018,122(3):365-373.
[3] 付梅英,呂峦,张玉霞,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3):415-418.
[4] 王晓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76-77.
[5]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272-284.
[6] PARIKH N I ,PHILIMON G ,LARSON M G,et al.Long-term trend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cidence and case fatality in the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s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2019,119(9):1203-1213.
[7] 杨瑾,靳迎,门雪妍,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6):2168-2173.
[8] 张文英,赵敏敏,张翠英.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海南医学,2018,29(14):2063-2065.
[9] RUI FU,CHEN XI,et al. Differences in symptoms and pre-hospital delay amo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ccording to ST-segment elevation on electrocardiogram:an analysis of 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MI)registry[J].CMJ,2019,132(5):519-524.
[10] 原鳳羽.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73-274.
(收稿日期: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