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摘要】 目的:对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胺碘酮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开展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胸痛复发1例,占2%;对照组中,胸痛复发7例,占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室率为(74±5)次/min,对照组的心室率为(91±8)次/min。观察组的心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临床效果明确,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 胺碘酮;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3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78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比较普遍。近年来,临床资料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药物疗法。药物是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但心律失常药物仅改善电生理特性,对心律失常的机制没有改变,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他副作用。非药物疗法中消融、除颤、起博应用发展迅速,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心律失常相当于中医心悸的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之象,夹杂有血瘀、痰饮[1]。为探究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其中频发室早50例,频发房早30例,短阵室速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8~78岁,平均(46.5±3.7)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79岁,平均(49.8±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用药,200 mg/次,3次/d,持续服药7 d后改为200 mg/次,2次/d,治疗14 d之后改为1次/d。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用药,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 d,服药后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服药前后均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做生化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早搏减少不超过5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早搏减少幅度超过50%;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早搏症状减少幅度超出90%。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胸痛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中,胸痛复发1例,占2%。对照组中,胸痛复发7例,占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心室率为(165±12)次/min,对照组为(164±13)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室率为(74±5)次/min,对照组的心室率为(91±8)次/min。观察组的心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例),主要表现为轻微的上腹不适与恶心症状,对照组低血压3例,恶心、上腹不适4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导致正常起博传导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机制复杂,最主要的因素是心肌缺血缺氧。目前临床上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这些药物大多为化学药物,在取得一定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肌传导系统、心脏等产生不良影响,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其临床应用的普及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由于这类药物对心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容易导致其出现明显的心率减慢现象,导致患者的治疗难度增加[2-3]。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律失常病理的本质没有起到明显改变作用,仅仅只是对症治疗,并且有一定的心肌毒作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效果确切,但存在严重的心外脏器毒副作用,限制长期服用。
心律失常相当于中医心悸的范畴,多由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中毒造成心阴血不足、心阳气不足、气机不畅、痰浊内阻、血脉瘀滞,导致患者心脉不畅、心神失养[4]。中医认为此病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之象,以脉搏异常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面色咣白等特征。黄家兴[5]认为:心肾阳虚为该病之本质,兼夹标实,标实指痰饮、淤血、寒凝或兼夹为患。白艳荣等[6]通过临床研究得出,血虚、血瘀、气滞等一些证型主要是由于肝血失养、肝气郁结等因素导致的,所以说,在为存在胸闷气短症状的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开展柔肝养血、疏肝行气等方面的辩证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注重改善症状,而不仅仅纠正心电异常,具有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参松养心胶囊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为治疗原则,选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酸枣仁、丹参、赤芍、黄连、龙骨、甘松等[7]。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补气养阴的效果,站在西医的角度上讲,就是能自主的对神经功能进行调节、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对心肌细胞的代谢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酸枣仁对氯化钡异常引发的心律失常有较强的治疗效果;丹参、赤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很好的效果;黄连、龙骨具有宁神安心的作用;甘松可对抗各种心律失常,不单一偏向。将上述中药成分进行合理的搭配应用,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出现的失眠、多梦、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均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心律失常发病次数的功效。与其他西医治疗方式所不同的是,参松养心胶囊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遵循的是西医治疗机理,其认为由于络脉瘀阻所致络虚不荣是导致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主张开展清心安神、活血通络、益气养阴等方面的治疗,开辟了从络病学说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新途径[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胸痛复发1例,占2%。对照组中,胸痛复发7例,占14%;观察组的心室率为(74±5)次/min,对照组的心室率为(91±8)次/min,观察组的心室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数据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要优于胺碘酮。
综上所述,对频发房早、室早、阵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圣,陈礼明.清热中药现代药理与临床[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159.
[2]郭琳.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52例[J].中国药业,2011,20(6):69.
[3]钟声宇.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131-132.
[4]王海然.通心络胶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89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0):63-67.
[5]黄家兴.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35-136.
[6]白艳荣,王瑞英.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170-1171.
[7]牛丽珠,李佳和.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274-277.
[8]林晓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384-2385.
(收稿日期:2016-04-27)